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2-05-10张雅飞

科学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张雅飞

摘要: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学工作应具备“时代新气象”,围绕现阶段的新媒体环境,本文简要论述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作用,同时提出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基本问题,同时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应用思路,以期为高校思政教师提供创新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期,高校需合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多元媒介生活环境,进而实现思政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由此可见,积极开展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学研讨对于提高新时期思政教育工作效率,推动教学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作用

(一)教育环境趋于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辅助教育技术的优化,新媒体成为多数民众了解世界、发现世界的主要窗口,同时也为思政教学工作的创新研究提供了新途径。第一,合理应用不同媒介的新媒体技术,可有效提高思政教学工作成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优化整体学习体验。跨渠道与跨媒介引入新媒体技术,从而推进思政教学工作教育观念的发散性传递,从而通过交互性、互动性的多媒体技术,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加互动频率,消除传统教学理念限制,进而提高思政教学工作的有效性。第二,在移动端媒体技术发展下,以智能手机作为输出终端的社交媒体成为新时期思政教学工作对外拓展的主要媒介,移动学习成为思政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使得学生通过可通过自身喜好随时随地参与到思政教学工作中,有利于学生开展即时性学习[1]。

(二)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现代化

基于当前的媒体发展趋势,思政教学工作逐渐向着思想模式现代化发展。互联网思维与思政教学工作的融合发展使得未来阶段的思政理念摆脱传统教育体制限制。去中心化的基本发展模式辅助思政教学工作逐渐脱离思维限制,辅助学习工作成为多数思政教师的重点工作内容,进一步推动师生关系重构,缓和了传统师生关系之间的尖锐教学矛盾。大学生是高校教育主体,是具有完整思维能力以及意识的群体,但传统思政教学工作模式存在多样化限制条件,教师在始终以主体地位控制整体教学内容走向,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有效重视。去中心化则是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未来思政教育工作体制改革方向之一。其次,学生与教师逐步融入媒体思维。新媒体的资源优势以及传播优势,可进一步推动思政教学工作的整合升级,从而推动全新教育环境以及体系的建设工作,让思政教育过程逐步摆脱传统模式限制,实现网络化发展,增加数据采集渠道,使教育双方逐渐关注到教育的本质,加强教学内容生产与传播[2]。

二、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暴露的主要缺陷

(一)新媒体素养问题

教育部针对网络技术在思政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关指导意见,要求各地高校应建设理论素养高、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洞悉网络文化发展走向的教师队伍,以此围绕新媒体深入建设思政教学工作体系。目前,结合相关研究可知,当前思政教学工作的缺陷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一是网络文化的应用建设并未融入到教师日常工作中,对于部分网络话语表达、行为方式不了解,如一些流行的“谐音梗”。二是教师缺乏对各类网络信息数据的研判能力。根据相关教师调研信息显示,有接近49.5%的高校青年教师转发过虚假消息,有60.1%的教师对网络信息的真伪缺乏基本判断力。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逐渐减弱

网络空间的约束能力相对较弱,网络消息在传播过程中通常缺失基本的信息判断与审核单元,因而在各类媒体平台中传播的信息具有一定的隐秘和即时特点,学生也可直接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中。由于多数网络平台在监管方面缺乏投入,部分青年大学生在各类网络平台中可以随意发表不当言论。准入门槛较低的新媒体信息平台使得多数学生将其嵌入到日常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并成为该群体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网络信息种类与形式不尽相同,大学生在低监管力度的媒体平台中,可随意根据自身喜好探索发表相关内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并未吸收信息技术的跨媒介优势,传统理念根深蒂固,且教师格外重视政治素养以及倾向问题,缺乏对学生主体的复杂性的认知,同时早期阶段的思政教学工作在体系方面始终存在局限性。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若教师缺乏应有的媒介素养,并未深入了解新媒体视角下的思想政治理念,致使教育话语权之间减弱[3]。

三、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策略

(一)积极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主平台

在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可直接将自身观点嵌入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的任一环节中,学生思维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高校应积极重视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逐渐推动教学创新,吸收新媒体的跨媒介优势,打造即时性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高校教师则需围绕技术优势探究思政教育工作融合技术的可行渠道,构建形成线上线下互动教育聚合力。高校应积极开展自主管理的思政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在媒体平台建立对外意见窗口,可积极借鉴共青团中央的虚拟动漫“团团”形象,自主建立贴近年轻人思維形式以及文化形式的思政教育虚拟人物,增加学生互动频率。高校还应积极建设官方媒体,如思政教育APP。通过借鉴成熟化的应用软件体系,逐步探索适用于国内高校思政教育的移动软件形式。高校可让学生进行实名注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同步性,做到相关知识体系的即时传播。目前,部分学校构建了联合性质的思政教育线上平台,进而落实教育资源的深度优化,可综合多方面体系内容实现思政知识体系建设工作。

(二)综合新媒体技术,重塑线上线下思政教育课堂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推进系统化思政教育发展,坚持“三全育人”的教学机制,逐步完善网络育人。积极引入成熟互联网平台的运营管理机制,以此提高思政媒体平台的活跃度,联合微信、微博等顶流平台进行页面流量导入,重点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类公众号,使其新媒体成为辅助思政教学工作的有力抓手。在教学信息化政策下,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形式必须打破时间以及空间限制,利用互联网的即时交互性构建对应教学模式,综合多样化的信息资源推动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促进“新媒体+思政”形式成为新时代思政教育主题形式,打造网络思政课堂。教师也可引入智慧树、尔雅等各类高等教育平台资源,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课堂,借助平台中集成的各类功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借助钉钉、学习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教学软件,结合PPT课件、思想政治学习视频,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精品课程[4]。

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打造新时期符合人才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新媒体视角下,思政教学工作需积极吸收信息技术优势,相关负责以及监督部门应从制度、形式等角度积极探索渐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念,积极建设全新的思政教育理念,融合新媒体发展的优势与内蕴,开创属于高校的网络新媒体移动教育平台。逐渐拉近教师与大学生教育关系,加强高校新媒体体系建设,革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以此实现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人元.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路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S2):123-126.

[2]兰坤.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平台建设研究——基于对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实证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2):159-164.

[3]洪涛,冯娅楠,马冰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路——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解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6(12):85-90.

[4]伍安春,陈彩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危机及其应对思考[J].探索,2013(05):140-143.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