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基站接地设计
2022-05-14张世同
张世同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分析了无线发射技术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并对无线发射基站接地设计和等电位连接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同行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基站;无线发射技术;接地设计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5.014
随着近些年社会的不断变化,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并且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升华,而通过广播电视,可逐渐打开人们的视野,使生活更加丰富。所以,电视台的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它的平时运行中,不管是信号的接收,还是发射,都需要以基站为支撑才能完成,因此,如若想增强运行的稳定性,就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基站的建设质量。而在这一项工作中,采取健全基站接地设计,就可以有效加强无线信号,进而给予人们更加良好的服务。
1.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优势
1.1 智能化程度高
这一技术和过去相比,智能化的程度非常高。在应用校正技术之后,使得此项技术达成了自动化作业,极大的增强了运行效率。校正技术通过机器,达成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机的操控,把一些较常规的操作,转化为机器语言,由机器结合指令操作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机完成,进而降低人工操作流程。校正技术内置的监控模块,可通过分布于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机中的传感器,可随时随地掌握它的运行情况,如若发现在运行中出现问题的话,就能够进行自我矫正,以此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它的稳定性;假如并不能有效处理上述问题的话,就可发出警报信息,由人员进行手工操作,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极大的增强了它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
1.2 可靠性高
随着这一项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得相关人员增加了研发力度,主要在硬件和软件等两个方面,直至目前,成果已非常丰富,校正技术、N+1系统等,被应用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机中,进一步健全了这一技术,极大的加强了它的可靠性。例如N+1系统的运用,它对系统信息的发射,固态无线发射机在发射信号的过程中,所做的系统运行信息备份比较低,并且还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系统模块带来的影响,致使缺乏运行信息备份。所以,在应用了此项系统之后,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机,能够对无线信号的多个信道展开监测,并达成对运行信息的备份;所应用到的模块为双重激励器,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系统资源的占用,加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所以,就有着非常高的可靠性。
1.3 稳定性高
这一技术的稳定性极高,其和风冷系统等有着很大的关联。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机进行运行的时候,长时间的运行一定会产生出非常多的热量,加入这些热量不能夠及时的排出去,那么就一定会堆积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机的内部,致使内部的温度愈来愈高,处在高温下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机元器件,非常容易在质量上发生问题,最终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保障正常的运行。所以,在把液冷和风冷系统应用在其中之后,可以充分发挥出它们在降温方面的作用,有效带走它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出的热量,把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机的温度降下来,进而真正确保了它在运行时的稳定。大功率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是应用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机中的硬件,大功率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成本比较少,在应用到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机之后,在满足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机,运行需要的基础上,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增强它的运行效率。
2.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存在的些许问题
2.1 覆盖率低
在我们国家的广播电视市场中,有线广播电视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绝大多数人们所看到的有线广播电视数字节目,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所占据的份额比较少,远远低于有线广播电视,存在着覆盖率低的问题。虽然这一项技术要比有线广播电视技术更好,但是我们国家的无线电视节目,正处于萌芽阶段,其和发展正成熟的有线广播电视进行比较,它在进行信号的传输的时候,受到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机发射角度的影响,非常容易产生出一些广播电视信号死角,处在这一死角区域内的接受机,难以收到广播电视信号的,或者出现广播电视信号质量差的情况,存在画面清晰度不够、干扰音等诸多问题,对人们的体验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还对无线发射技术的覆盖率带来了影响,企业为确保数字信号的稳定传输,仍然应用有效传输的方法。此外,随着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更多的人们通过移动终端,观看广播电视节目,这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的要求逐渐减少,这也是导致此项技术,覆盖率低的主要核心因素。
2.2 人们认可度有待提高
就现阶段发展而言,在广播电视领域中,主要是有线广播电视,无线广播电视作为后起之秀,并没有在短时间内取代有线广播电视,它的群众基础情况很差,有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掌握无线广播电视,对其无线发射技术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它的人们认可度比较低,并不利于此项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有线广播电视技术愈加成熟,并且在很多小区的管网中,都预留了有线广播电视的端口,更加便利了有线广播电视的推广,在这一形势之下,有线广播电视的发展势头,极大的超过了无线广播电视,关于此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不利于它的快速推广。此外,在这一技术的推广工作中,政府方面也没有给予大力的支持,以及出台相关的政策,这一技术的宣传力度不够,也是人们不了解无线发射技术的主要原因,只有此项技术被人们熟悉之后,才会更加有利于广播无线发射技术的应用。
2.3 专业型人才比较缺少
在发展这一项技术的过程中,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可有效促进它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在现阶段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所缺失的人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研发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其二,是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由于缺少高素质研发人才,使得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研究工作,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的突破,并不利于解决在这一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缺少高素质技术人才,会对此项技术的具体应用造成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机产生问题的时候,高素质人才的缺少,将不利于维护工作的开展。
