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评《水泵及水泵站》
2022-05-13杨帆
杨 帆
(扬州大学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课程思政”理念下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评《水泵及水泵站》
杨 帆
(扬州大学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应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秉承隐性教育、立德树人的宗旨。水泵及水泵站是水利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重点主要包括水泵的选型和工况点校核、泵房的选型设计及稳定校核、泵站前池、流道和出水池的选型与设计等内容,培养具备泵站工程初步设计的专业人才。本文结合《水泵及水泵站》一书,从知识传授、价值引领的角度挖掘并凝练水泵及水泵站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德育教育与该课程教学的结合点,从而实现思政内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融合运用。
《水泵及水泵站》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水利学科专业规范核心课程教材,为江苏省首批本科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该教材是国家精品课程《水泵及水泵站》的配套教材,扬州大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业水利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本科教学的核心教材。全书整体分为绪论、水泵的基本理论和水泵站的基本理论3大主体部分,绪论介绍了水泵及水泵站的作用及应用,我国与国外的调水工程与水泵站建设;第1章至第6章及第14章为水泵的教学内容,重点介绍水泵类型与构造、水泵能量性能、水泵运行工况点与调节、水泵在特殊条件下的运行、水泵汽蚀性能、水泵选型与配套等基本知识;第8章至第13章为水泵站的教学内容,该部分内容均结合工程案例阐述泵站规划、泵房设计及稳定校核、进出水建筑物的类型与设计、泵站水锤计算与防护等知识。该书理论体系完整,内容取材经典,设置科学,结构严谨,教材语言精练,文字流畅,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图表清晰,水泵及水泵站新的理论及技术均有典型工程案例说明,便于水利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有利于自学。
该教材在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阐述方面引入了探究式学习、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内容阐述方面,在介绍泵站工程知识点和科学问题的同时强调以工程应用为目的,突出培养学生掌握泵站设计的理念、规范要求和应用的知识能力。在教材内容组织模式上,以“项目化教学”为突出特点,在泵站工程建筑物的概念引入和知识点讲授上从工程案例出发,将理论讲授、案例研讨和自主学习等模块深度融合,助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绪论中,在介绍国内外调水工程时,结合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强化水利学子的家国情怀,南水北调工程对解决我国北方缺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东线工程的泵站群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泵站群,凝练工程的规划建设、科技水平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关系,激发学生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内在驱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结合我国“碳中和、碳达标”的实施强调泵站节能降耗与水泵运行工况点的关系讲授水泵理论,通过水泵工况点的调节和泵站的优化运行,确保水泵在高效区运行可降低电能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知识学习和国家需求是紧密关联的,培养学生成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专业人才,实现隐性思政教育的目的。
泵站课程内容的讲授,结合亚洲叶轮直径最大的混流泵站—皂河一站、亚洲叶轮直径最大的立式轴流泵站—淮安二站讲解泵房选型和结构特征,2座泵站具有鲜明的国家情怀与红色记忆,从凝练历史发展的规律出发,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对该内容进行讲解。对前池和流道内容的讲解,教师结合江都水利枢纽前池整流措施的演变、宝应泵站流道的技术之争与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相结合进行讲解,从工程技术发展规律中总结我国的制度优势,突出时代特色、大国工匠精神等内容,树立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水泵及水泵站》一书不仅作为水利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是泵站科技人员、水利行政管理人员和基层泵站工作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书。将教材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元素结合,有益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和思政理念的传播,为构建具有思政教育特色的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扬州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ZUJX2017-18B)
杨帆,男,江苏宿迁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泵站工程的教学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