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关注南阳的解放与发展

2022-05-16闫树军

党史博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桐柏南阳中原

闫树军

南阳,古称宛,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的南阳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大禹封国和夏都所在地,夏朝诞生地,华夏文明奠基地,也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曾孕育出张衡、张仲景、范蠡、诸葛亮、姜子牙、百里奚等历史名人。三国时期,南阳是诸葛亮躬耕之地、刘备“三顾茅庐”之地。

南阳更是一个“得之则利”“先至得天下之众”的要地。南阳解放的号角,首先是从三军会师桐柏响起的。

肯定夺取桐柏地区的作战计划

抗战胜利后,历史进入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就在这时,在中原解放区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桐柏山区,骤然间成为国共两党共同关注的焦点。蒋介石调集重兵,包围中原解放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及时向鄂豫边的新四军5师发出“对付将来的内战危险”的指示。

1945年9月28日,面对国民党不断进攻鄂豫皖根据地,根据地大部分被国民党破坏和强占的严重局面,鄂豫皖中央局致电中央,分析了桐柏山区国民党驻军情况,并制定了夺取桐柏地区的作战计划。

10月1日,中共中央电复鄂豫皖中央局,肯定这一计划是正确的,并指示新四军5师:“在桐柏山区站稳脚,这对坚持中原斗争是重要的,对其他解放区也是有帮助的。”新四军5师根据中央指示,决定进行自卫反击,发起桐柏战役。研究制定战役计划的第一阶段,就是率先夺取桐柏县城。

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的李先念

10月20日,新四军5师野战纵队在桐柏县武装总队的配合下,一举解放桐柏县城,全歼国民党豫鄂挺进军第7游击纵队500余人。

桐柏县城解放后,2万多名群众集会,欢庆人民军队的胜利。随之,中共桐柏县委、县爱国民主政府成立。5师司令部在李先念的率领下,由湖北随县草店移至桐柏县城南叶家大庄。21日,野战纵队第13旅乘胜前进,攻克固县、平氏两个重镇。

桐柏战役首战告捷,痛击了国民党,给准备发动内战的国民党军迎头一记闷棍。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为了加强中原地区的武装力量,命令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自粤北返与5师会合,河南军区部队南下向5师靠拢。

10月24日,王震、王首道率八路军第359旅南下支队,王树声、戴季英率河南军区部队及冀鲁豫军区第8团,同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第5师,三支劲旅6万多人,在桐柏胜利会师。

在桐柏县城召开的会师庆祝大会上,李先念、王树声、王首道分别代表三路大军讲话,表示今后齐心协力打胜仗。

欢庆大会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行署在叶家大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庄严宣告成立,郑位三代理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李先念任军区司令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震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首道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许子威任中原行署主任。

10月28日,会师后的第2纵队13旅、15旅攻克枣阳县城,歼敌500余人,取得了桐柏战役的又一个胜仗。

中原局诞生于桐柏县城南的叶家大庄,且率先取得胜利,这让国民党政府十分恼怒。因为桐柏解放区就是一个要点,如果这个点“开花”,很快就会发展成面。而一旦形成面,就难以控制。的确如此,中原局就是插进国民党政府心脏中的一把尖刀。這把尖刀,时不时就给国民党以致命的“割切”。

1946年6月23日,中原解放区部队为牵制敌人,支援全国其他解放战场,奉中央之命准备实施突围。

中原突围进行顺利,其突围的胜利,充分表现了李先念和中原军区部队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显现了李先念棋高一筹的战略战术和精湛的指挥艺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致电李先念,高度评价了中原突围的战略意义和作用:“整个突围战役是胜利的,敌人毫无所得。你们这一行动已调动程潜、刘峙、胡宗南三部力量,给反动派以极大震动与困难,故你们的行动关系全局甚大。”

祝贺邓县解放

1947年12月,肩负着刘邓首长战略再展开任务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自大别山西进,兵指桐柏。13日,刘伯承、邓小平在湖北省应山县(今广水市)的浆溪店召开10纵团以上干部会议,下达进军桐柏地区的命令,宣布成立中共桐柏区委员会、桐柏区行政公署和桐柏军区;下设的3个地委、专署和军分区同时宣布成立。会后,桐柏军区各部队神速分兵,分别向指定地区进发。

宛西战役经过要图

12月15日,28旅84团远程奔袭桐柏县城,经1个多小时激战,取得战斗胜利。桐柏解放之后,随即宣告成立县爱国民主政府。16日,桐柏区党委、军区机关进驻桐柏县平氏镇。20日,唐河县城解放;21日,新野县城解放。

7天时间内,桐柏军区部队连克桐柏、枣阳、泌阳、唐河、新野5座县城。中共中央获悉此讯,即致电刘邓,庆祝10纵在桐柏取得的胜利。

但胜利并不彻底,还有邓县(今邓州市)县城这颗“钉子”没有拔掉。为拔掉这颗钉子,解放整个桐柏地区,桐柏区党委经认真研究,决定发起邓县战役,彻底拔掉这颗“钉子”。

邓县是南阳、襄阳、老河口3个军事重镇的联结点,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盘踞在邓县县城的丁叔恒身兼宛西4县(邓县、内乡、镇平、淅川)联防第2支队队长、邓(县)新(野)联防指挥官。当时,丁叔恒纠集11个民团和1个敢死队,1.3万余人,把守邓县县城。

