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未满 万物可期
2022-05-13陈晓霞
陈晓霞
又到一年小满时。我们常常在想,中国人喜欢小满,是因为喜欢什么呢?
蒋勋喜欢“未央”二字,未至中央,就是小满。一切还没有定局,来日方长,皆有可期。
莫言也说,“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有所欠缺,人生持恒,才是小满。
我们喜欢小满,或许是因为里面有满足,也有期待。满足的是当下,期待的是未来。
我们对小满的情感,从来都是如此美好又安心。
小满未满,是初夏的小欢喜
此时,一阵热风贴过地面,初夏就开始生动起来了。收获在望,却又从容不迫,天地间充满一种渐次盈润的快乐。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一个小小的初夏,有着小小的欢喜。
它不是花开轻盈的美好,而是果实初成的欣慰,眼前是初青的梅子、显黄的枇杷、幼小的葡萄串、微紫的桑葚,小小的饱满把它们呈现给你看,各有各的秩序,虽然微小,却带来极大的满足。
它也不是秋收沉甸甸的稳重,不会把人压得喘不过气,反而可以很好地放开自己,身上没有太多既定的束缚,就像还在生长的稻谷,尽情地去施展,不慌不忙地长大。
小满未满,是期许,也是等待。所以,这样的夏日,在我们看来,正是最值得期待的小美好。
记得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一直怀恋着这种美好。在他看来,百草园充满着无数令人期待的乐趣——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越是强调“不必说”,我们越能体会到,夏日的这份恰到好处的小欢喜。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山野丛中红果正诱人,儿时的迅哥儿也很喜欢,摘上一粒,吃进口里,却是半熟的酸酸甜甜,有如少年初生的喜悦。
小满未满,作物、瓜果,一切还在不停地生长,不停地饱满,不停地成熟。我们心中的小欢喜,正是因为知道,接下来还有更加美好的夏日,值得我们耐心等待。
时光的步履,从来不曾停下,永远未完待续。
小满未满,是生活的小满足
汪曾祺这样描述夏天的清晨:“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细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夏天的舒服,对于他而言,是一种小小的满足。
所以他才能感觉到清晨微风的凉爽,空气里流动着澄净气息,每一次呼吸都是清透入心的幸福。小小的露水,还未干透,它们会挂在草尖尖上,会挂在细蛛网上,所及之处都是微小的美好。
此时的独处,是静静写一张大字,是悠然读一篇古文,把日子引向更加饱满、丰盈的去处。
小满未满,我们的生活也如此,小而满足,也要充满期待,去精进,去成长。
对于苏东坡而言,他心中的小满足,可能是蒿笋春盘的人间美味,或者熏一炉海南沉香的烟云袅袅。
沈复最留恋的小美好,也许是喝到芸娘亲手制成的荷花茶,若是烹了雨水来泡茶,香韵更为绝妙。
而老舍觉得,屋中有一只花猫,院中有一两盆金鱼,小树上悬着小笼,二三绿蝈蝈随意地鸣着,就是他心中最好的小院。
每个人的小满足可能并不一样,我们只要找到心中那个小有所满的状态,生活何处不是大有佳趣?
小满未满,是不疾不徐,小有期许;是安之若素,又恰到好处。
小满未满,是人生的小得到
《小窗幽记》里说:“凡事留不尽之意则机圆,凡物留不尽之意则用裕,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凡言留不尽之意则致远。”
小滿未满,人生可期,是一种“小得到”的满足。为人处世,不求穷尽,方为大智慧。这恰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哲学。
花未开全月未圆,我们满足于当下,一切都刚刚好,拥抱那“残缺之美”的永恒,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的人生路程。
譬如春秋时期的范蠡,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灭吴,被拜为上将军。越王甚至表示,要将越国江山的一半分给他。此时的范蠡,却从中感到一丝担忧,“大名之下,难以久居”。
于是,他毅然选择放弃这全盛的浮华,乘一叶扁舟翩然而去。世人都认为,他是带着西施去太湖归隐了。此后一生,有无尽的美好可期。良人为伴,逍遥泛舟,活出了另外一种美满。
古今多少英雄,盛极之后,却落入令人叹息的颓败;也有许多智者,会满足于此刻的“小得到”,在全盛到来之前,就已经选好了身退之路。
仔细想来,人生之事莫不如此!
珍惜每一刻的拥有,低调谨慎,从容有度,给人生留有余地,才能获得海阔天空的生命之美。
世间难得大满。我们深深清楚,人生是没有大圆大满的,珍重当下的那一刻“小满”,就已足够。
当夏日的稻香吹来,仰头望去,我们已经看见了美好的微小部分,只是还没有全部握在手里,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小满未满,它是初夏时节的小欢喜,是生活平静处的小满足,也是人生确定的小得到。只要对这一路都充满珍惜,万物皆可期。
责编:何建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