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问题探究

2022-05-14李润鑫翁玉椿

考试与招生 2022年5期
关键词:考点秩序公平

□李润鑫 翁玉椿 牟 锋

(本文责编:崔欢欢)

一、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概述

维护考试秩序是考试管理工作的基础要求,只有良好的秩序才能衍生出规范、公正、择优等其他考试的目的和价值。“考点”作为考试管理的基本层级和考生参加考试的基础环境条件,是建立秩序的依托,其功能直接对考生和考试产生影响。这也是关涉考试的公共政策偏好“考点建设”根源,失能的考点可能造成考试失序,而失序的考试难以为信。

近年来,国家在考点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2011年底全国范围内的标准化考点建设全面启动,随着政策导向和投入的增加,各地对考点管理模式展开了新的研究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新式设备(监控、通讯、识别、反作弊等设备)的广泛应用衍生出基于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考点管理模式。2014年底,国家标准化考点一期工程共建设1.1万个考点、53万个考场,总投入70多亿元(数据来源:《国家教育考试经费保障和经费使用调研报告》,中国教育会计学会教育考试分会)。目前,几乎一切重要的国家教育考试均在标准化考点实施。

“标准化”作为考点建设的目的和价值,有其具体的内涵,国家教育考试相关规章制度已经对标准化考点做出了具体描述,比如标准化考点应“具备指挥室、视频监考室、考务室、试卷分发回收室、保卫室、医务室、咨询服务室等考试组织机构和服务机构场所;具有符合试(答)卷安全保密要求的试(答)卷保管室;具有符合《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标准技术规范》、可进行监控图像实时传送的网上巡查系统等”。

标准化考点是在各种规范的要求下逐步建立起来的,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基本判断:现行标准化考点的建设路径是依托考点功能的叠加而实现的,其核心在于通过各类功能(通讯、监控、广播、保密、安全等)的联结实现考试秩序的稳定和考试管理的有效。目前看,在这条建设路径上标准化考点对秩序的引导作用以及对违规作弊行为威慑作用显著,考场内失序、违规、作弊等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管理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现象与问题

然而,虽然考试秩序明显向好,在现实组考工作中,由考点引发的另一类问题却日渐凸显。我们有时会遇到考生抱怨因考试环境影响考试发挥的事例,有些指向考点考场的硬件设施不舒适、有些指向监考员的行为……并且这种抱怨经常伴随着对比,比如:A考点的考生抱怨考试期间环境温度过高,没有安装空调设备,而参加同类考试B考点考生却因B考点安装了空调设备而能够享受到舒适的温度环境,两个考点的考生参加的是同类考试,本身是处于同一竞争框架内的竞争者,此时A考点考生可能会因为和B考点的考生处于不平等的环境条件而提出抗议。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方面可以设想不平等的应试环境会可能造成不公平分数,另一方面这种差异化实际上是“强制”施加给考生的,而非考生的自由选择。这些现象不是偶然的个例,而是在考试组织过程时有发生的“难题”。

一般的解释为:这种结果上的不公平并非出于不公平的机制,因为考点的分配不针对任何考生个体,而是通过中立的编场规则运行所致的结果,那么理论上任何人都可能遇到不公平,且每个人分配到不公平的概率相等,因此机制仍然是公平的,虽然公平的机制显然造成了不公平结果。

但对于考生而言,这种看似公平的机制并非是理想的状况。我们可以借用罗尔斯“无知之幕”的概念作出说明:在考点分配过程中,考生出于一种被“无知之幕”遮蔽的状态,不清楚自己会被分到哪个考点(考场),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最坏的情况,成为最不利者,那么理性人倾向于追求一种假设自身出于最不利状态时的正义原则(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最不利者),即希望建立保障最不利者的利益的机制。对考点建设这一具体公共政策而言,考点越趋向一致(而非考点越“好”),自己成为最不利者时的获益就越大,即使是趋向一致的“差”。因此,我们认为考点“趋同”应当成为考点建设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此,常识与理论得到了统一,这类“难题”表达了社会对考试环境“趋同”的关注,这是考试秩序之外的另一种关注,在考点建设的路径上,除了追求考点功能完善以外,还应关切社会对考试环境趋同的诉求。

基于上述现象和分析,我们认为“标准化考点”的内涵应得到进一步扩充:

“考点”是考生参加考试的具体环境的统称

(而非日常意义上某一考试管理层级或考试具体场所),它一方面是考生参加考试的环境依托(考生视角),另一方面是约束考生考试行为的工具(管理者视角)。

“标准化”是考点建设的价值和目的,它应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达标”。考点建设需要达到某种既定的程度以充分实现其功能(比如场地的大小、设备的功能、监考的数量和作用等)。其二是“趋同”。由于国家教育考试大多都是广泛的选拔性考试,同类考试考生之间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出于公正的考量,这个“标准”应是确定的区间,考点建设既不能低于这个标准也不能超过这个标准,而应该准确落在这个标准上,以达成某种“条件一致”。

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的路径,应指向建立既“达标”又“趋同”的考试环境这一目的。公正作为考试的根基,应视作考点建设的重要原则,一个“好”的考点可能有诸多益处,但这些益处却难以弥补“不一致”所带来的考试价值基础的颠覆。

问题在于,近年来如火如荼开展的标准化考点建设或许偏离了这个路径,建设者往往倾向追求“约束工具”的“达标”,在监控、联网、安检、组织等防范作弊和维持秩序方面充分叠加功能,尽可能提高每一个考点的科技含量,却相对忽视了“环境依托”的“趋同”,考点的桌椅板凳、空调、监考员素质等基本环境依然差异显著,一定程度上缺失了考点与考点之间的统筹建设。这种境况也造成了近年相关社会问题的转向,伴随考点的组织水平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基本杜绝了考试失序的可能,建立起了社会对考试秩序的广泛信任,但与此同时,社会对考试的“需求层级”逐步向上,考点间“趋同”问题越发作为构成考试公平的要素之一而备受关注。

三、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考点的“趋同”建设和“达标”建设不是一类问题,应该采用不同的解决渠道。“考点”的“趋同”问题需要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框架下探讨和解决,现行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的依托是各类“学校”,与投入型的“达标”建设不同,学校之间本身就不具备趋同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考点的一致化似乎更为困难,如果“考试”的考点脱离不了“教育”的学校,那么考点建设“绝对公平”的价值理想就必须绑定“教育”的多元化和现实性,反过来亦是如此,两者在彼此的价值轨迹上互相叠加互相影响,反而对两方都造成了负担。那么,在今后的考点建设过程中,或许可以探讨一种考点与学校“脱钩”的可能性,以充分解放两者发挥自身职能。

本文旨在为考试管理过程出现的某种现象提供一种分析和解释,尝试为标准化考点未来的建设方向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考点秩序公平
公平对抗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怎样才公平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秩序与自由
笨柴兄弟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孤独与秩序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