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喷正时对柴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

2022-05-10程志腾李俊民

汽车实用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缸内曲轴粒径

程志腾,李俊民

(1.长安大学 汽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2.杭州钱塘交通运输局(筹),浙江 杭州 310000)

随着化石能源消耗的增加,排放法规日益严格,寻找新的策略,提高内燃机效率,减少排放物的污染是必然趋势。柴油机因其热效率高、功率范围广、可靠性高,占据内燃机市场份额持续上升。改变喷油规律,是降低柴油机排放的重要技术措施,目前主要集中在对喷油规律曲线形状,预喷射,多段喷射的研究上。喷油正时对发动机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同时也是柴油机在应用过程中相对容易改变的一个参数。

栾兴存等人在探究多次喷射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中得出如下结论,随着预喷正时的提前,缸内压力峰值降低,主燃烧阶段的滞燃期缩短,碳烟和NOx排放均降低;LI等在一台六缸共轨柴油机中研究了预喷正时对甲醇-柴油双燃料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喷的提前,最大压升率、气缸温度降低,循环波动变大,HC化合物排放减少,CO、NOx和细颗粒物排放增加。本文研究基于发动机台架试验,调整柴油机预喷时刻,对其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进行试验研究。

1 试验装置和内容

本次试验使用的柴油发动机是潍柴的WP4G 154E330直列六缸增压中冷发动机,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加装了柴油喷射控制板,与原机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CU)协同控制柴油喷射时刻;在柴油机第1缸上安装火花塞式缸压传感器,通过采集缸压信号等参数对柴油机进行燃烧分析。

试验所用的主要设备有:CW150电涡流测功机,用于控制发动机的转速和扭矩;柴油消耗量用质量流量计测量;瑞士Kistler公司生产的KiBox燃烧分析仪,测量缸压信号,用来分析发动机的燃烧特性;粒子计数器、五气分析仪、SMPS-3938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物粒径谱仪等设备,用于测量尾气排放,分析发动机的排放特性。

试验发动机以转速1 800 r/min,低负荷(30%)作为试验工况点,以单喷射模式在该工况下运行作为对照试验,然后保持主喷射时刻不变,引入预喷射策略。预喷时刻与主喷时刻分别间隔5 °CA、10 °CA、15 °CA、20 °CA、25 °CA,待发动机运行稳定后,通过采集缸内压力信号与尾气排放数据,来探究预喷正时对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表1 试验柴油机主要参数

2 预喷正时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2.1 压力升高率(dp/dφ)

不同预喷正时下,发动机压力升高率随曲轴转角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预喷正时对压力升高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对比单次喷射和不同主预喷时刻间隔,发动机缸内压力升高率曲线与曲轴转角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和单次喷射相比,引入预喷射策略后,峰值压力升高率有所降低,有助于改善缸内燃烧噪声水平;压力升高率的峰值相位角随着主预喷间隔的增大而不断提前,当主预喷时刻间隔大于10°CA时,压力升高率也随着预喷正时的提前而不断降低。

2.2 瞬时放热率(dQ/dφ)

不同预喷正时下,瞬时放热率随曲轴转角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图2 预喷正时对瞬时放热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预喷射阶段的燃烧相位角随着主预喷间隔时刻的增大而提前,但当主预喷间隔大于10 °CA时,预喷燃烧阶段和主燃烧阶段的瞬时放热率峰值均不断下降;相较于单喷,柴油预喷策略引入后,主喷射阶段的剧烈预混燃烧消失,转为较为缓和的扩散燃烧。

2.3 平均有效压力循环变动系数

平均有效压力循环变动系数(The Covariance of Indicated Mean Effective Pressure, COV)随预喷正时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预喷正时对COVIMEP的影响

主喷对应曲轴位置与预喷对应曲轴位置间隔为10 °CA时COV最大,主要是预混合阶段燃烧放热太大,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波动。

2.4 缸内平均温度(T)