邓县县城有内、外两道城墙,外墙土筑,内墙砖砌,且有宽6丈、水深1丈多的护城河环绕。城墙与护城河之间密布鹿寨、地雷和明碉暗堡,易守难攻。

1948年1月9日,参加邓县战役的桐柏军区主力28旅和第三军分区86团、85团(4个连)到达指定地区。恰在这时,原中共豫西南工委委员孙鼎转来邓县县城的城防工事的重要情报,这对战役的部署起到很大作用。桐柏军区首长依据这些情报,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

1月11日,各参战部队进入攻击位置后,立即构筑工事,组织火力,组织突击队,进行攻城准备。

邓县县委、县政府动员群众,把支援部队的一大批木箱和柜子运了上来。战士们把这些柜子装满泥土,放在战壕前沿作掩护,一边挖土一边向前推进。城墙上的守敌,没有见过这种阵势,他们只见箱子、柜子移动,新土往上翻,但不见人影。这一巧妙的“玩法”,让敌人干瞪眼,想打又打不著。就这样,敌人眼睁睁看着解放军战士将战壕推进至护城河边。

水位1丈多深的护城河是攻城的最大障碍。攻进城池,必须先破闸,再放掉护城河水。位于城东北角的护城河泄水闸,水下设有铁丝网,岸上碉堡密布,火力封锁严密。在担任主攻的28旅84团团长亲自指挥下,3营战士们冒着严寒,跳入刺骨的河水里,机智地躲过敌人的火力射击,摸清了水闸的情况后,派出18名水性好的战士组成突击队。经过连续爆破,终于在1月14日炸开了水闸。1月15日,水位下降到1米以下,攻城障碍消除。

15日5时30分,总攻开始。84团的轻重机枪、迫击炮和28旅的炮兵,在各团爆破组炸掉外围碉堡后,集中火力射击。攻城部队跃过护城河,搭上云梯,登城歼敌。至16日,解放军以伤亡300人的代价歼敌6900余人,解放了邓县县城。

解放军在解放邓县后,按照部署主动撤离了邓县县城。这样是为了避免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灾难。还有就是为了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在解放军撤出邓县后,邓县、内乡、新野三县的敌民团残部和王凌云的整编第9师76旅226团便跑回邓县县城。他们扩充军备,决心死守邓县县城。

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担负攻击邓县县城任务的桐柏军区28旅和第三军分区85、86团,在2纵、10纵强大兵力的掩护下,于5月2日再次包围了邓县县城。这次一定要坚决彻底消灭这些残敌。总攻发起后,仅经两小时激战,解放军就攻克了外城。尽管在攻击内城时冲锋受挫,但华野10纵28师炮兵毫不吝惜炮弹,一阵炮火倾注之后,攻城部队跃上城头,冲入城内,全歼了邓县县城内的守敌,邓县县城再次获得解放。

毛泽东获悉邓县解放,致电刘伯承、邓小平,祝贺此次胜利。

1948年11月5日,毛泽东撰写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手稿

挥毫撰写《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1948年5月,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以陈毅为第二书记的中原局和以刘伯承为司令员的中原军区成立。中原军区部队随后发起了宛东、宛西战役,使豫西解放区和桐柏解放区连成一片。

在这之后,南阳一度成为中原解放战场的指挥中心,成为备受全国瞩目的地方。

事实上,宛西、宛东战役的胜利,为加快解放区的迅速扩大和后方根据地的进一步巩固,并为南阳城的最后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阳城是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解放南阳城,无论从政治上看还是从军事上看,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攻克这一堡垒,不仅标志着南阳全境解放,还能把桐柏和豫西、陕南解放区(1948年6月,豫陕鄂解放区分为豫西、陕南两个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8年10月下旬,完成诱敌西进任务的6纵司令员王近山,从内乡挥师东进,准备相机解放南阳。11月2日,6纵在豫西第六军分区39团的配合下,向南阳城外围之敌发起攻击,给王凌云部以重大杀伤。3日中午,正当兵临南阳城下之际,6纵接到上级紧急命令:勿被南阳牵涉,快速追赶黄维兵团,支援即将进行的淮海战役。

人民解放军的接连胜利,使国民党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深知南阳难保,于是他密令王凌云快速作好撤退准备。但王凌云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一密令。当6纵和豫西第六军分区39团向南阳城郊区发起进攻时,王凌云才真正感到城池难保,被迫弃城而逃。

