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和茶文化有机结合方法的研究

2022-05-13

福建茶叶 2022年5期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学生思政

唐 文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12002)

对于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随着国际间各类型文化的深入交流,导致高等院校开展思政教育难度有明显增加。并且在多元文化交互影响下,茶文化通过与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渗透,影响力有较大提升,同时在加强大学生个体价值理念、文化品质以及道德素养等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现阶段,中国正处于重要转型时期,此时对提升青年大学生民族自信、民族认同感十分重要,因此,各高校需对此加以重视,并通过将茶文化、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促使大学生思想发生极大转变。

1 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文化自信下,高校思政开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第一,部分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阶段,集体意识与包容精神有所缺失,并且个体思想观念极易受不良文化与思潮所影响,从而导致其主体意识观念成长有较大偏差,主要体现于过于倾向个人主义发展。同时新时代下大学生因家庭经济都较为优异,因此在家庭及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下,极易使其个体分享意识丧失,且抗压能力也稍显不足,如此则会导致思想教育难度提升;第二,互联网发展迅速也是影响思政教育效果的原因之一,而导致这一问题主要是当前大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休闲都更依赖于网络,其中包括对于各种新鲜事物的了解与学习,但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若大学生被负面文化长久影响,必然会导致其主体思价值观及文化自信有所改变,从而出现对西方文化盲目学习的问题。此外,部分西方国家电影在制作阶段,在文化渲染及引导上较为凸显,如此则更不利于高校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自信及民族信念感。鉴于此,面对如此信息环境,各高校应注重强调思政教育舆论导向作用,在网络上积极占领思政教育的主要引领阵地,促使高校大学生对文化自信和思政育人内涵能够较为全面的认知理解。

2 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和茶文化的有机结合价值

2.1 传统茶文化中所体现的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理念相符

茶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并且该文化经过长时间发展,其影响已逐步走向世界。自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对外贸易影响十分突出,茶文化也是伴随逐渐流通于世界,并且中国茶也一度成为潮流文化。该情况的出现表明中国茶文化已发挥其优势,并已被大众所接受。基于此,茶文化的传播及延展力度能够为中国人民带来强烈的文化自信,并以此促使社会群众的民族认同及自豪感不断增强。此外,从思政教育角度分析,茶文化中所体现出的文化自信与该课程教学理念相似度极高,都是依托于优秀价值观的输出与引导,改变人类个体思维观念,并促使其能够向着正确方向发展。茶文化经历过千年的演变,所蕴含的内涵及文化能够将思政教学等内容全面覆盖,并且茶文化中所提出的礼法、儒家思想、茶技等都具有明确的教育价值,而以上内容和思想与思政文化、社会、哲学和政治的有机结合可促使该课程教学更为有效。

2.2 茶文化精神与内涵能够促使思政教育内容更为丰富

一方面,尽管在高等教育改革下,素质教育观念已然成功融入教学实践中,但受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导致其先进作用一直无法被完全发挥。而部分思政教师也正是因为长期在僵化教学理念影响下,导致其所设计的思政教育活动以及教学方式都存在明显滞后性,致使思政教育质量一直无较大提升。针对这一问题,茶文化的融入,不仅能够对思政内容加以补充,同时也可为高校学生群体传递更多国学情怀。例如,“谦卑恭逊”是茶文化中的代表理念,而将其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并选择真实生活案例与之结合,为高校学生讲述谦卑恭逊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可以直观感受该种思想的建立价值,对其了解得更为深刻,从而纠正其不良思想。另一方面,当前部分高校思政教学呈现形式化的一大原因是,思政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连接不够紧密,其描述内容过于空洞,所以,难以获得高校学生关注与认可,而茶文化的有机融入则刚好可将该问题解决,茶文化因其丰富性特征,从而使其为思政教育带来更多可行性,并且思政教师通过依托于茶文化进行教学讲解,也可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探索欲望,并为高校思政教育落实形式提供更多助力。

