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蜡类产品标准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2-05-11王诗语凌凤香王少军
王诗语, 凌凤香, 王少军
(中国石化 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45)
石油蜡类产品是一种特殊的石油产品,具有可燃、绝缘、防潮、防湿、防火等性质,主要用于制造蜡烛、火柴、纤维板、篷帆布等产品。石蜡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通过加入或涂在相应材料表面的方式可以达到防潮、防湿、防火的目的,广泛用于食品、纺织等领域;同时该产品还具有较好的电绝缘性,常涂在电器元件表面起到绝缘的保护作用。基于其多种特殊性质,石油蜡类产品广泛用于轻工、化工、日用化学、食品、医疗、机械、冶金、电子等多个领域,是附加值很高的石油产品,被誉为石油产品衍生物中的“白金”。中国是全球石蜡基石油资源储量和石蜡产量最多的国家,2021年中国石蜡生产能力已经达到213×104t/a,约占世界石蜡总产量的40%[1];中国石蜡已出口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石蜡出口贸易量占世界总量的70%左右。国内白油生产以工业白油、轻质白油和粗白油为主,而食品级、化妆品级等高品质白油的年产能仅占国内全部白油装置产能的8%左右;高黏度、高质量的白油产品需求缺口量约为(35~45)×104t/a,对外依存度达30%左右[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石油蜡类产品的质量要求和应用领域不断提高和拓宽,石油蜡的功能用途也在不断扩大[3-5]。为了促进中国石油蜡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总结了石油蜡产品标准的发展历程,对石油蜡产品标准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石油蜡产品标准的发展趋势,为中国石油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1 石油蜡类产品标准现状
1.1 石油蜡类产品标准体系
石油蜡类产品标准体系是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体系的分支之一,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现有标准90项,其中产品标准29项,试验方法标准61项;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74项,详见表1。其中有1项行业标准待批准发布中。这些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在石油蜡类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中发挥了引导和推动作用,提高了中国石油蜡类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表1 石油蜡类产品标准统计Table 1 Statistics of petroleum wax product standards
石油蜡类产品标准依据产品特点及共性可以分为6组:液体石蜡组、石蜡组、微晶蜡组、特种蜡组、凡士林组和白油组。图1为中国现有石油蜡类产品分组图。
图1 石油蜡类产品分组图Fig.1 Grouping diagram of petroleum wax products
1.2 液体石蜡组产品标准现状
液体石蜡是指碳原子数为C9~C16的石蜡产品。液体石蜡类产品可分为轻质和重质两类,因此液体石蜡产品标准也主要是由轻质液体石蜡和重质液体石蜡2种产品的标准构成,其标准发展历程见图2。
图2 液体石蜡组产品标准发展历程Fig.2 Development of product standards for liquid petroleum wax group
1.2.1 轻质液体石蜡
轻质液体石蜡一般定义为碳原子数为C9~C13的石蜡,主要用于生产氯化石蜡、农药乳化剂、合成脂肪醇、塑料增塑剂、化肥添加剂及化妆品、蛋白浓缩物等原料,中国轻质液体石蜡产品产量不能满足需求,且差别化新用途产品正在开发之中,其市场潜力巨大。