不同预喷正时下,缸内平均温度随曲轴转角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当预喷正时提前10 °CA时,缸内平均温度最高,原因是发动机瞬时燃烧放热率较大;随着主预喷间隔时刻的增大,瞬时放热率降低,缸内平均温度逐渐下降。

图4 预喷正时对缸内平均温度的影响

3 预喷正时对排放特性的影响

对柴油机而言,污染物排放中最主要的是NOx和颗粒物,因此本文主要讨论了预喷正时对柴油发动机NOx排放与颗粒物排放的影响。

3.1 超细颗粒物

超细颗粒物对人体危害更大,对超细颗粒物的研究,主要是分析超细颗粒物的数量浓度、粒子总数与平均粒径。

SMPS-3938电迁移率颗粒物粒径谱仪对排放污染物中颗粒物粒径的测量范围为5 nm~ 1 000 nm,根据颗粒物粒径和生成机理的不同,将颗粒物微粒划分为核模态、积聚态和粗粒子。碳核直径约为5 nm~50 nm是核模态微粒;直径为50 nm~1 000 nm的是积聚态微粒;直径大于 50 nm~1 000 nm的微粒称为粗粒子。

图5是超细颗粒物排放粒径谱图。由图可以看出,核膜态颗粒物和100 nm以下的积聚态颗粒物随着主预喷间隔的扩大,浓度下降明显。

图5 超细颗粒物粒径谱图

图6是超细颗粒物浓度及平均粒径随预喷正时的变化情况。从粒子总数变化曲线中可以看出,超细颗粒物浓度在单喷模式下最大,随着主预喷间隔时刻的增大,超细颗粒物浓度持续降低;从颗粒物平均粒径变化曲线可知,当主预喷间隔时刻小于10 °CA时,超细颗粒物平均粒径随主预喷间隔时刻的增大而不断上升,之后,随着主预喷间隔的持续扩大,平均粒径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在引入预喷策略后,第一阶段的燃料燃烧并不完全,形成了较多的碳烟晶核,易凝聚成颗粒物,增加了微粒直径,随着主预喷间隔时刻的增大,预混合燃烧阶段燃烧规模减少,未被燃烧的燃料有充足时间汽化,以均质气体的形式在主喷射阶段充分燃烧,形成了较小的核膜态颗粒物,使得平均粒径下降。

图6 预喷正时对超细颗粒物浓度及平均粒径的影响

3.2 比排放

大颗粒物是指粒径为0.3 μm以上的颗粒物,大颗粒物数目的比排放(Brake Specific Particle Number, BSPN)是通过粒子计数器测得的每2.83 L中大颗粒物的个数,经颗粒物比排放计算公式换算后得出。NOx比排放(Brake Specific Nitrogen Oxides, BSNOx)根据试验仪器测得的NOx浓度经NOx比排放计算公式换算后得出。

图7 预喷正时对BSPN 和BSNOx的影响

图7是BSPN 和BSNO随柴油预喷正时的变 化情况。

在柴油预喷策略引入后,会降低BSPN,并随着预喷正时的提前,BSPN不断降低;NO比排放的变化情况不明显。

4 结论

通过改变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的预喷提前角,可以总结出如下结论:

(1)相比单次喷射,在预喷策略引入后,峰值压力升高率均有所降低,有助于改善缸内燃烧噪声水平;主喷射预混阶段的剧烈燃烧消失,转为较为缓和的扩散燃烧。

(2)随着主预喷间隔时刻的增大,超细颗粒物浓度呈下降趋势,平均粒径先增大后减小;BSPN持续降低,NO比排放在主预喷间隔较小时变化不明显,间隔较大时略有下降。

猜你喜欢

缸内曲轴粒径
国六柴油机不同粒径颗粒物排放特性差异
熊敏
高能级强夯技术处理大粒径碎石填筑体效果研究
中低转速下不同EGR率对氢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MgCl2溶液中杂质离子的存在对氨气法制备Mg(OH)2粒径的影响
N-JET工法在大粒径砂卵石地层止水中的应用
懒人鱼缸
用锯末制作鸡饲料方法
大连重工曲轴产值全国第一
发动机曲轴的检测与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