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培养智能化时代的新型财会人才
2022-05-13张洪君
■张洪君
近年来,随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财会行业,陆续出现了财务共享中心、智能财务软件、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专门用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和使用的计算机语言)等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财会部门和财会工具。2017年以来,德勤、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推出了财务智能机器人。许多传统的会计岗位正在逐渐被财务智能机器人所取代。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一项关于365 种职业未来“被淘汰概率”的研究表明,财会岗位因其高重复性、强规则性等特点,以高达97.6%被机器人所取代的几率被排在“被淘汰概率”的首位。
智能化对财会行业的影响
智能化对财会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智能化使财会工作的内容更加广泛。智能化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电脑自动生成财务报表、统计销售数据、识别发票等,并完成报销等许多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使会计工作变得更加简单、便捷。同时,通过信息技术也可使核算、财务、分析、审计等活动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并在智能会计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内部审计的集成,财会工作的内容变得更加广泛,使其从传统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环节扩展到计划、组织、控制、协同等各项管理活动中去。
二是智能化使会计管理活动的内涵更加生动。在智能化到来以前,管理者要设置核算、记账、统计和报告等独立的会计职能,以公允、客观地反应单位组织发生的各项业务,起到内部监督的作用。同时,又通过审计和鉴证工作避免会计信息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达到外部监督的目的。而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高效、快捷、准确地感知、获取和加工会计信息,不需要大量财会人员进行数据和信息加工工作。因此,管理者不必再单独设置核算、记账等会计职能,而会计的监督职能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会不断强化,实现实时控制、动态监督。
三是智能化使财会岗位的结构更加复杂。财会工作内容的变化必然影响到财会岗位的结构。传统财会工作更多的是内容重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日常核算。但是,智能机器人等新设备新技术可以代替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基层财会人员将大量减少。但是,人工智能却无法取代预算、规划、决策、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战略管理等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管理工作。因此,核算型财会人员将被淘汰或转型,而掌握事前风险预测、事中内部控制和财务分析管理等能力的管理型财会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传统财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智能化时代对会计岗位的新要求,使得高校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面临很大的挑战。归纳起来,当前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财会人才培养与会计岗位未来需求正逐步脱节。智能化和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必将使基础性会计工作岗位大幅度锐减,而信息化、管理型财务人员则将面临严重缺口,现有会计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与企业需求偏离,亟需进行转型。但是,当前高校财会专业存在课程设置老化、信息技术与会计技能融合类课程缺乏、会计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彼此孤立等问题,大批正在走向工作岗位的财会专业学生,难以适应智能化时代会计岗位的新要求。
二是目前的师资难以满足智能化时代财会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方面,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壮年会计教师,计算机知识和能力普遍较弱,新入行的青年会计教师信息技术尚好,却又缺少企业实战经验; 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则无力开展会计专业教学,难以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有效融合。目前各类财务软件更新迭代迅速,云财务、云会计相继出现,只具有单一学科知识结构的师资,已经难以满足智能化时代财会人才的培养要求。
三是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程度低、培养成效差。目前,高校财会类专业真正面向未来企业需要开展深度有效的产教合作的还很少,开展校企合作的单位大多为会计师事务所或代理记账机构,以及一些会计培训机构和财务软件技术服务公司,可以称其为财会类专业人才的“校所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尽管对学生快速掌握实务技能、解决企业的短期需求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教学多以仿真软件为主,教学数据没有充分对接实务,人才培养成效还是难以令人满意的。
产教融合:培养新型财会人才的有效路径
为解决上述问题,不少高校都展开了积极探索,如我市的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宁波财经学院等。这些探索的核心要素,就是构建有效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机制就是合作共赢的“校政企所”多方联动机制,而新的培养模式则是在合作共赢的产教融合机制基础上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路径。
逆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传统的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根据学科知识体系确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产教融合机制下,则采用“逆向制定法”,从智能化时代对财会人员的岗位需求、岗位职责及其职业核心能力入手,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明确智能财会人才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品德等人才培养规格,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而这一方案的制定,需要高校主动而为,并把来自政企所的高水平一线专家纳入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切实享受相应的权益待遇。
建立复合型师资队伍。传统课程的教学主要由校内教师主导,而产教融合智能会计人才培养中,教学团队应由校内会计教师和计算机教师、财会业界智能会计实践专家和第三方会计服务机构技术人员等多方组成,构建起符合新文科建设要求的复合型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同时,也要通过硬性制度推动校内教师走出课堂、走进企业,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深入地而不是表面化地了解企业智能财务工作状况,掌握财务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分析等智能会计技能,将新观念、新技术带到课堂教学中去。
合作设计开发课程。根据新文科建设要求,要在兼顾学科体系的基础上,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和设计课程体系,努力建立与数据管理、网络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和产业发展相融合的特色鲜明的财会专业课程体系。而课程内容的开发编写,要改变单独过去依靠学科专家,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开发模式,转而采用深度调研和头脑风暴会方法,以财会业界资深专家和财会软件技术人员为主,确定课程能力目标,然后由校内教师归纳总结出能力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包,将会计实践、信息技术与理论相结合,形成围绕职业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课程内容。同时,加强配套教材建设,注重会计理论、技术应用和会计实践相结合,建设立体化、数字化教材,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工作中,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的劳动都应当得到充分切实的承认。
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过程。由于课程内容和目标的变化,课程教学方法手段也将发生较大变化。课堂教学将不再是满堂灌知识的讲授式,由企业一线专家和财会技术人员承担的课程教学会大量增加,真实案例式、任务驱动式、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方法将大量采用,并将广泛采用由业界导师跟踪指导的“师徒式”培养方法。同时教学过程也将更多地走出课堂,延伸向实践一线,课外教学活动、场景式教学和企业实践活动大大增加。因此,如何使为教学活动提供便利的校外政府、企业和会计机构在合作中得到相应的回报,是高校与合作单位必须深入探索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