轻质液体石蜡产品标准最早为1975年发布实施的SY 1810—1975《液体石蜡》,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该标准经历了3次修订,现行版NB/SH/T 0417—2013《轻质液体石蜡》标准[6]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分公司主持修订。与1992版《液体石蜡》标准相比,NB/SH/T 0417—2013标准取消了馏程质量指标,增加了碳数分布的质量指标;修改机械杂质质量指标为外观;增加了赛波特颜色、溴指数、硫含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质量指标;修改了正构烷烃含量的指标要求,该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持平,正构烷烃质量分数达到98.5%;修改了芳烃含量指标要求,由质量分数1%降为0.4%,该指标的调整优于国外产品芳烃质量分数0.5%的质量指标。
1.2.2 重质液体石蜡
重质液体石蜡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黏稠液体,它主要是煤油或柴油馏分中的正构烷烃部分,碳原子数为C14~C16。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重质液体石蜡可以制得一系列化工产品,如氯化石蜡、农药乳化剂、脂肪醇、可被生物降解的合成洗涤剂、塑料增塑剂、化肥添加剂及化妆品、蛋白浓缩物等。
重质液体石蜡产品标准最初为1990年发布实施的ZB E42051—1990《重质液体石蜡》,至今该标准经历了4次修订,现行的NB/SH/T 0416—2019《重质液体石蜡》标准[7]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锦西石油化工分公司主持修订。与2014版《重质液体石蜡》标准相比,NB/SH/T 0416—2019标准的适用范围增加了分子筛脱蜡工艺制得的重质液体石蜡产品,增加了该工艺产品的规格型号;增加了溴指数质量指标的要求;修改了初馏点和闭口闪点的指标要求。该标准中分子筛脱蜡工艺产品的技术指标与英国BP石油公司的产品标准相持平。表2为轻质液体石蜡及重质液体石蜡指标项目对比。
表2 轻质液体石蜡、重质液体石蜡主要质量指标Table 2 Main quality indicators of light and heavy liquid petroleum wax
1.3 石蜡组产品标准现状
石蜡产品组包括皂用蜡、粗石蜡、半精炼石蜡、全精炼石蜡、包装专用蜡、食品添加剂石蜡等由原油经脱油脱蜡、加氢精制得到的未添加其他成分的6种产品。
1.3.1 粗石蜡
粗石蜡是以含油蜡为原料,经溶剂脱油或其他精制工艺所得到。粗石蜡主要用于橡胶制品、篷帆布、火柴及其他工业原材料。石蜡在橡胶配方中加入量虽很少,但由于橡胶制品应用极广、品种多、数量也很大,所以橡胶制品用蜡的需求量在石蜡的消耗中占有很大比例,粗石蜡可做为橡胶的防老化剂、软化剂、脱模剂等。
粗石蜡产品标准最初为1956年发布的SYB 1601—56《黄蜡》,1975年调整为国家标准GB 1202—75《黄石蜡》,1987年由强制性国家标准调整为推荐性国家标准。自1956年至今,该标准经历了5次修订。现行的GB/T 1202—2016《粗石蜡》标准[8]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主持修订。与1987版《粗石蜡》相比,增加了62号、64号、66号、68号和70号的产品技术要求,并将50号~58号产品颜色指标要求由-10赛波特颜色号提高到-5赛波特颜色号。美国HASE公司粗石蜡有10个牌号,熔点44~65 ℃,含油量(质量分数)5.0%~16%,赛波特颜色号-16~+17;埃克森美孚公司粗石蜡油质量分数10%~20%,色度3。中国粗石蜡产品质量指标整体水平高于国外。
1.3.2 半精炼石蜡及全精炼石蜡
半精炼石蜡和全精炼石蜡都是以含油蜡为原料,经过发汗处理或溶剂脱油,再经白土或加氢精制而得到的产品,全精炼石蜡产品加氢精制程度高于半精炼石蜡产品。二者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绝缘性、可塑性和润滑性等特点,同时,可以起到防潮、防锈、防老化、防挥发干燥、防变形以及绝缘等作用。常用于燃烧、助燃、润滑、黏合和塑性形变等。目前,用量最大的是纸包装材料和蜡烛产业,同时在纺织、轻工、化工原料、文教用品、木材加工和电讯材料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现行的半精炼石蜡产品标准为GB/T 254—2010《半精炼石蜡》[9],该产品标准最初为1964年由SYB 1601—56《白蜡》标准中白蜡部分转化而来的GB 254—64《白石蜡》标准,1998年由强制性国家标准调整为推荐性国家标准。