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勘单位产融结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2-05-14尹俊

关键词:产融金融业务单位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Paths of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in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YIN Jun

(China Energy and Chemical Industry Innovation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Beijing 100055, China)

【摘  要】现阶段地勘单位普遍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主体身份、行业背景、历史问题等多重因素影响,地勘单位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较高、资本市场活力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勘单位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产融结合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行为,通过金融手段赋能企业产业发展,提升企业集团整体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对地勘单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论文从产融结合政策背景入手,分析了中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其次,结合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研究地勘单位产融结合的必要性、地勘单位产融结合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最后,探索得出地勘单位产融结合发展的实施路径。

【Abstract】At the present stag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are generally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fluenced by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subject identity, industry background, and historical problems, the problems of single financing channel, high financing cost, and lack of capital market vitality still exist, which restrict the furthe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to a certain extent. As a strategic behavior of enterprises,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to enable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rough financial means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and value creation ability of enterprise groups. First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in China's enterprise groups from the policy background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Secondly, combined with work experienc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in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and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in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Finall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development in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關键词】地勘单位;产融结合;体系构建

【Keywords】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2)03-0043-03

1 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地勘单位在能源资源勘探、矿产普查、地质测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地勘单位经历多次改革,有的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有的成为省级属地化管理的地方国有单位,有的成为能源资源型中央企业的上游板块,基本都还以国有资产形态存在。

在计划经济时期,地勘行业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寻找矿产资源,地勘单位基本没有什么盈余和资本积累;进入市场经济后,在传统体制机制的束缚下,地勘单位获取的勘查成果和采矿权大多由政府配置给了矿业企业,很长一段时间地勘单位无法分享探矿成果的收益,未能形成有效积累;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地勘行业发展环境发生较大转变,传统地勘市场需求快速收缩,地勘单位的发展受到限制。为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地勘单位普遍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但受企业类别、主体身份、所处行业、历史问题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地勘单位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过高、资本市场活力不足,日益成为制约地勘单位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产融结合主要是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或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在资金支持、股权融合、业务协同及人事参与等方面保持一种紧密的联系,通过相互进入对方活动领域,达到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目的。产融结合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行为,通过金融手段赋能企业产业发展,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对地勘单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产融结合的政策背景

由于产融结合在促进国企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优势,在金融业务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方向下,目前国内产融结合主要鼓励围绕自身主业产业链开展。近年来,国家积极引导企业集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回归实体经济,立足集团主业和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有效发挥产业和金融相结合的优势,着力推动企业集团高质量发展。

3 中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

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快速推动企业集团发展,1987年,国务院允许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并在集团内部融通资金,为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探索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的金融体制与企业体制不断深化改革,金融开放程度持续上升,许多大型多元化企业集团开始借鉴美国、日本等大型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发展的相关经验,以传统的银企关系模式为基础,逐步进入金融领域,创新产融结合路径,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进入相对快速发展的阶段。近年来,在金融严监管成为趋势并在相关政策不断落地的背景下,我国产融结合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期。

4 地勘单位产融结合的必要性

4.1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获取双重协同效应

为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以及增强自身竞争力,地勘单位纷纷开始转型升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不断构建和延伸产业链,发展产融结合能够一定程度弥补地勘单位自有资金不足的艰难处境。同时,地勘单位的产融结合发展能够取得双重协同效应。一方面,利用产融平台加强资金和资产管理,合理安排地勘单位的投资和融资策略,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地勘单位生产经营和资产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地勘單位能够将其长期积累的市场影响力、商业声誉以及优质资源一定程度嫁接到金融产业,从而快速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推动产融平台提供更加全面的产品和服务,跟地勘单位主体产业形成良好的互补效应,不断提升主体产业核心竞争力。

4.2 赋能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推动资本运作

随着地勘单位的不断发展,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提升整体产业链的竞争力是地勘单位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地勘单位需要资金支持和关联企业间业务连接,而发展产业金融可以拓宽地勘单位的融资渠道,使其更容易获得资金的支持,再通过金融产品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提升业务合作粘合度,快速打通产业链,持续赋能产业新发展。同时,发展产业金融能够推动地勘单位围绕核心产业开展资本运作,为地勘单位在资本市场上寻找“金矿”提供帮助,助力产业链整合到资本整合,进一步促进地勘单位资本保值增值。