3 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和茶文化有机结合策略

3.1 以茶文化与思政结合为前提制定教育目标

茶文化与思政相结合,首先,各高校应将传统茶文化视为思政教育开展的主要载体之一,并以此为前提重新制定教育目标。例如,茶文化中所包含的传统茶艺表演、茶歌、茶舞等内容,教师可对这一系列茶文化衍生的活动形式进行深入探索,挖掘其能够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之处,并充分发挥其作为教育载体,促使高校学生群体能够在该类型活动下产生极为强烈的艺术审美价值。此外,各高校也可从茶文化角度出发,有计划性组织思政教育活动,让大学生能够在活动展示也学习下加强对茶文化的正确理解,与此同时,各院校领导及思政教师应对传统教育观念加以转变,加大实施思政教育的资金与设备投入,例如,在日常教学中配置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制定较为合理的课程目标,并通过与教学设备相结合,将茶文化的传统内涵与精髓向高校学生加以渗透;其次,两者结合下的思政教育目标制定,教师需要对茶文化中所能够体现出的各种精神进行充分挖掘,并且可以以工匠精神培养角度出发,加强大学生个体民族文化信心。各院校为确保茶文化理念及精神可以充分发挥,应适当准备与其相关茶艺设备,例如,冲茶、泡茶的学习道具等,通过这一方式,能够使高校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更为专注,也能够对工匠精神更好理解,并在茶艺体会中,促使其树立正确生活及学习习惯。

3.2 创新教学技术优化高校思政教育方式

为有效加强高校学生群体的民族自信,将思政课程教育和茶文化加以结合能够促使该项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其引导优势。基于此,在两者结合的要求下,各高校也应对其教学方式进一步创新,突出文化自信,促使思政课程教育能够更为全面,学生群体发展也能更为健康。首先,思政教师可对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教室展开利用,通过较为新颖的方式将与茶文化相关的视频或影视类资料加以分享,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并在直观及现代化授课方式下,加强学生主体对于茶文化的精髓理解。教师为保证大学生文化自信养成方向的正确,也应在茶文化内涵传递环节,注意加强学生主体间的有效互动,例如,当教师利用电教设备将思政理论讲解结束后,可要求学生以茶文化为主题开展内容研读,并引导学生根据茶文化内容进行辩论,课程最后,思政教师可选取一名学生对其所分析的主题内容加以表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这一方式也可提升思政课话语的权威性,并使学生主体精神与文化自信都能够正确树立。其次,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师需要对各种社交软件加以利用,并充分发挥其教育优势,在该类型软件上对茶文化精神以及思政内容大力宣传。例如,各院校可创建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并在平台中以话题发布的方式,让学生基于茶文化和思政教育进行交流沟通,通过本国家的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进行交流,并在茶文化分享学习中提升其文化自信。

3.3 针对性举办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思政教育活动

在文化自信影响下,高校思政教育若想要将茶文化的辅助教学作用充分发挥,则必须以此为基础,重新对思政教育活动加以构建,以防止高校学生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个体不良思想深入蔓延,影响其文化自信的树立。而在茶文化融合下,高校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可以有茶文学阅读、茶文化辩论、或者是茶艺类活动等形式,加强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度,并以此方式间接性的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思政教师也可选择茶歌茶舞等类型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此外,在文化自信树立下,为提高茶文化感染力及影响力,也需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使用力度,并且通过网络平台的思政活动组织,也更为符合大学生发展需求,从而实现思政与茶文化的多形式互动。例如,在实践结合期间,各高校可以利用微博头条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开展茶文化学习,同时该项活动可有效宣传茶文化故事以及各种文化典故,强化学生认知。该项活动形式,教师也可合理对各种网络用语加以利用,以此增强大学生群体的活动认同感,通过网络语言的融入可改善传统茶文化及思政教育的说教方式,有效提升实践活动创新性。

3.4 紧随时代发展促进茶文化与思政的深度融合

茶文化的渗透必须紧随时代发展,坚持与时俱进的建设原则,促使两者融合价值可以全面提升。例如,在两者结合前提下突出思政教育的爱国精神及文化自信,思政教师可适当的将时事热点新闻进行融入,以此为依据对高校学生展开教育,依托于网络热点加强思政教育时效性,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适当的将茶诗中的爱国精神与情怀进行渗透,以此提高大学生群体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强化其对传统精神及思想政治观念的正确认知,让其通过实时案例真正感受到民族力量。除此之外,尽管课堂教育是高校落实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但为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教师也需让学生感受国家为社会群众的付出,促使其能够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之下,学做优秀青年,树立正确思想政治观念,充分实现主体价值。