2010年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主持修订。相比于1998版《半精炼石蜡》标准,含油量(质量分数)修订为“不大于2.0%”。赛波特颜色修订为“不小于+18赛波特颜色号”,同时增加了64号、66号、68号、70号4个牌号产品的技术要求。俄罗斯半精炼石蜡标准有3个牌号,含油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8%、2.3%、3.0%,赛波特颜色分别为+11、+12赛波特颜色号;埃克森美孚公司半精炼石蜡有5个牌号,含油量(质量分数)为2.0%~5.0%,赛波特颜色为+25赛波特颜色号,部分牌号产品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印度半精炼石蜡含油量(质量分数)为0.5%~4.0%。中国标准赛波特颜色质量指标要求低于国外,其他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现行的全精炼石蜡产品标准为GB/T 446—2010《全精炼石蜡》[10],该产品标准最初为1964年首次发布的GB 446—64《精石蜡》标准,自1964年以来历经了5次修订,现行的全精炼石蜡产品标准是2010年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主持修订。相比于1993版《全精炼石蜡》标准,2010版全精炼石蜡产品标准由原强制性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取消了产品等级,含油量(质量分数)修订为不大于0.8%。52号~58号产品的赛波特颜色指标修订为不小于+27赛波特颜色号,60号~70号产品的赛波特颜色指标修订为不小于+25赛波特颜色号;52号~58号产品的针入度修订为不大于19,60号~70号产品的针入度修订为不大于17;嗅味指标由2号提高到为不大于1号。粗石蜡、半精炼石蜡和全精炼石蜡的主要质量指标[11]见表3。
纵观国际市场,美国的摩尔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等企业也有类似全精炼石蜡产品。相比国内产品,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全精炼石蜡产品含油量(质量分数)在0.5%~0.9%之间,赛波特颜色为+28号,并且其大部分牌号产品通过FDA试验;出口到日本的相关产品,还要求热安定性、碳数分布、耐候性等试验指标;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有限制溶剂含量、酸值或皂化值等项目。
目前,现行的GB/T 254—2010《半精炼石蜡》和GB/T 446—2010《全精炼石蜡》标准都是参照埃森克-美孚等国际石油公司石蜡产品技术指标,针对当时国内半精炼石蜡和全精炼石蜡产品实际生产情况修订的版本,与国外标准相比,中国这两个产品标准中无低熔点牌号产品、颜色指标要求偏低。这两个产品标准目前正在修订中。
表3 粗石蜡、半精炼石蜡和全精炼石蜡的主要质量指标Table 3 Main quality indicators of crude petroleum wax, semi-refined petroleum wax and fully-refined petroleum wax
1.3.3 包装专用蜡及食品添加剂石蜡
2014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进行梳理,将《食品级石蜡》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由食药监总局组织制定。2015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GB 1886.2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石蜡》[12],该标准代替GB 7189—2010《食品级石蜡》标准中食品石蜡部分,除对标准名称和机械杂质及水、易炭化物指标的表述修改外,技术指标未作实质性修改。GB 7189—2010《食品级石蜡》标准作废,导致其所含食品包装石蜡部分同时失效。2018年以原GB 7189—2010标准中食品包装石蜡为基础重新申请立项制定专用包装蜡石油化工行业标准。2020年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主持制定的NB/SH/T 6021—2020《专用包装蜡》标准[13]由国家能源局批准发布。与原GB 7189—2010《食品级石蜡》标准包装专用蜡相比,新标准含油量(质量分数)由1.2%降为0.8%,赛波特颜色指标由+26赛波特颜色号提高到+28赛波特颜色号,光安定性由5号提高到4号,同时增加了37.8 ℃针入度指标要求。
