APP下载

数字技术助力金融服务养老事业

2022-05-16陆琪

清华金融评论 2022年5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助力养老

陆琪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余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相当繁荣,金融作为市场经济的关键部门,其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作用也越发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金融服务进一步获得了数字技术的加持。作为新生事物,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虽然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随着金融监管的迅速跟进和数字技术的持续迭代进步,数字金融服务愈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十四五”期间,预计到2025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3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20%,我国将從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养老事业、发展老年金融产业,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方面,数字技术通过主动调试,能够在这一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数字技术助力金融服务养老事业前景广阔

众所周知,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备两个显著的趋势和特征:一是人口迅速老龄化;二是使数字技术大放异彩的互联网化。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有2.6亿,2020年中国网民的数量则达到9.89亿。两者交错部分即中国老年网民的数量约为1.01亿。这意味着,已经有38.8%的老年人基本适应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比例显然将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老年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日渐庞大。一方面,改革开放初期的创业者、弄潮儿到今天都已经逐步步入老年阶段,他们在市场中积累了大量财富,这些财富都需要通过有效的金融手段来保障财富传承和高品质养老这些需求;另一方面,即便是广大普通老年群体,得益于国家经济实力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很多老年人都具有稳定的养老金收入,其对自身财富保值增值的金融服务需求也很突出。

此外,随着金融知识的普及和社会认知水平的提高,部分企业、个人在员工和自身未步入老年时,就已经未雨绸缪,利用金融手段来抚平生命周期的财富分配,以期在步入老年之后,能够获得持续的养老资金保障。

因此,从需求侧来看,在当下数字化的时代,养老相关的金融服务的需求十分广阔,并且未来增长速度会非常迅猛。

相对应地,在我国,与养老相关的金融服务在近年来也有一定的发展,基本完善的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已形成。然而,从短期看,养老供给暂时能覆盖养老需求支出,但长期看,第一支柱替代率不足、第二支柱覆盖率偏低、第三支柱刚刚起步的养老供给状况将会给养老事业形成很大挑战。近年来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先后从养老金并轨、机制与保险制度改革等方面发布相关政策,支持金融服务养老事业发展,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

而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数字技术在助力金融服务养老事业方面也大有可为。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提升网络消费便利化水平,推动金融机构打造适老应用程序,便利老年人的日常消费;推进金融服务等互联网网站、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使其更便于老年人获取信息和服务;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应用,实现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津贴补贴领取等老年人高频服务事项便捷办理。

数字技术助力金融服务养老事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数字技术助力金融服务养老事业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来自与养老相关的金融行业本身,另一方面则来自数字技术,具体如下:

养老相关的金融行业在多方面存在问题

养老相关的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从供给侧看,在监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各类金融机构广泛提供养老个人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养老财富管理(如养老目标基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消费融资(如农户养老贷 、“以房养老”、住房反向抵押保险)、风险保障(商业护理险、老年防癌险等老年专属保险)、财富传承(家族信托、家庭信托)等多元需求。但产品普遍存在概念化、同质化、期限短等问题,距离老年人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且全生命周期的个人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不足,个人养老资产缺乏有效配置渠道,老年客户的金融产品渗透率偏低。

养老产业金融市场尚不成熟。虽然近年来养老产业进入战略发展机遇期,但整体上市场仍然不成熟,养老服务行业连锁化、品牌化经营不充分,头部效应尚不明显,养老服务结构性供给不足;老年健康医疗、教育、用品等相关行业界定不够清晰,产品服务供给同质化、概念化,亟待规范。因此,金融机构介入不足,产业信贷规模偏小,融资渠道单一。

缺乏相关的金融教育。相较于年轻人,多数老年人习惯网点人工服务等传统金融方式,并且由于对金融设施、服务、产品以及风险缺乏认知,个人信息保护能力弱,防范和应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能力较差,甚至很多老年人深受电信诈骗之苦。

数字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老年人群体的需求老年人不仅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退化严重,而且在认知能力方面,专注力、应变能力和预判能力远不如年轻人,这些导致老年人难以学习数字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解错误,导致办事效率的下降。数字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老年人不够友好的现象,一方面,在产业层面,由于发展过于追求效率和速度,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技术应用层面,数字技术在追求安全性和免责性的前提下,忽略了对老年人需求的关注,加重了操作负担,将老年人挡在了数字技术的门外,造成“数字鸿沟”。

数字技术助力金融服务养老事业的发展方向

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在助力金融服务养老事业方面,数字技术可以在推动养老相关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升级、金融订制化产品、相关产业金融产业培育以及服务未老群体等方面发挥作用。

数字技术推动与养老相关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升级

数字技术可以推动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以及非银支付机构等优化用户注册、绑卡和支付流程等,并推进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金融服务互联网网站与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商业银行应利用数字技术根据老年人的特性和需求打造适老手机银行app,并提升银行产品的安全性,便利老年人网购、消费、日常缴费等。平台企业应利用数字技术保障老年人支付安全。数字技术还可以对政务服务平台进行升级,优化政务服务,对老年人必需的高频服务事项实现便捷办理,并使其具备授权代理等功能,方便不会操作智能移动终端及失能的老人网上办事。

数字技术助力与养老相关的金融订制化产品大发展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主力军”,应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丰富老年人客群画像,并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根据老年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为老年客户订制专属的金融理财方案,满足老年客户稳健、保障型的个性化理财需求,搭建有特色的便捷的老年金融服务体系。保险机构可以利用数字技术,针对不同客群的不同需求订制养老金融产品,根据客户年龄、风险偏好和收益要求等因素分别设置多种组合,由专业资管机构动态调整资产配置水平,以满足投资者对退休收益的目标期望。同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金融知识宣教活动,进一步深化老年客户群体对金融设施、服务、产品及风险的认知,提高其保护个人信息、防范和应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能力。

数字技术助力与养老相关的产业金融腾飞

养老客户经营状况参差不齐,产业政策性强,商业银行应加强银政合作,批量获取培疗机构转型、居家社区适老化改造等领域的政府支持性企业和项目清单;并加强行业研究,建立符合养老服务行业规律的专项信用评级模型,实现对养老机构经营和财务指标的精准预测,提升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可信度;通过科技赋能,助力政府和企业“智慧养老”平台开发,通过系统对接,精准获取全链条关键性数据,降低客户管理和运营成本,并为信用评级、授信審批提供数据支撑,解决养老机构财务管理薄弱带来的授信难题;加大线上智慧支付服务渗透,积极开展养老服务行业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帮助养老机构节省第三方支付手续费,降低结算成本。

数字技术助力服务未老群体

金融可以从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养老需求角度出发,既关注“已老”人群,也关注“未老”的一族,延伸“供老族+养老规划”中青年人群,围绕养老规划及家庭视角下的供老、赡养需求,以一二三支柱养老服务为基础,建立“制度性+市场化”的财富管理产品体系,并利用数字技术与这一批人群进行营销互动、经营探索,为他们提供相应的金融规划和养老服务,将财富管理在养老服务领域纵向延展。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助力养老
助力成功七件事
养老生活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助力乡村儿童阅读推广
科技助力等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