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短突发传输的导频设计及捕获方法研究*

2022-05-11胡东伟雷岳俊潘申富倪永婧

舰船电子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示意图信道设计方案

胡东伟 雷岳俊 潘申富 倪永婧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石家庄 050080)(2.通信网信息传输与分发技术重点实验室 石家庄050080)(3.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1)(4.河北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石家庄 050000)

1 引言

本文研究极短突发传输问题,包括极短突发传输的导频设计和对应的同步捕获方法。

极短突发传输是指整个通信过程中,通信信号的持续时间很短。因此,我们需要在这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通信信号的同步(包括同步捕获、定时同步和频率/相位同步)和信息传输。极短突发传输在军民用通信系统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并且缩短极短突发传输时间意义重大。

1)应急通信和5G移动通信中提出低延迟通信,突发越短,意味着从信息产生到传输越快捷,延迟越低。

2)在北斗有源定位系统中,突发越短,各终端信号相互碰撞的概率越低,因而系统容量越大。

3)在物联网通信系统中,(1)终端单次传输的数据量往往很小,冗长的接入过程会导致较大的系统开销,短突发传输具有明显优势;(2)物联网追求大量终端的接入,突发越短,相同的时频资源下系统能服务的终端数量越多,系统容量越大。

但是,极短突发的持续时间短,意味着我们可用的数据量小,与它需要完成的任务多(既要实现同步,又要实现信息传输),是矛盾的。尤其在低信噪比下,高精度的频偏估计与跟踪非常困难[1];即便是信噪比足够,为了传输更多的信息,我们希望用于同步的导频开销越小越好,此时的同步依旧困难。因此,极短突发传输的导频设计和对应的同步算法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极短突发的信息比特少,因而编码能达到的性能有限。寻找短码块的编码,也是业界一个广为人知的问题。

极短突发传输同步问题的困难,引起了国内外一些学者的注意。文献[2]提出了短突发中的导频设计方案,采用数据和导频交错串接的办法。文献[3~4]提出了基于迭代的联合载波同步和Turbo译码方法,Turbo译码器向载波同步模块反馈软信息,载波估计的实现较复杂。文献[5~8]研究了一些低信噪比下的频偏估计方法,但这些方法不局限于短突发传输,对短突发传输针对性不足,因而收益有限。文献[9~12]更多地着笔在同步及检测估计的理论层面(例如信噪比估计方法及其均方误差、Cramer-Rao限、多天线场景下的短突发传输等问题),在实用性上并无显著创新。为了减轻同步估计的困难,文献[13]提出卷积码级联32-FSK或64-FSK的非相干调制解调方案,但这需要的比特信噪比较高。在短突发的编码问题方面,由于与地面移动通信中的控制信道编码问题基本一致,已引起了较多的研究[14~15]。这方面已经基本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作者在文献[1]中曾提出一个短突发传输方案,采用并行导频方案和低码率编码(1/5码率),导频与数据传输完全并行叠加。由于编码码率低,抗干扰能力强,从而可忽略导频对数据的干扰。这与扩频通信系统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在信噪比低,带宽较宽的情况下,是一种较好的短突发传输方案。

2 常规的短突发传输方法及其问题

图1给出了常见的短突发传输导频配置方法。图1(a)只有一个前置导频,用于突发的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图1(a)的缺陷是,难以实现频率跟踪,会导致数据尾部的相位误差较大。图1(b)在数据的前后各配置一个导频块,减轻了频率跟踪压力,但突发中间的相位误差可能较大。图1(c)有一个前置导频,用于同步的初始估计,并在数据域中,穿插有分散导频,这有利于相位跟踪,但图1(c)所需导频符号较多。

图1 常规的短突发传输导频配置方法

以上导频方案的共同困境如下。

1)由于编码技术的进步,数据传输所需的信噪比低,这导致同步捕获、频率估计和频率跟踪困难;

2)信噪比低,为了实现可靠的同步捕获、频率估计和频率跟踪,不得不加长导频块长度,这增加了短突发传输的导频开销;

3)加长导频块长度,意味着延长了短突发的持续时间,这将降低短突发的抗干扰性能,用于物联网时,则意味着降低物联网系统容量。

3 高斯信道下两种新的导频设计方案及其同步捕获方法

3.1 并行导频设计方案及其同步捕获方法

3.1.1 并行导频方案

本节进一步改进我们在文献[1]中提出的并行导频方案。文献[1]的并行导频方案如图2所示,即导频(Pilot)与数据(Data)完全并行叠加在一起。但它有两个缺陷:

图2 并行导频设计方案

1)导频采用Chirp信号,与数据不正交,产生相互干扰;

2)Chirp信号可分解为一个正向扫频信号和一个负向扫频信号的叠加,同步捕获时,需分别对正向扫频和负向扫频进行匹配,且需要两个峰值均大于一个阈值,才能确认信号捕获[16]。这里的问题是,导频能量被分成了正向扫频和负向扫频两个部分,需要两部分都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实现信号捕获。这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导频能量。

因此,本节提出改进方法如下。

1)导频采用一个二进制伪随机序列;

2)导频和数据分别采用两个正交的向量进行扩频。例如,导频采用[1 , 1]进行扩频,数据采用[1 , -1]进行扩频。为避免突发变长,相应地,我们将信号的带宽加倍。

文献[1]采用Chirp信号作为导频的初衷,是为了方便突发捕获。下一节,将提出针对本文导频的捕获方法。

3.1.2 同步捕获方法

由于是突发通信,我们需要实现快速同步捕获。针对图2所示的帧结构及导频特点,提出采用 Partial Matched Filter-FFT(PMF-FFT)捕获方法[17~18]。PMF-FFT捕获方法的示意图如图 3所示。接收信号y(n)进入一个长的延迟寄存器链。延迟寄存器链中,每相邻M个采样,通过一个小的部分匹配滤波器,与本地导频,进行部分匹配。一共N个部分匹配滤波器,从而实现整个接收序列对本地导频的完全匹配。N个部分匹配滤波器的输出,进入一个N点FFT模块。后续对FFT模块的输出,求模后寻找最大值(Max)。通过最大值与一个阈值的比较,确定是否捕获同步。同时,模最大值的序号(Idx),变换后作为频偏估计值(Freq)输出。

PMF-FFT的原理是,忽略一个PMF内部的相位误差,而计入PMF之间的相位误差(也就是频率误差)。通过FFT搜索PMF之间的相位误差,形成不同频率的并行搜索。因此,PMF-FFT可实现短突发的快速捕获。

需要强调的是,图3同时也是捕获方法的电路实现方案。倘若采用图3所示的电路实现,则可实现突发信号的即时捕获(即在一个采样周期的时间内,实现捕获)。

图3 PMF-FFT示意图

突发捕获之后的精细频偏估计、解调、译码与常规通信系统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3.1.3 频偏捕获范围及复杂度分析

PMF-FFT的频偏捕获范围取决于PMF的长度。PMF部分匹配长度越长,PMF-FFT频偏捕获范围越小。设接收信号y(n)的采样周期为Ts,则PMF的匹配周期为MTs,PMF-FFT的频偏捕获范围为。而M的大小,受限于忽略一个PMF内部的相位误差。例如,我们限定可忽略的相位误差在内,则频率范围将被限定在。可见,这是一个比FFT搜索范围更严苛的频率范围。

图3的主要复杂度在于FFT计算。N点FFT涉及到次复数乘法。由于需要在一个采样周期Ts时间内完成该FFT计算,并完成求模,计算能力要求较高,因而N只能取较小值。例如,假如符号速率为1M Symbols/s,则采样速率需要为2M Sampls/s,即Ts=500μs。如果要在这 500μs时间内,完成1024点FFT,则意味着我们需要10.24G次复数乘法/秒(即40.96G次实数乘法每秒)的计算能力。这个计算速率要求很高,但按照图3所示结构,采用FPGA或VLSI,多个复数乘法器并行运算,还是较容易实现的。

3.2 串行离散导频设计方案及其同步捕获方法

3.2.1 串行离散导频方案

图2所示的并行导频方案,有利于减小短突发长度,但由于导频与数据叠加在一起,增大了接收端信噪比要求,降低了灵敏度,减小了传输距离。如果要求更高的灵敏度或更大的传输距离,则宜采用串行导频方案。因此,本文提出图4所示的串行导频方案。图4中,导频(P)与数据(D)按照固定的周期交错排列。

图4 串行离散导频设计方案

图4与图1(c)的不同之处在于,图4中没有前导帧头,因而需要利用离散导频来进行同步捕获。并且,由于所需的导频能量低于所有数据的总能量(这在并行导频方案中,表现为并行导频的功率加权因子小于数据的功率加权因子),因此,导频比数据要稀疏。例如,每相邻两个导频符号之间,间隔3个数据符号。