1.4 微晶蜡组产品标准现状
微晶蜡组包括微晶蜡和食品级微晶蜡2种产品。中国1990年首次发布了SH 0013—1990《微晶蜡》标准,该标准涉及了微晶蜡和食品级微晶蜡2种产品,历经1999年第1次修订后,2008年依据国家对标准化体系的统一部署,该标准分为SH/T 0013—2008《微晶蜡》及GB 22160—2008《食品级微晶蜡》2个标准。微晶蜡组产品标准发展历程如图3所示。
图3 微晶蜡组产品标准发展历程Fig.3 Development history of product standards for microcrystalline wax group
微晶蜡产品多为由石油重馏分或减压渣油的溶剂脱沥青油经过溶剂精制、脱蜡、脱油、再经白土或加氢精制得到的。现行的NB/SH/T 0013—2019《微晶蜡》标准[14]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主持修订。相比于2008版《微晶蜡》,2019版《微晶蜡》产品标准中每个牌号增加A档产品(A档产品颜色为1.0号、B档产品颜色为3.0号),将80号微晶蜡25 ℃针入度质量指标修改为不大于30(1/10 mm),增加了C60及以下总正构烷烃含量和C60及以下总非正构烷烃含量的技术指标,并增加了该产品碳数分布的测定方法附录A。符合A档质量指标要求的品质能够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食品级微晶蜡标准GB 22160—2008,是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粮农组织下属的添加剂委员会中微晶蜡的要求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技术规格,同时结合了中国产品的实际生产情况、产品质量水平及贸易需求制订的,该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
1.5 凡士林组产品标准现状
凡士林组产品大多是由高黏度润滑油成分经脱蜡所得到的蜡膏掺合机械油,经白土精制或加氢精制后添加一定添加剂得到的产品。目前凡士林组包括工业凡士林、电容器凡士林、化妆品级凡士林和食品级凡士林4种产品。工业凡士林常用于金属器件和一般机械零件的防锈和润滑,也常在塑料工业中用作脱模剂、乳化炸药油相、钢丝绳润滑脂等。电容器凡士林主要用于电缆填充膏和电器的绝缘密封等。化妆用凡士林主要用作发蜡、香脂、润肤脂等化妆用品工业原料。食品凡士林主要用于食品加工中的润滑剂、脱模剂、防护涂层、消泡剂等用途。
依据凡士林应用的领域不同,分别制定了不同种类的凡士林产品标准。现行的GB/T 6733—1986《电容器凡士林》标准是参照苏联国家标准ΓOCT 5774—76《电容器凡士林》修订的。SH/T 0039—1990《工业凡士林》标准是参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K 2235—80《石油蜡》中石油脂技术指标制定的。SH 0008—1990《化妆用凡士林》标准是参照日本化妆原料标准《凡士林》(1982)的技术指标制定的,2017年2月15日国家能源局第4号公告该标准由强制性改为推荐性标准,SH/T 0008—1990《化妆用凡士林》标准。SH/T 0767—2005《食品级凡士林》标准是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凡士林添加剂》的技术指标制定的。凡士林组产品标准标龄较长,且随着加氢工艺在凡士林生产中逐步取代酸-白土法、三氯化铝法、调和法,所得产品精制程度高、收率高,产品质量逐渐优化,现行凡士林产品组实物质量已高于标准指标要求,需对该类标准进行修订。
1.6 特种蜡组产品标准现状
以石蜡和微晶蜡为基本原料通过特殊加工或添加组分调和可以制出适应特种性能和特定使用部位要求的特种蜡。从2008年至今共制定了11个特种蜡产品标准,包括橡胶防护蜡、炸药专用复合蜡、家禽拔毛专用蜡、生物切片专用蜡、硬质合金专用蜡、油墨专用蜡、精密铸造专用蜡、自愈式金属化电容器用蜡、木质人造板用乳化蜡、溶剂型汽车防腐蜡、水基型汽车内腔防腐蜡。目前修订了橡胶防护蜡和硬质合金专用蜡标准,待报批。
