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IM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研究

2022-05-11刘景铎

交通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管线轨道交通案例

刘景铎

(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381)

0 引言

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施工等环节均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能够较好地服务于工程造价控制和进度管理。为保证BIM技术最大化地发挥自身优势,需要把握各环节控制要点。

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路径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存在投资大、周期长、准公共产品、技术要求高、系统复杂等特点,因此,对建设管理工作提出较高要求。通过应用BIM技术,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造价单位、监管单位能够实现充分的沟通与合作,使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阶段、造价阶段、施工阶段管理均能够获得有力支持。

1.1 设计阶段

BIM技术具有多维模拟功能,通过3D乃至4D模型对工程进行实景模拟,能够顺利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优化。通过直观观察内部构造、分析寿命周期,能够有效规避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环节的专业冲突,进而获得最优设计,这一过程中涉及的客观场地评价、多种方案对比、碰撞检验等内容同样属于BIM技术应用重点。

1.2 造价阶段

BIM技术能够为造价分析人员和设计人员提供更高效的沟通平台,为造价计算准确性提升带来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缩短计算周期、缩短不同专业对接时间、提高数据准确性、增加造价工作连贯性和数据统一性。通过应用挣值法,可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动态造价管理。挣值法涉及ACWP、BCWS、BCWP三个基本变量,分别代表完成工作量的实际成本、计划工作量的预算成本、完成工作量的预算成本,计算公式分别如式(1)~(3)所示[1]。

BCWP=预算单价×某时间点累计已完成工作量(3)

结合上述公式并结合BIM模型开展绩效分析、成本偏差分析,即可开展动态造价管理。

1.3 施工阶段

BIM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虚拟施工、关键工艺展示、技术交底,通过充分发挥计划具备的可视化、自动算量、可模拟性特点,能够更好地保障施工安全、质量及效率。

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

2.1 工程概况

以某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岛式车站为例,该工程全长539.7m、高13.8m、宽21.1m,主体宽度为12m,采用2层设计,地下一层、二层分别为站厅层、站台层。由于工程不属于标准化车站,存在狭长且窄小空间,主体上方有一条景观河,且设计与施工需要考虑远期地块商业开发,对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案例工程位于城市核心地段,内部配套管线和外部市政管网较多,错综复杂的管网对设计和施工也提出较高要求。为使建设管理取得预期效果,案例工程在BIM技术应用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并最终取得预期效果。

2.2 设计阶段

(1)三维可视化

为准确表达设计意图,案例工程与周边构筑物的空间关系通过BIM技术实现直观展现,包括车站站位、附属结构等。在BIM技术模拟下,车站内部走廊、设备用房、公共区域的空间合理化布局得以实现,直观的方案比选也为设计方案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2)图纸错漏碰缺检查

工程设计思路无法通过二维图纸全面反映,为规避图纸错漏碰缺问题,必须充分考虑多专业交叉融合带来的影响。通过应用BIM技术,可以得到准确的平立剖面,这源于BIM技术模型的同步更新功能支持,设计阶段案例工程因此实现21处图纸错漏碰缺规避,施工阶段同时实现5处场地图纸错漏碰缺规避,相当于节约45d工期,有效节约了建设成本。

(3)管线综合设计

案例工程选择正向设计工作流程进行管线综合设计,具体如图1所示。通过模拟碰撞检查,能够有效预防设计阶段三维空间管线存在的硬碰撞问题,管线排布方案优化也能够获得充足依据,进而实现正向设计出图,有效规避传统设计问题引发的管线碰撞问题,图2为正向设计示意图[2]。

图1 管线综合设计流程

图2 正向设计示意图

(4)检查孔洞预留

孔洞遗漏在传统设计中属于常见问题,不准确预埋孔洞很多时候会影响施工成本和进度,严重时还可能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应充分应用BIM技术进行预留孔洞设计,提前精确定位管线预留孔洞,为各单位协同作业提供依据。

(5)统计房间面积明细

结合消防验收等需要,在BIM模型支持下,设计人员提取工程内站台、站厅、设备区域面积信息,获得常用面积指标。模型修改过程中的关联修改基础因此夯实,快速精准统计在房间布置优化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2.3 施工阶段

(1)模拟场地布置

结合具体的施工方案部署,明确了施工场地在不同施工阶段需要设定的临时设施,科学划分施工场地中的生活区和施工区。在临时设施布置预演展示、行车路线确定、明确各工种及专业干扰等方面,BIM技术的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为方案稳定、各专业沟通交流提供有力支持。

(2)模拟交通导行

BIM技术在交通导行方案制定中同样得到充分应用。结合案例工程的三个建设阶段,包括现状、主体结构、附属结构,通过动态模拟演示交通导行方案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保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3)模拟市政管线切改

结合地下管线切改方案,BIM模拟能够直观展示管线现状,同时实现各阶段切改方案对比,为各方交流、方案优化提供支持。案例工程涉及电力、燃气、热力、通讯、雨水、输配水6种管线搬迁,通过对管线搬迁进行模拟,BIM技术应用事先消除42处管线碰撞问题,节约了约60d工期。

(4)安全风险源监控

案例工程处于较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车站主体与最近建筑的距离为32.21m,因此,在风险监控方面投入大量资源,设置的监测点包括支护桩顶水平及竖向位移、地表沉降、地下管线竖向位移、建筑物竖向位移、地下水位、立柱结构竖向位移、钢支撑轴力,通过提前预埋风险源监测点并通过BIM技术进行模拟,有效规避了相关安全风险问题。预埋前需要通过BIM技术建立竖向位移监测点模型,同时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建立混凝土支撑轴力、立柱结构监测点的模型,全方位监控车站结构倾斜、沉降,辅以数据协同向风险源监控平台同步实时数据,顺利实现直观、形象、便捷的安全风险源监控。

(5)施工进度模拟

结合车站结构图和施工组织计划,主体及附属结构模型按照31个施工段拆分,同时对柱、板、梁、墙开展标准化编码,保证实际进度与分区分构件相匹配,同时引入软件Navisworks开展4D进度模拟,施工进度最终得到科学管控。

3 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中,该应用在设计、施工阶段均具有良好表现。为进一步优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BIM技术应用还应聚焦精细化管理模式、风险预警系统建设、TOS系统等第三方管理平台的引入,为进一步优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管线轨道交通案例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1,4-丁二醇加氢进料泵管线改造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PPP模式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基于Android的移动GIS管线应用设计与实现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