11月3日下午,王凌云率部经新野向襄阳城方向突围。白崇禧再次伸出援手,派张淦兵团从枣阳向新野出动,接应其撤退。

一直在城外监视敌军的第六军分区部队第39团,发现王凌云部后,迅速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军分区司令部,并同时决定:由39团团长韩宪良率1、3营沿南(阳)邓(县)公路追击敌军;由团政委李吉太率领2营、独立营进驻南阳城。1、3营向南追击一天,未发现敌军,便折回南阳;入城部队于当夜迅速控制各要害部位,开展维护治安、宣传群众和接管南阳的各项工作。翌日,南阳市民走上街头,看到英勇威武的解放军,惊喜不已,笑逐颜开,欢呼解放的声浪冲破云霄。

南阳,这座古老的城市,从此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11月4日晚,一直关注南阳的毛泽东,得到南阳解放的消息后,夜不能寐,浮想联翩。他从南阳的解放联想到整个中原战局,从即将进行的淮海大战联想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激情澎湃,文思泉涌,挥毫撰写了《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一文。此时的南阳,被毛泽东推到了有史以来辉煌的顶点。

南阳解放纪念碑

这是一篇综合报道,全文约1100字。这篇内涵丰富的文章,在开篇的背景介绍中,先自然插入说三国、道后汉的两则史料,在充分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之时,又以古衬今,突出我军占领南阳,在军事上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灵活运用比喻,增加内涵,把江淮河汉区域的解放区的不断壮大并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擁护,比作树木森林生根、枝叶茂盛,形象生动。这标志着蒋军必败、我军必胜已是大势所趋,极大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文章以激扬的文字,流畅的笔墨,在大赞人民军队英勇无畏中,表达出毛泽东对南阳战略地位之重视,对南阳历史文化之熟悉,对南阳山水之钟情,对南阳人民之厚爱。千言文章,指点江山,话古论今,洋洋洒洒,大气磅礴,显露出一代伟人的宏大气魄和博学才识。

视察南阳虽未能如愿,但他始终关注南阳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在南阳地委的领导下,南阳地区于1952年12月底胜利结束土地改革运动。1953年春,南阳人民辛勤耕耘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以极大的生产热情,盼望着美好的收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4月11日凌晨,南阳地区突然降下了一场罕见的“黑霜”。

“黑霜”是南阳一带的方言。当地人把导致严重灾害的春霜称为“黑霜”。这次“黑霜”,导致700万亩地里的小麦苗、豌豆苗、扁豆苗等被冻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霜灾,南阳地委一方面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自救,一方面把实际灾情如实上报河南省委和党中央。

心系全国、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得知河南省南阳等地遭受霜灾的消息后,当即指示从湖北、内蒙古、四川等地调集粮食支援灾区,并派出中央慰问团深入灾区对灾民进行慰问。慰问团向灾民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有党和人民政府在,不要担心害怕,不要作逃荒的打算,不要采用变卖牲口、农具等破产度荒的拙笨办法;各级人民政府要领导人民群众生产自救,共渡难关。

毛泽东的指示,随慰问团迅速传达到每位灾民。灾区人民听了毛主席的话,有了干劲,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事实也正是这样,战胜了眼前的困难,迎来了来年的大丰收和大发展。灾民发自内心地给党中央、给毛主席写感谢信,感谢党、感谢毛主席。

1958年8月初,毛泽东在视察七里营人民公社后,在郑州与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等谈起了中原文化,尤其是对三国时期蜀汉文化他们谈了很久。毛泽东说,我们党好比刘备,人民群众好比是诸葛亮,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刘备得了诸葛亮一样如鱼得水。毛泽东还提出要去南阳视察。

当时,郑州至南阳之间还没有通火车,公路交通也十分不便,道路坎坷,再加上刚下过大雨,河水暴涨,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所以,河南省委根据实际情况,认为其时不能视察南阳。但毛泽东认为理由不充分,“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南阳不通车,我们可以骑驴去嘛!

8月7日早上,在许昌的毛泽东听完河南省委副书记史向生关于嵖岈山人民公社的情况汇报后,和史向生一起上了一辆汽车驶向南阳。7点30分左右,汽车到达许昌襄城县双唐乡时,因河水暴涨隔断了许南公路,汽车被迫停了下来。真实的道路情况,的确不能前行,毛泽东只好放弃视察南阳。

毛泽东视察南阳虽未能如愿,但他始终关注南阳的发展。

1958年9月,毛泽东派李先念到南阳视察。11月初,毛泽东在郑州主持第一次郑州会议期间,亲切地拉着南阳县委书记魏兆铭的手,详细地询问了诸葛庐的现状和南阳人民的生活情况。

1998年11月4日,南阳解放50周年纪念日,中共南阳市委和市人民政府为缅怀先烈的不朽精神,弘扬革命传统,报请上级批准,建立南阳解放广场和南阳解放纪念碑。

南阳解放纪念碑碑身下部,正面镌刻有李先念题写的“南阳解放纪念碑”7个金色大字,北侧刻有毛泽东撰写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电文,东西两侧是由汉白玉雕刻的浮雕画面,分为革命狂飙、救亡岁月、胜利凯歌、辉煌明天四个主题,展现了南阳近百年的辉煌历史。

猜你喜欢

桐柏南阳中原
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 慰问“五老”代表
沁园春·赞中原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桐柏英雄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桐柏大别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