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可持续设计视角的社区共享五金工具服务系统设计

2022-05-11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王俊灵胡艺帆陈文静

工业设计 2022年4期
关键词:组件社区用户

近年来,受二次装修热潮的影响,家用五金常是人们居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帮手”,然而在使用家用五金工具时却存在使用频度低、配件不齐、不便保养、占用空间等问题,若利用可持续消费理念在社区内设置共享家用五金工具基本租借单元,不但能实现家用五金资源的循环使用,同时又能在邻里参与之间促进社区的协同发展。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设计是基于整体设计对已有的原料、技术、资金、资源的合理运用,以最少的成本投入产生最大的功效,并且对生态的平衡发展不会造成影响的一种设计行为

。可持续设计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让人们可以有更长时间去使用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可持续的设计流程,在能源消耗和再生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恢复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可持续设计的目的不只是在保护生态、节约资源,更多的是在实现人类与生态、资源协调生存的基础上互惠共赢

1.2 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最初是由美国的两位研究社会学的学者Macus Felson 和Joe L.Spaeth 在1978 年时诠释的“协同消费”理念而延伸出来的,其特点是个体通过第三方市场平台,实现点对点的直接商品与服务交换

。共享经济虽类型多样,但都有五个共同组成元素即网络平台、互动、共享资源、无需所有权转移、获得回报

。近年来,共享经济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从最初的汽车、房屋迅速渗透到金融、餐饮、物流、教育和医疗等多个领域。在当今物联网时代下,“使用而非拥有”的共享精神渐渐成为人们心中愈加倡导的产品使用新观念

用可辨识矩阵法对表4进行知识约简,根据公式(5)和公式(6)可先后得出表4的可辨识矩阵和可辨识函数分别为:

1.3 服务系统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转向服务经济,设计领域随之导入了服务设计,旨在能够高效地满足用户需求,并为之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系统。其中,产品服务系统由产品、服务、系统网络和基础设施构成,其能不断保持企业竞争力,满足顾客需求,以及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随之提倡一种以享受服务为最终目的的消费理念,即人人都能享受到某件产品所带来的服务,设计产品逐渐变成设计服务过程。因此,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以物质产品为基础,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旨在创造一种人、产品、企业、环境等方面多元共赢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服务模式。

2 五金工具的研究现状

目前,从产品设计创新视角出发,主要涉及场景作业(刘贺,2020)

、机场维护(刘升涛,2014)

、五金工具套件密封包装(王学刚,2015)

等方面。从用户体验的视角出发,主要集中在五金工具使用情感化原则(赵岩昊,2018)

、面向特定用户群使用的五金工具新材料研究(许慧珍,2019)

、基于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复合式包装结构(杨懿,2019)

等方面。从系统创新视角出发,学者将人与五金系统的关系进行研究重塑,提出将五金设计赋予具有更加全面立体的内涵,使其更具人性化(刘爽,2014)

。总体来说,研究多关注家用五金工具产品本身的设计创新与行业革新,对于使用模式和消费观念的研究有所不足。因此,文章尝试对社区内家用五金工具租借服务系统设计进行探讨,以期能满足社区用户在家用五金工具共享中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好借还”的生活愿景,用以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3 社区共享五金工具服务系统痛点分析

社区五金共享方式目前停留在人工租借站点和传统五金商超租赁两种形式(如图1),根据服务失效模式的方法并结合社区管理、用户体验及五金工具共享站点这三个方面进行痛点分析:(1)租借流程繁琐,用户体验感差,如每次租借都需要重复手写登记信息。(2)共享站点管理方式过于陈旧;信息泄露风险较大。(3)共享五金工具管理机制不统一;工具大多为志愿者募集而得的闲置工具,工具磨损程度各异,使用过程中意外丢失等不确定因素过多,难以掌控。综上,工具共享本身以便民为目的,但站点式的借用方法并不便民。

4 社区共享五金工具服务系统用户调研与分析

1)创建积极的共享行为,通过设计优化社区五金工具的共享服务内容、设置多种交互租借方式等多元服务类型,提高社区共享五金工具的用户体验以及使用粘性。

④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Ca2++2ClO-+H2O+CO2==CaCO3↓+2HClO

4.1 用户关注点方面

显示有70%以上的用户看中性能、租借工具种类和租金价格,其次是45%左右的用户在意租借过程的体验和地理位置的选取,证明用户对于共享五金工具意向中,对于整个共享工具系统偏向于租借流程的服务体验、租借方式的便捷、借还的距离等几个方面;在共享五金工具系统优质附加服务方面,用户意向占比31%,也间接说明在整个租借流程中,用户更在意围绕五金工具的共享方式、便利程度等核心服务内容的供给情况。

