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不在声高
2022-05-12汪金友
汪金友
最近,很多人的朋友圈都不太平静。因为远方发生了一些大事,便很快有人在微信群里发表自己的看法,继而一些人的看法,又遭到了另一些人的反对。
开始的时候,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你转你的,我转我的。但看到对方连篇累牍地转,接二连三地说,便非常愤怒。先是质问,后是侮辱,见对方仍不罢手,于是就开骂。
你骂人家,人家当然就要还口。因此,双方参战者纷纷口出脏言,污言秽语,不堪入目。群主不得已站出来说话:“本群提倡平心静气,凡有恶语谩骂攻击者,一律踢出!”但還是有人愤愤不平,自己声言“惹不起,躲得起”,退出本群,老死不相往来。
我所在的两个群,都出现了这种状况。眼看着曾经不错的朋友,现在反目成仇;眼看着黯然神伤的背影,从朋友群中遁走。
当然,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曾经看到两段视频,一是两个老头,二是两个中年男人,都是因为对某些事物争论不休,然后在公园里和马路边大打出手。一个鼻孔被打出了血,一个衣服被撕开了口。
看了让人难受。有用吗?值得吗?发生在万里之外的事,你说张三对,他说李四对,所有的依据,都是道听途说。即便你是亲眼所见,也没有评断的权力。因为你不是法官,也不是他们单位的领导。为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弄得脸红脖子粗,完全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可以被压服的。比如两个人为一件事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是最好的结果。一旦你把对方驳斥得哑口无言、体无完肤,那么对方对你的愤恨,就会达到极点和顶点。尽管当时说不过你,但会更加恨你。一有机会,就可能报复。所以说,辩论的每一次胜利,都会给自己增加一个仇敌。
《三字经》早就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所谓的“习相远”,就是说每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乃至对事物的认知,都相差很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你说甜不好,喜欢甜的人就不高兴;你说辣不好,喜欢辣的人就跟你急。
所以,我们必须想出一些办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认识。比如少数服从多数,比如下级服从上级,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00个人,90个人同意往东,那就必须往东。剩下的10个人,再觉得委屈,也不能往西。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让时间来检验。很多曾经争论不休的问题,过了一段时间再看,就会发现,当时的争论,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是平息纷争的唯一良药。
有个故事讲,一个穿绿衣服的人与孔子的弟子子贡争论,绿衣说“一年三季”,子贡说“一年四季”,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找孔子评断。孔子说,正确答案是“一年三季”。绿衣人高兴地走了,子贡却不服。孔子对他说:“你没发现,这个绿衣人是个蚂蚱精吗?生于春而亡于秋,没有见过冬天。你和他争论,有何意义?”子贡这才明白了。
现在的“三季人”依然很多。越是不懂,声音越大;声音越大,越说明不懂。夏虫不可以语冰,对牛不能够弹琴。遇到跟你说“一年只有三季”的人,走开就是了。
杨树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