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说“目不识一”
2022-05-13王清润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2年4期
王清润
有一则寓言故事叫“万字难写”,说的是一个不识字的富翁请了教书先生教儿子写字,先生画一横说是一,画两横说是二,画三横说是三,富翁的儿子据此认为写字很简单,不用再花钱请先生。后来富翁想邀请一个姓万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让儿子写请帖,儿子写了一整天也没写够一万画。这则故事当然有它的寓意,不过我今天引用它只是想说明,一般情况下学写字都是从写“一”字开始的。
那么,为什么形容一个人不识字要说他是“目不识丁”,而不是“目不识一”呢?当孩子向我提出這个问题的时候,我竟一时无言以对。
为什么是“目不识丁”,而不是“目不识一”?以前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难道古时候学识字是从“丁”字开始学起的?
《现代汉语词典》对“目不识丁”是这样解释的: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据说“丁”应写作“个”,因为字形相近而误。后来形容人不识字说“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
对于该成语的寓意,后人基本没有争议;对于这一成语的起源,则一直没有定论。《现代汉语词典》里用“据说”两个字,谨慎地说明了该成语来源的一种说法,同时也透露出编者对这一说法的肯定性倾向。“不如识一个字”比“不如识一丁字”更能与“挽得两石力弓”对应。篆文“丁”与“个”相似,传写过程中很有可能会抄错,人们以讹传讹,逐渐变成了习惯用法。
有问题,找答案,寻解释,在现有条件下相对容易,难的是提出问题。学问学问,学习首先得会问,问题是进步的起点。所以,对小孩子们提出的“十万个为什么”要大力鼓励,呵护他们的好奇心和质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