4.2 服务期望方面

通过共享五金工具服务系统设计策略,提出涵盖社区网络系统、共享设施组件、联动居民参与的三方面设计思路:

5 基于可持续设计视角的社区共享五金工具服务系统设计原则

整体系统运营是由供应商对硬件端产品和信息进行维护,共享数据中心由政府进行监督管理,居委会辅助供应商进行社区点对点式的共享终端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反馈。以服务分流的方式给各资源主体进行任务分散,从而保障社区共享五金工具服务系统的轻量化运行,也助于服务系统在更大范围内的多社区普及。

共享五金工具是保证共享系统持续运行的发生前提和物质保障,其租借设施组件由硬件五金工具单、套件供给终端与软性租借服务支持构成。因此,分别在材料配置、技术支持、租借流程三方面提出设计思路:(1)在材料配置上:采用镀锌板材,在室外环境中能有效防护机身,内置工具箱套件外壳为PP 塑料,仿震防摔。(2)技术支持上:内置嵌套的五金工具箱搭载了RFID 电子标签

防丢技术处理,该电子标签可附着于工具箱表面,利用无线电频率信号将要追踪的信息传送至RFID 后台读写器中,便于查看和管理所租借工具的具体信息;同时设置电子围栏在社区范围之外的用户不可租借,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社区内部的资源供给充足,也避免了五金工具意外丢失的情况;(3)租借流程上:在用户租借时,借助机柜终端本身的使用流程指示或者用户打开手机扫码来完成。租借流程设计,如图5 所示。整体的硬件产品视觉效果,如图6 所示。

用户研究采取线上访问和线下访谈的方式,访问了广州市越秀区水荫路34 号大院、海珠区纸北社区的普通用户家庭,总共得到了80 个家庭用户的调研信息。其中主要针对家用五金工具使用频度、类型、收纳方式,以及现有租借收费方式、对共享五金工具的期望等问题进行数据统计。通过分析访谈内容,提取共享意愿的关键词条,并对用户参与共享五金工具意愿比例结果(如图2)进行分析:

2)社区网络与服务主体协同,通过周边社区网络建立安全的共享五金工具互联高效管理机制,以及公开、透明和标准统一的工具赔偿机制,保证网络机制与服务主体协同运行的有效性。

3)共享五金工具租借以社区为中心,在社区内流通更加贴近周边居民实际生活,促进邻里间的交流,增强人人之间的互动联系,助力社区内部的氛围营造,同时也能减少由于远程交易而造成人力和运输成本上的浪费。

6 基于可持续设计视角的社区共享五金工具服务系统设计策略

伸杆对支撑组件施加的压力如图6所示。当伸杆刚与支撑组件接触时,会对支撑组件瞬间施加一个压力qL/2。当伸杆尚未与下一个支撑组件接触时,其对当前的支撑组件所施加的压力将从qL/2线性上升至qL。当伸杆与下一个支撑组件接触后,其对当前的支撑组件所施加的压力将始终保持为qL不再改变。显然,如果支撑组件对伸杆所施加的支撑力能够与伸杆对支撑组件所施加的压力相同,则支撑组件可由此抵消伸杆的重力影响,实现零重力补偿。

6.1 主导共享硬件与多元软性服务相互配合

智能硬件与多元配套线上服务在统一平台搭建的信息系统内收集用户基础信息,规划社区共享五金工具服务系统的租借模式,根据社区用户的不同需求来匹配服务资源;租借硬件终端为社区用户提供24 小时存取租借的整体性服务,方便社区用户随时取用与归还,同时也便于专业人员对共享工具统一更新与云端管理。

设计涵盖共享网络平台、社区居民、居委会、社区物业、供应商、政府和社会媒体等多个利益群体,因此策略如下: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组别患者的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东半壁店小流域内垃圾主要为村庄、设施大棚区及工业企业区的生活、生产垃圾。随着近年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投入,流域内实施垃圾密闭化、无害化管理,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生产垃圾统一运到镇垃圾填埋场回填;生活垃圾统一运到镇垃圾压缩转运站进行压缩后运往安定垃圾消纳场消纳。

6.2 配置线上社群促进社区居民多场景互动

将传统共享站点的手工登记流程转为线上APP 实名认证,租借线下登记转为线上预约,可随时随地租借;线上提供使用工具指南,线上APP 软性服务开设生活圈社群,同一社群的用户可以相互分享工具使用经验,促进邻里关系。

