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爱的小孩》: 每个人都要在“阵痛”中成长

2022-05-16雪沫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5期
关键词:阵痛新手新生

雪沫

为什么大多数家庭迎来“新生”后会陷入争战怪圈?《亲爱的小孩》告诉我们,迎接“新生”,不只是迎接一条新生命,而是要做好整个家庭进化成长的准备。

最近,央视热播家庭剧《亲爱的小孩》被广泛热议。该剧根据电影《左右》改编,讲述一对夫妻成为新手爸妈后因感情破裂愤而离婚各自重组家庭,为救患白血病的女儿又纠葛在一起,最后获得和解与救赎的故事。

有媒体称其“把现实中的‘意外和特例推给观众是贩卖焦虑”,也有媒体称“观众喜闻乐见的现实题材剧,不是唉声叹气自怨自艾,更非一叶障目空谈造梦”。争议之下,越来越多的网友纷纷入坑,结果越看越上头,大呼“太真实”“现实比剧集更荒诞”。随着剧集的推进,很多网友除了感同身受外,也在慢慢被治愈。原来,养育孩子不只是责任与负担,更是二次成长的机会与挑战。熬过“阵痛”期,才能进化成更成熟的自己。

“包揽”的母亲要学会放得下

在剧中,方一诺是公认最累的人。她是一个独立有主见的老师,和前夫肖路感情很好。怀孕后,她也有妊娠纹焦虑、身材焦虑,要强的她却总能自我化解,生产时还自信地说:“我那么大个儿,还生不下来她?”

结果,像很多初次生产的女性一样,她的要强很快被粉碎。阵痛、大小便失禁……没经历过的人不会懂成为母亲要承受怎样的剥离痛。只不过,当痛与喜一起袭来,所有人的目光都会投向新的生命。

然而,被忽略的痛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被内化。当新手妈妈感受到的是带娃的焦虑,新手爸爸却总是疏忽大意。积攒许久的失望便会加剧矛盾,让彼此陷入误解乃至指责的窠臼。

一诺在经历过生产时丈夫迟到,和月嫂、婆婆育儿观念不合等糟心事后,出现了产后抑郁的症状:看丈夫,是指望不上的嫌弃;看月嫂,是处处提防;看爱打麻将的婆婆,更是时时不放心,就连婆婆带孩子遛个弯,都要拿望远镜远程“监视”。

很多人说,方一诺让人看得心累又心疼。可她不正是现实中那些处处可见的“大包大揽”的母亲吗?因为没人依靠,抑或是自我要求高,她们佯装自己无所不能。实际上,初为妈妈,敏感焦虑是常态,却也是二次成长的开始。

比如,要明白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课题,明白所谓成熟分离是既独立又亲密的,明白在分离的过程中伴随着无数次放手与放下。而这个课题不止适用于亲子关系,也适用于所有关系。

就像方一诺,因肖路出轨而离婚后,她狠心斩断父女情,以为这是为孩子和新家好。事实上,是她更不想面对过去失败的自己。而当为救孩子放下过去,放手让亲人帮忙时,她才明白,“为母则刚”的意思,不是让母亲独自负重,而是与爱同行。

人们常说,当妈是一场修行。少一点自我苛责,多一点理解包容,学会“放得下”,是对自己、孩子、家庭的三重成全。

“缺位”的父亲要学会拿得起

如果说焦虑是新手妈妈的常态,忽视则是新手爸爸的通病。肖路即是如此。当妻子在医院疼得死去活来时,他在家看球赛睡过了头;当孩子半夜生病急需去医院又因为下雨打不到车时,他怎么也联系不上;当母亲与妻子产生矛盾时,他习惯于逃避、和稀泥。更过分的是,他最后因为喝醉酒稀里糊涂地出了轨。

对于出轨,肖路很自责,但妻子提出离婚,他也觉得委屈。他觉得自己出轨是工作惹出的意外,觉得自己拼命工作,一心让妻女过上好日子,并没有坏心思。正如很多人所说,肖路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但也并非“渣男”。他将工作和金钱看得那么重,和他的原生家庭不无关系。父亲早逝,寡母带着他和弟弟吃尽生活的苦头,安全感不足的他误以为男人的职责就是挣钱。

