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西柏坡精神 建设美丽石家庄
——石家庄市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2022-05-10董志明刘志刚
董志明 刘志刚
石家庄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环渤海湾经济区,跨越华北平原和太行山地两大地貌,西依太行、北承京津、东眺渤海、南接中原,是西柏坡精神的发祥地。
近年来,石家庄市森林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市民生态环境获得感逐年增强。各区、县(市)政府持续加大绿化和生态保护力度,让石家庄市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石家庄市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石家庄市林业局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太行山绿化先进单位”“河北省人民满意公务员先进集体”“河北省扶贫攻坚先进集体”“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
持续奋斗“创森”永在路上
同绘“创森”蓝图,共筑山河美景。在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石家庄林业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重点工程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重点区域节点绿化为重点,持续推动国土绿化,在获得“国家森林城市”授牌后,节奏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始终把“创森”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持续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2019年7月,石家庄市圆满通过了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草局对该市“国家森林城市”授牌后的首次“动态监测”。为大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自2019年开始,石家庄市适时启动了国家和省级森林县城、森林乡村创建工作。全市17个农村县(市、区)全部加入创建行列,正定、平山、井陉、元氏4个县率先创成省级森林城市,正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县级)努力;先后有17个行政村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有121个行政村获“省级森林乡村”称号。截至2021年底,全市林木总面积834.49万亩,林木蓄积量1284.92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42.36%(比创建指标增加了6.36个百分点),湿地保有量49.47万亩,生态公益林总规模181.46万亩。
在城区建设上,石家庄市大力实施“以空间换绿地”发展战略,按照二环内做“减法”、二环外做“乘法”、“拥河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完善城市空间布局,通过规划建绿、拆墙透绿、拆违还绿、身边增绿等措施,高质量实施公园、道路新建或改扩建绿化美化提升,最大限度提高城市的绿化总量,努力实现“推窗见绿、抬眼望景、举步亲水”的美好愿景,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自豪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元氏槐河湿地
河北沕沕水省级森林公园 陈林摄
如今的石家庄,绿涛似海,林果飘香,从城市到乡村,从山巅到湖泊,从广场到庭院,片片翠绿点染着锦绣大地。绿量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年年提高,一张覆盖全域的“绿网”已经织就,处处呈现出一幅幅“林城相融、林水相映、林路相依、人景和谐”的城乡美丽森林生态画卷。
增林扩绿建设绿色之城
实行林长制,实现林长治。早在2020年5月,石家庄市平山县作为全省首个试点县就全面开展了林长制工作试点。2021年9月,市委、市政府“两办”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若干措施》,在充分借鉴兄弟市及平山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林长制工作全面铺开,12810名四级林长全部上岗履职,初步建成“组织在市、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理在村”的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
为倾力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和生态涵养区,建设太行山绿色生态屏障,石家庄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统筹治理,大力弘扬西柏坡、塞罕坝精神,高质量开展国土绿化。省、市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带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市委、市政府每年将造林绿化工作列入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题专题研究,坚持每年春秋两季召开全市造林绿化动员大会,并将造林绿化工作列入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指标,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林业投资者积极性,全市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营造林工作机制。
“十三五”以来,石家庄市先后实施太行山生态绿化、环城林带建设、三沿三旁绿化、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太行山高速两侧生态绿化、滹沱河二期和三期生态绿化等一系列重点营造林工程,累计完成林业建设投资65.22亿元,完成营造林任务 619.85万亩。自2019年以来,石家庄市连续三年获得省造林绿化考核满分成绩。
河北冶河湿地 野生鸟类的天堂 王兆摄
主城区水上公园 贾志顺摄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富农
按照“一手抓创新,一手抓推广”的方针,石家庄市重点在良种选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设施枣栽培等方面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0项,加大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全面提升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加强林果人才队伍培养,通过公开招聘、“名校英才入石”等渠道引进高学历专业人才14人,选拔培育市级各类专家人才17人,先后有35人次获得国家、省级荣誉称号,命名国家和省级“林草乡土专家”6人。充分发挥56个市级林、果、花示范园的带动作用,组织由23名副高以上职称林果专家牵头、40多名专业人员参与的技术团队,通过开展科技服务月、送科技下乡、项目推广、“林果科技大讲堂”等活动,加大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能力。在继续巩固赞皇、行唐大枣、平山核桃、灵寿板栗、赵县雪花梨、晋州鸭梨、矿区苹果等传统优势林果产业的基础上,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突出抓好井陉大红袍花椒、连翘,行唐甲壳素红枣,赞皇枣能饮料,元氏满天红石榴,栾城仙客来,新华区红掌等新兴林果及花卉产业,倾力打造林果“万元田”。努力构建现代林果产业体系,打造林业知名品牌,延长产业链条,助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截至2021年底,全市经济林种植面积286万亩,年产170万吨,林业年总产值174亿元。依托林业资源,全市生态旅游年接待能力824 万人(次),年增收入15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3.8亿元。全市发展林下经济17万亩,年产值5.5亿元。
河北仙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杜春林摄
多措并举加强资源保护
石家庄市坚持植树造林和资源保护“两手抓”。一是将森林防火作为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目标责任制,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不断强化防控举措,提升火情监测能力,建成市、县森林防火监测中心9个,森林视频监控点位660个,建成防火瞭望哨61个,设立固定防火检查站75个,实现了对山区8个县(区)、89个重点乡镇、1700个重点村山场林地的监控全覆盖;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组建的各级护林员队伍人员达2736名,半专业森林消防队62支,建成全市“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反应迅速、指挥有力”的“天、空、地”一体化预警监测体系,实现元旦、春节、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段零火情,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二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运用人工、物理、生物等多种防控手段,重点抓好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严防松材线虫病侵入市域,确保全市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4‰以内。三是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持续加强对全市31处自然保护地监管。四是持续开展林业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查处涉林违法行为,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不断巩固林业建设成果。目前,市域内有陆栖(包括两栖)脊椎野生动物223种;野生植物2500余种。五是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全市35769株百年以上古树全部建立电子档案,并进行挂牌分类保护。
强化宣传打造城市名片
石家庄市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全媒体手段,大力宣传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突出宣传造林绿化工作中涌现的各类先进典型,并在植物园、动物园、森林公园、滹沱河湿地等地建立生态科普教育基地16处、生态文明示范基地22处,充分挖掘森林文化、湿地文化、红色文化等发展潜力,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爱林、护林、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
2019年11月,石家庄市承担了雄安郊野公园中占地1543亩的“石家庄林”和占地22.12亩的“石家庄园”建设任务。石家庄市林业局坚持“科学设计、规范施工、打造精品、展示形象”的建设思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高质量完成任务,通过了省专家组考评验收,荣获河北雄安郊野公园建设先进集体大奖和工程管理质量特等奖,突出展现了“石家庄速度”和“石家庄质量”。
“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西柏坡精神永远是激励石家庄人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当前,石家庄全市上下正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让绿色成为全市最美生态底色,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作出林业新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