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以“花船”游戏活动为例
2022-05-11崔海芳
文 崔海芳
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丰富、多样、适宜的课程资源蕴藏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与需求,能够支持幼儿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行动学习、自主探索、建构经验和获得发展。我园坐落在城区东北,与美丽的古运河紧紧相邻,东关街、个园、史可法纪念馆、“468”非遗广场等,与幼儿园近在咫尺。这些特定的地理优势、多彩的民俗文化,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我园“十三五”课题“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开发与建设的实践研究”正在实施中。本文记述了实施过程中,围绕“花船”游戏发生的一些有趣、精彩的事。
一、说“花船”——预设活动的意外插曲
教学活动“美丽的运河”是主题活动“我家住在运河边”其中的一节社会活动。为了让每个幼儿对运河有初步了解,我组织家长带领幼儿参观运河,并与家长、幼儿共同收集有关古运河的各种知识和图片,布置在主题活动墙上。
幼儿带来的图片丰富多彩,如东关古渡、运河日出、依依杨柳、花船巡游等。我一一展示这些图片时,幼儿都赞叹不已。于是,我提出了问题:“你觉得运河美在什么地方?”幼儿七嘴八舌。东东说:“运河边的柳树最美,树枝细细长长的,像辫子。”凡凡说:“晚上的运河最美,河边上的灯五颜六色的,像星星一闪一闪的!”扬扬说:“我觉得运河里的花船最美!”扬扬的话引来更多幼儿的附和:“我看过花船,运河里的花船有很多。”“花船的样子不一样。有凤凰的形状,有鲤鱼的形状,有的船上有五亭桥。”“船上的灯颜色会变。”“我也看过花船,船上还有人表演节目。”“白天的花船和晚上的花船不一样。”“听爷爷讲,做一个花船要很多钱。”……
围绕着花船的话题越说越多,与此节活动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渐行渐远。是把幼儿的思绪拉回原处?还是顺应着幼儿的话题继续下去?我将活动的重点从“美丽的运河”转移到“美丽的花船”,让幼儿在畅所欲言中,感受花船的美,增加对周围生活的认识,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二、做“花船”——灵光乍现的教育契机
区域活动开始了,幼儿在不同区域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爱看书的扬扬选择了美术区域,用废旧的小纸盒专心致志地制作着。游戏活动快结束时,扬扬捧着一只“小船”走了过来,对我说:“老师,你看,这是我做的一只花船。”他将两只牙膏盒粘在一起,做船身,船身上面贴上了几朵小花,船头用黑水笔写着“扬扬号”,整个“花船”给人带来稚拙、简洁、可爱的感觉,想象力丰富。游戏评价时,我将扬扬的“花船”进行展示,没想到个性强的凡凡却说:“这只花船太小了,我想做一只大花船,还能玩起来的大花船。”
这真是一个好主意!我问道:“你准备怎么做?”凡凡抓抓脑袋,不好意思地说:“我还没想好!”我对其他幼儿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扬扬说:“我们可以用大纸盒来做,这样就可以玩了。”听了扬扬的话,其他幼儿的创作智慧被激发出来。有的说:“可以用其他的东西装饰船身。”有的说:“我们给花船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叫‘果果金龙号’。”接下来的几天,全班总动员,收集了许多废旧物品,如大纸盒、布料、光盘、管材等。一些家长也被幼儿的热情感染,纷纷献策,加入造“船”行动。终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果果金龙号”圆满竣工。
三、游“花船”——从点到面的全园活动
做好的花船被放在玩具橱上,仿佛一整装待发的骑士,等待着纵马奔驰的一天。幼儿每次走过,都用小手摸一摸,小脸上写满焦急和期待。雨过天晴的一天,我带领幼儿到操场上展示花船,其他班的教师和幼儿也被吸引过来。正在巡查的园长听完幼儿的巡游计划,问道:“运河上的花船有十几只,你们的花船只有一只,还不够壮观,怎么办?”“我们再做几只就可以了。”幼儿自信地说。“做一只花船要几天时间,做十几只花船需要更长的时间。我们能不能请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做花船?”园长的建议立即得到每个班级的响应。经过讨论,幼儿决定向每个班级发出邀请函,邀请他们参与“花船”游戏。在之后一周的时间里,每个班级都制作出一只富有特色的花船。
十几只花船一字排开,各具特色,蔚为壮观。有了花船,还必须有巡游路线,创设巡游情境。幼儿在幼儿园长廊处设计了“东关古渡”标志作为“花船巡游”的起点,制定出游戏规则:必须购票登船;一只花船只载送两位客人;划船的人必须礼貌待客、评比“最受欢迎花船”等。随着不断的改进,“花船”游戏活动成为一项最具人气的活动,并在“扬州市幼儿园社会教研活动展示”中得到高度评价。
四、悟“花船”——共同成长的有效实践
(一)教师层面
1.捕——教师要学会捕捉。教师在“童言稚语”中,捕捉幼儿有价值、有意义、能激起幼儿兴趣的生成点,并转换、发展成更有意义的游戏活动。例如,在“花船”游戏中,教师肯定了幼儿的创意,最终生成了“花船巡游”游戏活动。
2.顺——教师要学会顺应。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在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敏感且正确地挖掘其中隐含的价值。例如,在预设活动“美丽的运河”中,幼儿“跑题”了。教师并没有掐断话题,而是顺应幼儿的新话题。
3.引——教师要学会引导。教师要把握对幼儿的经验需要,根据其价值判断和教育意义,通过适当的介入,或是游戏同伴,或是角色参与间接指导,或是刻意“设难”,将游戏引向深入。例如,在班级花船制作好之后,园长“设难”让全园幼儿都动手制作,扩大了游戏范围。
4.推——教师要学会推进。一些有价值的生成游戏行为,往往会受幼儿自身经验的限制而停滞不前。这时,教师就必须“推”幼儿一把。例如,在“花船巡游”时,幼儿只在操场上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有时会出现争抢打闹的现象。这时,教师介入,帮助幼儿设计“东关古渡”这一游戏情境,与幼儿共同制定巡游路线和游戏规则。
(二)幼儿层面
1.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在花船制作过程中,幼儿运用了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一件件不起眼的材料,变成了制作花船的宝贝,让幼儿深刻感受废物是可以再利用,幼儿在学习中和制作中自然而然地增强了环保意识。
2.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在游戏活动中,很多工作必须两人或者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如做花船过程中的纸盒粘贴,对花船进行整体装饰等。因此,幼儿在游戏进展中学会了分工合作。
3.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游戏活动中不断产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出现有冲突的情境,如缺少制作花船的大纸盒,怎样邀请其他班级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讨论,通过不同的途径,从教师、家长和同伴那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4.提升审美能力。在制作花船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运用画、折、编、剪、贴、捏、染等不同的美术技能对花船进行装饰,在各种颜色的选择,形状的搭配中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
(三)家长层面
1.增进亲子关系。当家长参与活动,或献策,或亲手操作,幼儿会发现,父母非常聪明能干。家长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变得高大,亲子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2.改变育儿观念。在教育活动和游戏的实施过程中,很多工作需要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家长不再是教育的旁观者,家长与教师不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在活动中,家长成为幼儿的支持者、指导者和管理者,激发了幼儿的活动热情。
3.学会全面评价。在活动中,家长亲眼看到幼儿在与同伴相比中显示的优势与不足,能够了解幼儿在集体中究竟处于何种水平,从而让家长积极与教师合作。同时,家长因参与活动,相互交流的机会多了,可以借鉴的教育方法也多了,评价幼儿的角度也更全面、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