3. 促进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应用的有效方式
3.1 国家重视给予相应的支持
政府对此项技术的重视程度,会对它的发展水平,带来直接的影响,在促进这一技术的过程中,政府方面应增强重视程度,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增强对它的推广工作,进而使其逐渐替代有线广播电视,拓展无线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广电部门应加强对此项技术的宣传力度,着重介绍两者之间的区别,进而使人们能够有一个充分的掌握,并发自内心的去接受。此外,广电部门还可以对其相应的优惠,提高无线广播电视的装机率。
3.2 解决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它的校正技术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增强校正技术的精准度,进而使校正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例如发展晶体振荡器等。其次,对于N+1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应竭力优化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机主板中的电子元器件布局,做好防静电方法,避免交叉影响;增强这一系统的整合度,增强其综合性。通过有效解决在这一技术中的问题,从而真正实现无死角。
3.3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为有效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广播电视部门可以和当地高校进行合作,对当前已有的人才进行系统的培训工作,不断增强他们对这一技术的认知,并在具体的工作中,检验所学到的知识,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促使其朝着高素质人才的方向发展。
4.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基站接地设计思路分析
4.1 科学确定接地电阻
对于这一项的设计工作来说,接地电阻的筛选是尤为重要的,并且也是一份核心的工作内容,关于它质量的好坏,可直接对基站造成影响,例如,系统的稳定性等。因此,就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认真挑选接地电阻,进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基站系统的运行,并充分确保设备的精准,以此使设备的安全系数更高。在进行挑选的时候,应确保电阻的数值,适宜周围的电压数值,如果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超出接地范围现象,电源就会自动断开,进而全面发挥出电阻的保护作用。
在内部建筑汇总,电流是非常活跃的,所以,就对它的用电安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就正常情况而言,在建筑的顶部都会安装避雷设备,以此有效防止它受到雷击,而发生不必要的损失。基站接地电阻有着很大的作用,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建筑物受到雷击,进而真正的防止了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具体工作中,不仅要安全防雷电阻,还应在基站的内部,安装防止静电电阻等,其中电阻的功能不同,阻值也大相径庭,对此,在实际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展开准确的计算,用具体的需求,进行划分。在设计工作中,因为涉及到的范围很广阔,从而使这一项工作变得繁琐,因此,就需要在确定接地电阻的时候,借鉴过往的经验,这样一来,就会使接地设计工作,可以更加高效的完成。在参考经验的过程中,人员可深入分析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并按照现阶段的具体状况,进而真正确保基站接地设计工作,有极大的科学有效性。对于目前绝大多数的接地电阻数值设定,都要在具体工作中,通过部队按的尝试,以及深层次的分析进行确定,如此一来,才可以充分保障设计工作的严谨性,得以在最大程度上加强无线发射基站的工作效率。而采取借鉴经验的方法,确定电阻值,可以真正降低工作量,以此筛选出更加适宜现阶段的电阻值,并在基站系统,可具备合适的接地电阻,只有这样,才可充分保障系统的稳定。
4.2 接地极的选用原则和类型
对于设计工作来说,筛选地极是尤为重要的。首先,充分了解地极的挑选原则,例如,选做地极的规格标准等,然后就可以按照系统的标准,应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展开分析,从而选用最适宜的材料。
4.2.1 选用接地极的原则
其需适宜相应的原则,并可以保障电流发生问题的时候,不会出现危险事故,并且在筛选地极的时候,应确保接地极材料的稳定,可达成材料的标准,然后在之后的使用时,还要对材料进行保养,保障它不会受到侵蚀,并且避免它在电化学的作用下,出现本身性能的变化。
4.2.2 接地极的类型
在具体工作中,接地极主要分为两种:①垂直类型;②水平类型,主要是根据地下预埋的方法区分。
垂直类型:主要就是埋设在表面,并且有线缆连接,在上面有金属表皮水平类型:主要就是用竖直的方法,预埋在深层土壤当中,并且在其砼柱内设有钢筋。
在具体进行工作的时候,可以被作为接地导体的材料有:金属水管、钢管等,并且在工程中,为真正确保基站在使用时的安全性,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绝对不能把热力金属管道等,作为接地极,但是要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适当的应用。
5. 等电位连接设计分析
在无线发射接地设备当中,为可以有效避免设备之间,发生危险的电位差,就应运用等电位连接设计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仅能保障系统的稳定性,还能使人员在进行作业的时候,安全系数更高。所以,就需要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做好等电位连接等,以此在最大程度上增强工作效率。对于无线发射基站系统而言,需借助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设计等电位练级系统,并保障在系统中的电气系统,以及电子设备间的正确安装,此外,为加强系统的安全性,还需要设计金属外壳等,同时在以上类型设备连接的时候,都需要结合系统的特征,采取就近安装这一原则,在它和等电位系统连接的时候,应确保安全性,如此一来,才可促使系统更加高效的运行。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S和M是基本形式,S为S型星型结构,M则是为M型网型结构。如果在等电位连接的时候,出现了结构复杂的情况,就应结合具体的状况,将两种方式整合在一起。
如果在具体工作中应用了S型的方法,那么就要先安装RPJ-12K的接地汇流排,并安装在配电箱的旁边。对于机房中的设备,如金属门窗等接地设施,其中应用的是多股铜线的横截面积为16mm²,然后把它和接地汇流排连接在一起,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强设计工作的效果。
6.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实际进行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基站接地设计工作的时候,应全面注重各个工作环节,并科学合理的控制材料规格选购,如此一来,才可充分保障设计的质量,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而对于此项工作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接地电阻的确定,以及等电位连接的设计,只有真正做好以上工作,才可切实确保设计工作更加高效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张宏斌,赵军棋.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智能监控系统设计与分布式技术运用[J].电子制作,2021(18):96-97+95.
[2]胡滨,张林,王灏,吴鹏,唐思腾.东山发射台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设计与应用[J].广播电视信息,2021,28(07):77-80.
[3]杨海金,呼政魁,李文所.风力发电机组对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的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02):92-94.
[4]杨小波.基于广播电视台发射无线数字传送节目的相关手段与技术分析[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02):81-82+102.
[5]郭永祥,李慧.省級广播电视无线发射传输智慧台网建设体会[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01):28-30.
[6]程理平.探究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基站接地设计[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0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