3.5 制定思政教育制度,为茶文化融合提供支持

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各高等院校对于思政教学尤为重视,所以各院校领导以及教师应充分发挥调控作用,以思政教育落实为基础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与此同时,院校也应结合自身发展及教学情况对思政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此为茶文化的教学实践融合提供全面支持与保障。教学计划制定方面,高校内部应立足于教学目标,确立茶文化教育实施的阶段性以及长期的发展计划,并且教师也应利用较为有趣的学术语言和方法吸引学生参与教学互动,激发学生进一步展开思考与探索,以此确保茶文化能够与思政课程密切融合。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可在原有思政课程基础上,选择针对性较强的茶文化进行融入,或以茶文化为主题针对性设置思政选修课程,并适当增加其在思政教育体系中的课程比例,以吸引大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在师资配备上,高校应加强薪酬制度管理,通过优厚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具有超高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加入思政教育队伍,以此确保教师队伍能够不断有新鲜血液融入,除外部引入外,院校也可自行培养教师,以茶文化为主题开展相关科研项目,加强思政教师对茶文化知识的深入研究,进而使其能够领悟更多茶文化内涵精髓。

3.6 教学方法创新,推动茶文化全面落实课堂教学

自文化自信提出后,高校想要全面实现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应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将更多新颖的教学手段和理念积极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此确保茶文化的课堂渗透效果的同时将其时效性特征充分突出。在课堂教学中,思政教师可将传统的理论讲解式教学加以改变,站在与大学生群体平等地位上,选择高校学生较为喜欢的教学案例和语言对重要思想理论进行传递。例如,思政教师可以历史典故讲解的方式,并配以茶文化教育资料,加强大学生对于传统茶文化中所涉及的认知、谦卑以及专注精神有所了解,从而促使其对于民族思想及文化有高度认可。新时期下,高校学生信息接受与传播方式有很大的改变,所以思政教师一定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突破传统思政教学的空间及时间限制,加强茶文化推广。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能够让思政教师对大学生的主体思想了解的更为全面,同时也能够帮助该群体更好的解决其所存在的思想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发现茶文化教育价值,提升其思政学习主动性。

3.7 加强校企联系,积极拓展茶文化融入渠道

社会企业作为高校学生发展最终端,也与高校一样承担着茶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责任,所以各高校可与社会企业深入合作,强化教育。文化自信下,社会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除要求高校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对其思想政治观念也应有明确要求,鉴于此,企业在实施校招时,各对大学生个体思政成绩加以考察,充分掌握其思想动态,为政治观念正确的人才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此外,各社会企业也可积极参与院校内的思政教育活动,通过与高校建立协同育人模式,更为全面的了解大学生思想发展情况。或者,企业也可在高校内引入更多科研项目,通过全面掌控茶文化发展历程,创造更多新颖的茶文化产品,充分增加企业内生产经营动力。另外,高校也可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进一步对大学生实践路径进行拓展,定期安排学生入企业进行实习,了解茶文化实践应用方法,并通过切实体会提升自身经验,增强思政教育效果。

3.8 利用茶文化审美,陶冶大学生情操

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实际生活有所脱轨,所以教师需要在该项教育中不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并以爱国情感为核心,积极探索多种教育方法。而茶文化因其具有十分明显的审美特性,有助于大学生陶冶自身情操。若在日常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大学生能够静下心为自己泡上一壶茶,并仔细感受其所带来的心理舒缓,则能够使疲惫的心理逐渐放松。此外,茶文化因其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刚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在,因此在思政教学时将其对高校学生进行推广,及促使其充分掌握茶文化的奥秘,同时也能培养其艺术气息。茶文化与高校思政两者间具有一定的辅助性关系,茶文化思想精神可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思想源动力,并且在茶文化的艺术影响下,更有助于高校学生接受思政教育模式。

综上所述,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具有其特殊的教育和引导优势,而将其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能够促使思政教育内容更为丰富,其影响力度也会更为突出。因此,通过以两者结合的方式制定教育目标,优化教学方式,举办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思政活动,强化两者融合深度的方式,有效培养高校学生群体文化自信及民族信仰。

猜你喜欢

茶文化高校学生思政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