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季度我市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亟需加大纾困力度

2022-05-13汪志飞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2年5期
关键词:用工疫情企业

■汪志飞

近期,市发展研究中心协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完成2022年一季度在甬企业运行情况连续监测。受近期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三重压力加重及国际形势动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受调查企业在经营饱和度、现金流、经营信心等方面出现下行指征,亟待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出台与企业共克时艰的务实举措,推动企业渡过疫情考验、跨越周期波动、抓住发展机遇。

一是企业产能利用水平下降。企业订单量同比增速为近六个季度以来最低。工农业平均产能利用率约为68.5%,近六个季度总体呈现微弱下降趋势,产能下降企业占比较上季度提高7 个百分点。近九成受调查的工农业企业原材料、产成品库存处于近六个季度较高水平。满负荷运行的服务业企业占比为近一年最低值。用能保障水平显著改善,受限电影响的企业由去年末的29.2%减少到6.2%,影响程度普遍在20%以下。

二是企业营利水平明显转折。随着国家对大宗商品价格的监管调控和供应干预政策作用显现,工农业原材料价格“高烧”得到明显遏制,10%的企业反映原材料价格同比涨幅高于20%,而去年三季度、四季度的同样情况的企业比例分别达44%、20%。但总体而言,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上涨通道,七成以上受调查的工农业企业表示仍面临价格承压。受工业基础件和中间品为主的产业结构影响,我市企业原材料价格向下游传导的比例仅为21%,企业产品服务售价平均涨幅仅为0.85%,一季度企业营收和利润水平明显下降。

三是企业资金成本有所提高。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最主要的渠道。1/3 有融资需求企业反映,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满足率在80%以上,1/10 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满足率在20%以下,企业最近一次从银行贷款的平均合同利率、实际贷款资金成本,较上季度末均略有提高。

四是疫情加深影响供应链。疫情对企业供应链影响程度加深,近一年来反映所处行业供应链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比例提高12 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当前企业出口订单数量有所增长的企业占比31%,与上季度的55%相比明显收窄,同时订单数量下滑的企业占比19%,较上季度扩大5 个百分点。出口订单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国外市场需求降低,运输成本和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本季度反映出口量增长、基本持平和下滑的企业占比分别为31%、26%、43%,出口增长的主要市场在北美和欧洲。

五是经营信心和预期有所下降。目前,影响企业发展信心最主要的因素是疫情变化的不确定性,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外部压力感受度更加显现,在经营投入计划上持观望的企业增多。对未来一段时间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的企业占比较去年一季度下降12 个百分点,对营收预期增长的企业比例下降11 个百分点。

六是用工紧张呈现缓解走势。从用工缺口指数看,近六个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供给端持续改善,缺口指数从40%逐季回落到19.5%,用工难度指数从37%下降到28%。本季度有增加用工计划的企业占比为24%,低于近六个季度的平均值两个百分点。我市不少企业尝试灵活用工模式,主要是因为季节性因素在经营旺季需要大量临时用工,或者以临时用工暂时缓解招工难题,受用工供需市场的变化,有灵活用工企业的比例也从38%逐季下降到28%。

此外,监测显示我市企业逐步接纳社会责任理念。近1/4 的企业非常了解ESG 等社会责任型企业理念,七成以上企业了解过该理念,九成以上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把对方的社会效益或企业形象纳入考量。近八成企业与慈善总会、红十字会以及其他非营利组织保持较好关系,参加过该类组织主持的公益活动,近一半企业三年内在慈善、员工关怀、创新等方面获得政府或第三方的颁奖,展现了宁波企业具有回报社会的大爱自觉。受调查企业开展社会事业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内部员工救助,在参与社会基础设施、文化、教育、乡村振兴建设等方面较少。企业履行绿色责任的主要方式是努力避免环保事故、降低单位产值碳排放,在建立并执行资源循环利用、优先使用再制造零部件等方面较薄弱,特别是在提升产品的拆解性、通过共享平台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仍有很大作为空间。

疫情反复是近两年影响全球经济和市场波动的核心变量。随着疫苗接种加速、口服特效药上市,中国“动态清零”政策的经济兼容性也在经验积累中得到强化,防疫形势整体向好的趋势不会变。

当前,我市应根据区域特点尽快出台扩投资促消费、稳增长、促转型组合拳。一是在普惠性纾困方面,扩大资源税等地方性“六税两费”减征范围,降低企业用水用电用气成本,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人力社保费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力度,进一步优化招投标前置条件,支持金融机构实施无还本续贷信贷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利用商业交易数据提升风险定价能力。探索设立市属征信公司,根据信用等级分类给予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加强疫情期间企业信用修复。二是在困难行业复苏方面,对餐饮、住宿、家政、零售、运输、培训、旅游、会展等受疫情冲击最直接的行业实施“一业一策”,如支持餐饮企业开拓线上市场、发展团餐业务,提升餐饮消费券使用友好度; 落实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统筹用好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城乡交通奖补资金等。三是在制造业增资扩产技改方面,对新开工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分类分阶段给予奖补,大力支持企业设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将较大面积的连片土地出让给链主企业,鼓励其对产业空间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引导链主企业扩大排产生产,通过聚集孵化、分工协作、开放应用场景等方式,将中小企业纳入供应链体系。鼓励企业实施对外兼并,壮大企业总部、增强供应链韧性。结合小微园区新改扩建工作,探索设立工业保障房制度。四是在推进重点行业绿色转型方面,要未雨绸缪抢抓碳达峰碳中和应对的主动权,抓紧测算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交通运输、电力生产等行业的碳排放底数、用能结构、节能空间、新能源替代空间、减排降碳路径,培育一批低碳环保产业,建设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研究试点碳足迹认证制度。

对我市企业而言,要坚定在困难时期做正确事的决心,在外部环境压力测试中调适企业经营战略和策略。疫情对经济冲击影响正变得长期化和重构化,特别是全社会的服务需求、经济生产方式、健康绿色的紧约束、全球分工和供应链调整、市场主体参与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都已出现了全新趋势。即便是在疫情蔓延期间,企业经营分化也非常明显,一些企业抓住了产业新赛道,大力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反而出现了高速成长,在疫情和外部压力中实现了自我进化。

要引导中小制造企业聚焦专精特新目标,在“新”上再求突破,既要在技术上求新,也要在场景上求新,特别是围绕疫情防控、高端装备、深海深空、智能终端等新场景应用,选准靶点、持续攻坚,推出面向经济主战场和美好生活的高品质产品,加快探索与绿色循环经济相适应的零配件生产模块,发展再制造产业。引导服务业企业围绕智慧养老、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在线办公、懒人经济、兴趣体验、预约经济等新消费需求实施商业模式和内容重塑。引导大型企业利用我市产业生态优势,争做资源的整合者、产业的组织者、价值的配置者,在反哺产业中壮大自身,加快实现平台化、服务化转型,加大服务要素投入、增加服务增值收入,向国际国内一流企业迈进。引导企业家充分认识企业也是社会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把用商业逻辑解决社会痛点、增进社会福祉作为企业使命,努力打造企业、员工和社会多赢的共享型企业,提升企业美誉度和人才引力度,激发全体员工开拓进取的内生动力。(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供本刊专稿)■

猜你喜欢

用工疫情企业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企业
企业
企业
战疫情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