4.3 节约交易成本,强化资产管理

地勘单位产融结合的内部化可以使其一定程度上用产融平台代替外部融资渠道,通过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使产融平台与地勘单位下属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大大减少地勘单位下属企业的融资成本、契约成本和人力成本等。同时,内部产融平台能够及时动态地了解下属企业的业务、财务、资金流动等情况,在信息对称的前提下集约金融资源,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市场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影响,提升地勘单位的资产管理能力。

4.4 实现投资适度多元化,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近年来,地勘行业面临着总体供给过剩、市场需求不足、行业整体投资下滑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地勘单位仅靠经营传统地勘业务会面临极大的竞争和生存压力,开拓新产业同样具有风险性,地勘单位可以尝试将资本投向对主体产业有协同效应的金融业务,实现经营业务的适度多元化。同时,产融平台的建立将有利于地勘单位构建更加全面、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重点领域的专项防控机制,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提高地勘单位的风险管理和预警防范能力。

5 地勘单位产融结合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5.1 统筹规划仍需加强,产融结合主动意识仍需提高

由于部分地勘单位仍是事业单位性质或转为企业时间不久,缺少利用金融服务产业的机会,大部分地勘单位未涉及产业金融业务或产业金融业务起步较晚,尚处于产业金融前期探索阶段,对开展什么类型的金融业务、如何搭建产融平台、如何服务主责主业等问题还不清晰,对产融结合发展缺少必要的顶层设计,金融业务发展战略规划不明确,金融业务定位模糊不清,产融结合主动意识仍需提高。

5.2 协同发展不足,产融结合的管理水平仍需提高

个别地勘单位过度追求金融业务的高收益,盲目开展与主责主业关联度低的金融业务,脱离实体经济,产融结合流于形式,产融平台对地勘单位产业协同效应作用不明显。同时,地勘单位要将金融业务纳入整体管控体系中,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细则,完善治理模式,优化组织架构,实现金融业务专业化和集中统一管理。

5.3 专业力量较薄弱,产融结合的专业队伍有待培养

传统地勘单位从事金融业务的专业人员很少,专业力量十分薄弱,但通过市场化招聘的金融业务人员虽然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和从业经验,但对地勘单位的行业现状、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等了解不足,无法真正理解地勘单位的痛点和难点,在金融业务切入点、产品创新、服务方式以及风控标准等方面服务主责主业的能力不足,整体来看,地勘单位的金融业务人才的数量储备和综合能力有待继续培养。

6 地勘单位产融结合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

地勘单位产融结合应坚持严把方向、严控风险、提高质量原则。金融业务紧紧围绕实体产业,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落实行业监管要求,健全制度机制,完善公司治理,强化风险防控,提升管理效能,不断提高产融结合发展质量,实现以融促产,产融贯通。

6.1 设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做强做大做优产融平台

以股权结构为纽带,设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加强顶层设计和集中管控,充分整合集团内外部金融资源,通过控股金融或类金融子企业组建产融平台,为地勘单位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地勘单位要稳妥组建产融结合平台,申办既能面向市场,同时又能够为地勘单位产业提供特色服务,以融促产效果较好的金融机构,如财务公司、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基金管理、资产管理等,不断优化金融业务布局,完善产融平台建设,提升市场化水平,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金融板块的协同效应,全方位推动地勘单位高质量发展。

6.2 建立健全特色金融产品体系,提升产融品牌效应

地勘单位应围绕主责主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开展调研,加强与外部智库、战略合作伙伴协同,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逐步建立完善具有行业特色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加强金融产品培训,不断扭转地勘单位传统观念,使其充分认识产融结合对地勘单位转型的优势和特色。同时,地勘单位要建设专业的金融产品营销渠道,加快响应市场的能力和速度,通过多产品、多渠道整合发展,充分优化、挖掘资源潜能,发挥组合拳叠加优势,强化市场推广,增强品牌放大效应,实现金融业务快速、特色发展。