3.2.2 同步捕获方法

对于图4所示的突发结构,可使用图5所示的离散PMF-FFT来进行捕获。图5与图3的区别在于,PMF中只有与图4中导频符号对应位置的接收符号,参与匹配,与数据符号对应位置的接收符号,需经过延迟寄存器链,但不参与PMF匹配。因此,这将消耗更多的寄存器,图5所示的离散PMF-FFT将比图3所示的PMF-FFT的复杂度高。但由于是极短突发,一般突发符号数目局限在几百个到几千个以内,在实现可行性上依旧没有问题。

图5 离散PMF-FFT示意图

同样,捕获之后的精细频偏估计、解调、译码与常规通信系统相同,不再赘述。

4 瑞利多径信道下两种新的导频设计方案及其捕获方法

4.1 并行导频设计方案及其同步捕获方法

4.1.1 并行导频方案

图6给出了多径信道下基于并行导频的突发结构设计。导频与数据叠加后,先进行加扰,然后添加循环前缀(CP)。加扰的目的是使得扩频之后的导频具有伪随机特性,以利于多径信道的估计。

图6 多径信道下

4.1.2 同步捕获方法

对于图6所示的突发结构,依旧可以使用图3所示的PMF-FFT进行捕获。PMF进行匹配时,匹配的是加扰后的导频。匹配时可以包括循环前缀部分,也可以不包括循环前缀部分。建议包括循环前缀部分,以避免导频功率的浪费。

4.1.3 其他问题

图6所示结构,数据部分的信道估计,采用时域的(加扰后)导频匹配方法;均衡采用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方法[19~20]。注意,这里我们在均衡之后,再进行解扰和解扩。理由是,多径信道引起了符号间干扰,解扰和解扩均无法消除该干扰。均衡后,符号间干扰消除,可以对齐扰码解扰,并通过解扩消除导频的干扰。信道估计和均衡均较简单,细节从略。

此外,图6所示结构还有一个优点,即对突发的捕获定时要求较宽松。如图7所示,当突发定时,将数据部分开始位置定位在循环前缀字段以内(即t2≥0),但在信道的多径延迟以后时(即t1>τ,τ表示信道多径延迟),不影响数据的解调。这与一般OFDM系统也是一样的,证明从略。

图7 多径信道下同步捕获定时要求示意图

4.2 串行导频设计方案及其同步捕获方法

4.2.1 串行导频方案

图4所示的离散导频方案,不利于多径信道估计。因此,针对多径信道,我们提出图8所示的串行导频方案[30]。图8中UW为独特字导频,是已知信号。相同,都是UW的循环前缀,亦已知。Data为数据。其中,UW、和Data部分,构成突发的主体,为该主体部分的循环前缀。为UW的循环前缀。设置的目的是方便多径信道的估计,设置的目的是方便多径信道的均衡。

通过调整UW和Data部分的长度,可实现导频和数据功率分配的调整。

图8 多径信道下串行导频设计方案

4.2.2 同步捕获方法

图9给出了图8对应的突发捕获方案。图9中,接收信号y(n)首先进入与UW对应的部分匹配滤波器PMF。PMF的输出,进入先入先出缓存器进行延迟(FIFO Delay 1)的同时,参与FFT频偏搜索。FIFO Delay 1的延迟时间与UW部分的长度对应。FIFO Delay 1的输出,一方面进入第2个先入先出缓存器进行延迟(FIFO Delay 2),另一方面与对应的部分,参与FFT频偏搜索。FIFO Delay 2的延迟时间与部分的长度对应。最后,FIFO Delay 2的输出与对应的部分,参与FFT频偏搜索。与Data对应的部分,填充0后进入FFT频偏搜索。FFT及其后的部分,与图3、图5相同,这里不再重复。该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注意到CP的重复特性,采用了较小的PMF,并利用FIFO延迟,实现了重复字段的匹配。显然,图9所示的捕获方案,较图3所示的并行导频捕获方案,在实现结构上更复杂(在资源消耗上未必)。

图9 多径信道下串行导频设计方案

4.2.3 其他问题

1)图8所示结构的信道估计、信道均衡均与一般单载波频域均衡系统相同[19~20],这里不再赘述;

2)图8所示结构,亦不要求严格的捕获定时,即亦有图7所示的优点。

5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1 高斯信道下的仿真实验及分析

5.1.1 捕获效果

图10(a)展示了采用图2所示并行导频时捕获效果的示意图,(b)展示了采用图4所示串行离散导频时的捕获效果示意图。仿真中信息比特长度为240比特,采用1/2码率的咬尾卷积编码。并行导频相对于数据的幅度加权因子为0.4,串行导频方案中,导频与数据的符号个数比为1∶3。设置符号速率为10K Symbols/S,设置频偏为1KHz。从图10可以看到,两种方案都能出现一个明显的尖峰,可以实现突发的捕获。