橡胶防护蜡标准(报批稿)相比于NB/SH/T 0871—2013版标准将产品分类修订为“按照滴熔点将产品划分为3个牌号,每个牌号再按非正构烷烃含量的不同分为A、B 2个型号”,运动黏度修订为5.0~8.5 mm2/s,调整非正构烷烃含量指标,颜色修订为不大于2.0号,含油量(质量分数)修订为不大于2.0%,灰分(质量分数)修订为不大于0.03%,删除折光率指标,增加机械杂质和水分含量。
硬质合金专用蜡标准(报批稿)相比于NB/SH/T 0888—2014版标准增加了4号硬质合金专用蜡产品,增加了4号硬质合金专用蜡的冻凝点、35 ℃渗出率指标及其检测方法,替代了1号、2号和3号硬质合金专用蜡的熔点和油含量要求,增加了所有产品的湿磨介质相容性要求,使产品标准更贴合市场需求。
1.7 白油组产品标准现状
白油组由6种产品组成,分别为粗白油、轻质白油、工业白油、食品机械专用白油、化妆品级白油、食品添加剂白油。
1.7.1 粗白油
粗白油是白油的初级产品,可以用于生产纺丝、涂料、胶水、金属加工液,也可以作为优质白油生产的原料。
粗白油产品标准最初为2015年首次发布,现行的NB/SH/T 0914—2019《粗白油》标准[15]由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主持修订。相比于2015版,10号及以上各牌号倾点修订为不高于-6 ℃,3号粗白油闪点修订为不低于65 ℃、5号粗白油闪点修订为不低于110 ℃、7号粗白油闪点修订为不低于120 ℃,5号、7号粗白油闪点由闭口闪点改为开口闪点,3号、5号粗白油硫质量分数修订为不大于10 mg/kg、15号及以上粗白油硫质量分数修订为不大于50 mg/kg,芳烃质量分数修订为不大于10%,氮质量分数修订为不大于100 mg/kg。
1.7.2 轻质白油
轻质白油产品是通过选取性质适宜的馏分油作为原料,经过深度加氢精制、分馏、产品调和等工艺过程制得。可用作溶剂、分散剂和载体,也可用于喷雾剂、耐用型洗手液、金属加工、润滑剂、家用气雾剂、医药及化妆品等方面。
现行的NB/SH/T 0913—2015《轻质白油》标准[16]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主持制定。按照芳烃含量、颜色、硫含量、溴指数的不同,将轻质白油产品分为轻质白油(Ⅰ)和轻质白油(Ⅱ)。轻质白油(Ⅰ)和轻质白油(Ⅱ)按照馏程、闪点及黏度的不同将产品分为TA、20、30、40、60、70、80、90、100、110、120、130、140和TB共28个牌号。轻质白油(Ⅰ)和轻质白油(Ⅱ)指标在芳烃、颜色、硫含量和溴指数有区别,轻质白油(Ⅱ)还有易炭化物的指标要求。轻质白油(Ⅱ)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1.7.3 工业白油
工业白油是经过深度精制除去润滑油馏分中芳烃和硫化物等杂质而得到的一类石油产品。高档工业白油无色无味、透明、无荧光,基本组成为饱和烃结构,芳香烃和含氮、氧、硫等物质含量近似于零。在化纤生产中可用作合成纤维表面处理剂、润滑剂,以改善合成纤维的集束性和平滑性;在塑料工业中,可用作润滑剂、脱模剂和增塑剂;在普通生产过程中可用作惰性介质;在纺织机械及精密仪器的润滑、压缩机密封用油、铝材加工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工业白油产品标准最初为1964年首次发布的GB 1791—79《白色油》,1990年修订为SH 0006—1990《工业白油》标准,自1979以来历经了5次修订,现行的NB/SH/T 0006—2017《工业白油》标准[17]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主持修订。相比于2002版《工业白油》标准,取消了工业白油的等级划分,删除了“优级品”和“合格品”项;按照颜色、倾点、硫含量、芳烃含量、硫酸显色、硝基萘等指标的不同,将工业白油分为Ⅰ类和Ⅱ类,增加22号、46号、150号、220号、320号5个牌号;工业白油(Ⅰ)5号倾点为不高于0 ℃,7号及以上牌号倾点为不高于-6 ℃;工业白油(Ⅱ)5号倾点为不高于-3 ℃,7号及以上牌号倾点为不高于-9 ℃;增加了硫含量和芳烃含量指标;150号、220号、320号增加“运动黏度(100 ℃)”指标;Ⅰ类和Ⅱ类工业白油的倾点、颜色、硫含量、芳烃指标有区别,Ⅱ类还有硫酸显色和硝基萘指标。工业白油(Ⅱ)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1.7.4 化妆品级白油及食品添加剂白油
