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特性:人文主义还是物质主义?
2022-05-14弗朗索瓦·苏拉热
[法]弗朗索瓦·苏拉热
什么是一张照片?“什么使得”一件东西是一张照片?在一张照片中,什么东西是属于摄影的?换句话说,什么是“摄影性”?“摄影性”这一概念指的是摄影中属于摄影的东西。然而,我们可以为其添加第二项特征,令其与托多罗夫在《诗性》中所讨论的“文学性”成为平行物。托多罗夫认为,结构主义科学“不再关心真实的文学,而是潜在的文学,或者换句话说,这个成就文学事实所具备的独特性、文学性的这项抽象特性”。因此,摄影性指的是这样一项抽象特性:成就同时指向无艺术与艺术摄影的摄影事实中所蕴含的独特性。然而,在托多罗夫的论调中,还有更有意思的一点值得注意:我们借摄影性的概念,可以不仅关心真实的摄影,同时关心潜在的摄影,甚至摄影的潜在性。然而,恰巧的是,摄影性的特征之一便是未完结性,即拥有一项向无限一直拓展延伸的潜力——因此,摄影是具有强大可能性的艺术。
当我们研究一张照片的物質性时,我们首先面临的是其不可定义的问题。照片可以由无数的物质构成,甚至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它可以只以光的状态而存在,如幻灯片的情况。从物质层面上来说,一张投射在屏幕上的幻灯片与一张印在书里的照片有何相同之处?似乎并没有。另外,在幻灯片的情况中,照片是什么?是幻灯片本身还是投射的图像?同样,我们能够认为照片是负片呢,还是由此制作的物理图像呢?所有这些都构成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需要进行转移:从结果,即制作的照片、幻灯片投射的图像,转换至最初的模子,即负片、幻灯片以及从中获得的产品之间的关系上。这个关系是摄影性的特征之一。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特性不指向任何一项材料,或任何一种形式类型,或任何一个存在物,而是指向潜在的无限性所占据的一种关系”。在后者具体的实现中,它从来不是必然的,而是属于从一些可能性向某一真实,即某一张特定照片的选择上的转移与转化。
一张照片的完成需要三个步骤:摄影行为、负片获取及负片加工。
在“摄影行为”中,摄影师按下开关,于是打开了照相机的快门,快门当然可以自动打开,但问题的关键不在此,而是在于:照片被暴露在光线下,如此一来,空白胶片被转变了,并成了被曝光和晒印的胶片。
第二步是“负片获取”:这一步在于将曝光的胶片转为负片。这便是由五个步骤组成的冲片过程:将卤化银转化为金属银的显影,加入停显液,定影,水洗以及晾干。我们因此得到一份未来照片的“模子”。除去例外或人为刻意干预的情况,这个模子不会再发生变化了,尽管在之后制作照片的过程中,光线会在它身上以各种方式穿过。
第三步可以进行了:冲印照片,我们称之为“负片加工”,即负片变为照片本身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摄影师选择构成负片的其中一个取景,并进行如下六项操作:一般情况下,借一个放大机,摄影师将选好的取景置于调焦面板下,并对感光相纸进行曝光。这次轮到相纸显影,被浸入停显液,之后定影、水洗、晾干——我们便有了照片。
我们注意到前两个步骤与第三个步骤之间构成了完美的平行对照。它们共同存在着六项为二者定性的共同操作:曝光,显影,停影,定影,水洗,晾干。我们因此需要区别两种分析与思考摄影师工作的方式:第一种是在摄影行为与暗房内的操作之间构建断裂。第二种则是在摄影行为与负片获取、负片加工之间构建一种断裂。
问题便在于此:我们在对摄影进行分析时,或可从摄影师主体的经历入手,或从摄影的程序入手。与此相对应地,我们或者可以从人文主义的研究方法切入,即与摄影师这个人——人与机器的时间,随后是人与暗房的时间——相关的研究方法。或者,我们还可以从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入手,即与摄影器材——从第一次曝光到晾干负片,第二次曝光到晾干照片——相关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