图10 高斯信道下捕获效果示意图

5.1.2 性能仿真及分析

图11给出了高斯信道下不同导频方案的性能示意图。图中比较了3种导频方案:文献[1]的Chirp导频方案,图2中的并行二进制正交导频方案和图4中的串行导频方案。由于文献[1]的导频与数据不正交,我们还采取了迭代干扰消除的办法,消除导频和数据之间的干扰。迭代次数分别为1和3。仿真中,信息比特长度为240比特,分别采用了1/2码率和1/4码率的咬尾卷积编码。卷积码约束长度为14,编码多项式分别为[21675,27123]和[21113,23175,35527,35537](均为八进制表示)。调制方式为QPSK调制。图11中左图为误比特率曲线,右图为误块率曲线。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到,本文所提的并行导频方案,比文献[1]的Chirp导频方案,要节省能量。采用Chirp导频方案,即便是接收端采用迭代干扰消除,性能仍然明显较本文的并行导频方案要差。而串行导频方案,能较本文的并行导频方案,进一步提高灵敏度。这都是与前文的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图11 高斯信道下不同导频方案的性能示意图

5.2 瑞利多径信道下的仿真实验

5.2.1 捕获效果

瑞利多径信道下并行导频方案的捕获方法与图3一致,其捕获效果不再重复。多径信道下串行导频方案的捕获效果示意图见图12。仿真中,信道的延迟功率谱为[0 , -3, -6, -9]dB 。数据仍然为240比特,1/4码率的咬尾卷积编码,QPSK调制。UW长度为240,CP长度为48。从图12可以看到,尖峰非常明显,这主要是因为:1)导频UW较长;2)UW与数据间相互干扰较小(理想信道下无相互干扰)。

图12 多径信道下串行导频方案的捕获效果示意图

5.2.2 性能仿真及分析

图13是在多径信道下采用图6、图8所示的并行、串行导频方案的示意图。仿真中,信道的延迟功率谱同前,数据仍然为240比特,1/4码率的咬尾卷积编码,QPSK调制。图13左图为误比特率,右图为误块率。从图13可见,并行导频方案的性能较串行导频方案要好。这是很奇怪的,因为采用并行导频方案,导频非对齐时相关值并不为0,这在进行信道估计时,将引入误差;而串行导频方案中,导频与数据在时间上正交,信道估计亦没有原理性的误差。仔细分析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发现,串行导频方案中进行信道估计时,存在除法。除以的数据为导频的功率谱。该功率谱有高有低。当功率谱的最小值较小时,除法将引起噪声的放大,从而导致了性能下降。如图14表现出了两种不同串行导频下的性能。图14中Good Pilots频谱的最小值为3.7,Poor Pilots频谱的最小值为0.8。从图14可见,导频的优劣对性能影响非常显著。而并行导频方案不存在这个问题。并行导频方案中存在系统误差,因除数较大(除以导频的总功率,为常数),引入的误差较小,因而性能较优。

图13 多径信道下并行与串行导频方案的性能示意图

图14 串行导频对性能的影响示意图

比较图13和图11可见,瑞利多径信道下,并行导频方案和串行导频方案的性能,均远逊于高斯信道下,这是符合预期的。

6 结语

本文分别针对高斯信道和瑞利多径信道,设计了突发的导频信号结构,并给出了对应的捕获方法。本文所提方案,去掉了专用于同步捕获的帧头,相较于传统的突发结构,能有效缩短突发长度,这或可提高系统的抗干扰/隐蔽性能,或可提高系统的总容量。从仿真实验来看,高斯信道下,并行导频方案的突发长度较短,串行导频方案的灵敏度更高,二者各有优缺;多径信道下,并行导频方案的性能和复杂度,均优于串行导频方案。

希望本文的工作,能对短突发抗干扰通信、应急救生通信、隐蔽通信、北斗有源定位,以及物联网通信等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示意图信道设计方案
基于可持续理念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案探讨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深基坑支撑设计方案分析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上行MIMO-OFDM系统中基于改进GAIC算法的稀疏信道估计
一种基于向量回归的无人机通信信道选择方法
关于Wifi机顶盒在高密集区域中信道部署的研究
WLAN和LTE交通规则
方便胶带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