现行的化妆品级白油产品标准为NB/SH/T 0007—2015《化妆品级白油》,该产品标准最初为1990年首次发布的石油化工行业强制标准SH 0007—1990《化妆品级白油》,2015年由杭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气炼化分公司修订为NB/SH 0007—2015《化妆品级白油》强制性标准,2017年2月15日国家能源局第4号公告改为推荐性标准NB/SH/T 0007—2015《化妆品级白油》[18]。相比于1990版《化妆品级白油》,取消了产品等级分类,增加了50号和70号2个牌号;10号产品开口闪点从140 ℃提高到150 ℃;增加颜色和铅含量质量指标要求,砷质量分数由2 mg/kg降为1 mg/kg,重金属质量分数由30 mg/kg降为10 mg/kg;取消硫化物和水分含量指标要求。
现行的食品添加剂白油产品标准为GB 1886.2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白油》[19],该产品标准最初为1984年首次发布的GB 4853—1984《食品级白油》,至2014年经历了3次修订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进行梳理,将《食品级白油》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制定。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GB 1886.2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白油》,该标准代替GB 4853—2008食品级白油。相比于2008版《食品级白油》,此次重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白油》增加了感官要求,将低、中黏度牌号样品(1号~4号)初馏点由200 ℃提高到230 ℃,修改了1号产品5%蒸馏点碳数和5%蒸馏点温度的指标要求,修改了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铅含量检验方法。
2 石油蜡类产品标准发展趋势
石油蜡类产品标准及配套的方法标准是石油蜡产品行业发展的质量准绳,是市场监管、企业生产和质量检测的重要依据,石油蜡产品的标准体系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从标准的现状来看,石油蜡产品的标准发展情况不一,有些标准与国际接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些标龄过长,技术指标滞后。今后产品标准要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和市场的需求,适时进行制修订。基础石蜡标准要适时增加低熔点牌号产品,如半精炼石蜡和全精炼石蜡;对赛波特颜色、光安定性以及溶剂含量等质量指标应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确保该类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食品和化妆品用石蜡、微晶蜡和凡士林、白油类产品标准,在制修订时除考虑其技术指标的先进性、适时性外,要关注相关药典、法规等对砷、铅及重金属限量及其他有害组分的要求。对特种蜡类产品标准要适时制订、修订相应的标准,如相变蜡以及林木果树保水防冻剂、蜡剂农药增效剂、水果保鲜剂、果实防锈剂、种子浸种剂等农业用蜡。疫苗用油、农药乳化用油、脱模油等特种白油系列产品应制定相应的标准,满足不同行业对特种白油的需求。特种蜡和特种白油产品标准制修订要兼顾方法标准的配套性。
总的来看,中国的石油蜡产品标准建设情况较好,标准较为全面,虽然有部分标准较为老旧,目前可基本满足石油蜡产业的发展需要。今后石油蜡产品的标准建设工作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要对标龄较长的标准进行评估,从先进性和适用性等角度考虑,评价是否能满足当前市场需要,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开展制订、修订工作;二是对于正在开发的石油蜡产品,应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提出标准制订、修订计划来完善石油蜡产品的标准体系,以满足市场需要。通过对石油蜡产品标准的不断建设,可以提高高品质石油蜡产品的比例,更好地为行业发展服务,助力石油蜡产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