6.3 主体任务分流式系统管理机制

在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用户和市场调研的分析结果,社区共享五金工具服务系统的设计可将网络平台作为技术的基本支撑,共享五金工具租借终端硬件与线上软件作为运营系统服务端口的双向载体,线上预约租借和线下储存归还可作为共享五金工具服务机制的基本操作步骤,用户可通过APP 互联进行线上预约租借,其中社区用户与政府、社会媒体、居委会、物业、供应商组成社区共享五金工具服务系统框架,如图3。在同一社区设置共享五金工具服务系统是对传统租借站点的升级迭代与模式革新,因此社区共享五金工具服务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7 基于可持续设计视角的社区共享五金工具服务系统设计思路

显示有82%的用户最关注五金工具是否借还方便,其次71%左右的用户期望工具齐全,这一结果也与上述关注工具种类的结果相对应。综合调研结果发现,用户对于共享五金工具服务系统主要关注点和需求度基本分布在是否操作简单、经济适用、科学智能和借还方式等方面。

7.1 社区网络系统方面

网络平台连接社区线上服务与线下租借终端运行端口,通过社区网络为共享五金工具建立规范、信任和资源交易窗口;同时网络作为连接通道整合和管理社区居民,为社区用户间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社区网络是共享五金工具服务系统运行的核心条件,是连接所有主体元素的流通道路。社区共享五金工具服务系统供给模式,见图4。

7.2 共享五金租借设施组件方面

通过手标本观察及岩石薄片鉴定表明,本研究区硅质岩致密坚硬,具贝壳状断口(图2b),镜下观察发现,硅质岩主要矿物是隐晶-微晶质石英颗粒(含量为70%~80%)(图2c、2e),部分含结晶质球状、纤维状玉髓(图2c、2e)、蛋白石,混入少量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内部有破碎裂隙,部分样品局部可见大量放射虫(图2d)及氧化铁染(图2f)。1~6硅质岩与10~12泥质硅质岩中均含放射虫化石较多,而7~9、13~15硅质泥岩玉髓含量较少,部分样品中显示微晶石英颗粒与泥质矿物互层(图2e)。

7.3 联动居民参与方面

社区用户是共享服务系统的持续使用端也是共享工具的循环枢纽。社区用户可以评价使用体验,社区网络接受评价后反馈给共享系统管理者,以推动整体共享服务系统的优化升级。

7.4 信任机制管理方面

五金工具在社区内的共享是居民在网络平台上无数个体间的交易,为保证交易能够顺利有序展开,共享平台需要为社区用户搭建结构性保障机制,为参与者家庭提供有效的管理和信任保证。

8 结语

在物质丰盈的时代背景下,产能过剩和一次性消费行为对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加速损耗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追求可持续生活方式意味着可逐步减少人们对资源的消耗,因此通过对五金工具人工租借站点现状的分析,提出以社区共享为中心的五金工具服务系统设计策略,并从社区网络系统、五金共享工具、居民参与、机制管理等四方面提出设计思路,以此推动社区居民践行资源共享的可持续消费模式,为创建智慧和谐的可持续社区提供创新路径。

[1]胡月.可持续设计发展文献综述[J].科技与创新,2016(10):25.

[2]攸川卜,徐国栋.产品的可持续设计解析[J].工业设计,2019(08):113-114.

[3] FELSON M,SPAETH J L.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78,21(4):614-624.

[4]涂科.共享经济模式下的价值共创机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5]于东玖,王样.社会价值驱动的可持续创新与设计策略[J].美术与设计,2016.

[6] Mont,O.(2002) Clarifying the concept of product-service system.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Vol.10,pp.237-245.

[7]刘贺,钟桂东,樊征臻.铁路智能工具管理系统[J].铁道通信信号,2020,56(10):59-62.

[8]刘升涛.基于RFID 的智能工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7.

[9]王学刚.便携式折叠五金工具密封盒设计[J].机械设计,2015,32(06):129.

[10]赵岩昊.基于情感化设计的五金工具产品研究[J].明日风尚,2018(12):82.

[11]许慧珍,陈俊.传统手工具的创新与升级设计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4):71-72.

[12]杨懿,张帆.基于用户体验的家用五金工具包装设计[J].湖南包装,2019,34(04):102-105.

[13]刘爽.美感生活需要五金设计的改变[J].大众文艺,2012(14):82.

[14]刘成.基于物联网的共享雨伞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大学,2020.

猜你喜欢

组件社区用户
无人机智能巡检在光伏电站组件诊断中的应用
社区大作战
新型碎边剪刀盘组件
3D打印社区
U盾外壳组件注塑模具设计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风起新一代光伏组件膜层:SSG纳米自清洁膜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