6.3 深化外部金融机构合作,积极开拓外部融资渠道

地勘单位要充分发挥品牌优势,积极稳健利用财务杠杆,主动与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尽快取得外部机构信用额度,逐步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大力开展债券融资,为建设周期长的项目匹配资金,结合“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方针,重点争取应收账款ABS、应付账款ABS、绿色债券、并表ABN、类REITs、债券融资计划等产品发行额度,特别是应收账款ABS,不仅能解决地勘单位下属企业资金需求,还能为地勘单位提升资本市场影响力、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盘活存量资产、压降“两金”指标、降杠杆减负债、降低融资成本和实现经济效益作出重要贡献。

6.4 服务产业链升级,积极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勘单位的产融结合

地勘单位应通过产融平台推动产业链整合,依托地勘单位下属企业,辐射其上下游产业链,挖掘产业链发展突出瓶颈,提供综合解决方案,设计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搭建数字化金融系统,逐步实现金融业务的定制化、信息化、智慧化,切实服务产业链升级,建立良好的产业链生态。部分地勘单位分布在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相对落后,对于金融产品了解较少,地勘单位应鼓励和支持欠发达地区条件较好的下属企业开展产融结合,为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带来更多的金融服务与资源支持。

6.5 组建专业化金融团队,发挥人才禀赋效应

地勘单位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科学设计组织架构,合理配备岗位编制,采用市场化选聘方式,优中择优,层层选拔,组建高学历、高素质,专业知识精湛、业务能力过硬、工作经验丰富、人员结构合理,年轻、精干、专业的人才队伍,灵活运用人才管理机制和多种激励政策,激发人力资本的创新活力,提升人力资本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利用金融资本的人才禀赋效应为产融平台获取更多的资源融资,实现人才强企战略。

6.6 加强股权融资,组建产业基金

地勘单位在转型升级中常常会遇到缺乏长期资金的困境,股权融资既能满足长期投资需要,还能大大降低企业融资负担。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作为股权融资的重要手段,具有规模大、期限长、范围广等优势,近年来已逐渐成为企业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境内外并购重组、增资扩股等资本运作的重要抓手,也逐渐成为产融结合发展的新生力量。地勘单位应积极组建或引入相关产业基金,合理运用金融杠杆,撬动社会资本,稳步开展风险投资,完善投资方式,高效配置资源,促进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6.7 加强合规体系建设和风险防控,依法合规开展业务

地勘单位要充分考虑地勘行业特点、金融业务特点和公司运行实际,建立体现金融业务特色的内控制度体系,为有效开展金融业务风险防控提供制度保障;建立覆盖公司治理层面、经营管理层面、职能部门层面的纵向风控组织体系,推行巡察监督、纪检监督、法务监督、审计监督、财务监督等各项监督职能联动的风险联合防控机制;建立行权履职有章可循、无缝衔接,议事决策规范高效、运行顺畅,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科学民主、风险受控的决策体系。地勘单位要及时关注国家政策变化情况,根据监管要求依法合规开展金融业务,确保合规经营,持续完善金融业务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加强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保障金融业务高质量开展。

综上分析,产融结合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产物, 是地勘单位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各地勘单位可根据自身战略规划和资源,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产融结合发展路径,着眼于围绕主责主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做好风险隔离,防范重大风险,确保产融结合的实施效果,推动地勘单位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自然资发〔2021〕71号.自然资源部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Z].

【2】林瑞伟.关于中央企业产融结合发展路径的探索[J].全国流通经济,2021(08):110-112.

【3】许大纯.新形势下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1,34(07):4-8.

【作者簡介】尹俊(1980-),男,江苏常州人,高级会计师,从事财务管理、金融研究。

猜你喜欢

产融金融业务单位
绿色金融回顾与展望
聚焦产融结合,打造能源金融创新新品牌
产融聚合应变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邮政储蓄银行金融业务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长度单位
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大康牧业变身鹏欣系“产融”平台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