悲哀的是,现实中和肖路一样想法的男人很多。他们有的为了讨生活,有的只是为了逃避家庭纷争,在孩子降生时根本没有父亲的自觉。在他们的认知里,家里不过是多了个吃奶娃娃,自己喂不了奶,多赚奶粉钱就算得上称职。殊不知,所谓养家育儿,不只是提供物质,更需给予精神上的陪伴。

就像肖路,当妻子带着女儿毅然离开,他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特别是在女儿生病后,他更痛恨自己的缺位与失职。好在生活的残酷也教会他成长。他不再像过去那般,一遇到家长里短的难题就逃避,就算前妻冷言冷语也迎难而上。第一时间做配型,为挣钱给孩子治病,哪怕赔上业界名声也要跳槽,拒绝无止境的加班,陪孩子度过漫漫长夜……

他终于明白什么叫父亲的担当,也填平了过去因物质匮乏缺失的安全感。能提供孩子吃饭穿衣的基本需求,也满足孩子深层次的精神需求,这二者不是跷跷板,而是一座天平。学会平衡,是一个父亲的担当,又何尝不是生活的意义?

“越位”的老人要学会守边界

记得追剧时,有一个话题很有意思。说方一诺的“妈式带娃”太焦虑,肖路的“爹式带娃”不靠谱,而双方父母的“比拼式带娃”也很可怕。

没错,在方一诺和肖路失败的婚姻中,双方父母也有一定责任。像很多双职工家庭一样,生娃后都离不开老人的照拂,而对于牺牲自己助力小辈这件事,无论是方家父母还是肖母都当仁不让。

按理说,有人帮忙是好事,事情坏就坏在双方都在往前冲,最后却越界撞在一起,好心做了“坏”事。比方說肖母,进小夫妻房间从不敲门,还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带娃。方一诺说孩子怕热,要少穿一点,她在家应下,出门就给孩子穿上一层又一层,被发现后家里没少闹矛盾。最严重的一次是,她带娃时替人打了一把麻将,结果婴儿车溜走,孩子摔了。

肖母自然不是故意的,但到底是理亏。最后,方母提前退休,和肖母两人一个帮忙带孩子,一个负责洗衣做饭。结果可想而知,两人家庭背景不同,方母本就看不上肖母,育儿观念、生活理念的迥异更是让这个家秒变战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爱在众口难调中怎能不变味?

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诚然,方一诺和肖路的婚姻问题更多源于自身。只不过,像现实中的我们一样,让感情触礁的恰恰是那些鸡零狗碎。在小家庭中,拉扯的人越多,关系越拥挤,越免不了碰撞,以至裂痕丛生。

没有哪对父母希望孩子婚姻失败,假如不得不为小家“进”一步,别忘了也要适时“退”一步。守好彼此的边界,让小夫妻成为小家庭的掌舵者,是共舞的最佳姿态。

“亲爱的小孩”是成长的桥梁

没有人的成长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时候需要一座桥梁,去嫁接勇敢与放下、责任与担当、前进与后退。

在剧中,孩子禾禾是夫妻两人生命的延续,也是那座嫁接全家命运和成长的桥梁。因为共同的爱与守护,大人们分别自省、觉察、醒悟,学会放得下、拿得起、守边界,也各自获得了新生。

正如片头曲所唱的那般:“聪明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遗失了心爱的礼物?在风中寻找,从清晨到日暮……亲爱的小孩,快快擦干你的泪,我愿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

所谓“亲爱的小孩”,唱的亦是长大的你我。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内在小孩”。那个内在小孩或许过去受过伤,但我们可以把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作一次安抚自己内在小孩的契机。让陪伴衍生真爱,让“新生”进化出“新生”,固然有“阵痛”伴随,好在痛过后,成长终会不期而遇。

猜你喜欢

阵痛新手新生
市场经济进入乡村的震动与阵痛——《前浪,前浪》创作谈
重获新生 庇佑
新手钓鱼指南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宿江记
新生
摄影新手与高手,到底差在哪里?
新手教师的好课多“磨”
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