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铁桥,盛赞中国梦
2022-05-10陈润希
陈润希
家乡四川广元有一座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俯着身,弯着腰,在嘉陵江上一站就是六十年,看着蜀道的变迁,赏着如今的中国已然风度翩翩。
这座横跨在嘉陵江上的老铁桥,是20世纪50年代用了三年修建的用于运煤的窄轨铁路桥。60年代初又建了一座标准铁路桥,先前那座窄轨铁路桥也就改成了公路和人行桥。从此,广元人的衣食住行就和这座铁桥紧密相连,须臾不可分离。
家乡是个川北小城,依江而繁衍生息。嘉陵江携带着陕南的韵味缓缓而来,将城市分割为东西两半。西边的皇泽寺隔岸千年,默默守护着东岸的广元城。一切传奇的、惊险的、欢喜的、悲伤的故事,仿佛都与这座铁桥有关。
听外婆说,我的大姨婆婆1951年出嫁时,就把她的新郎着实为难了一把。那时连接城市两岸的不是桥,而是来往江上的大渡船。大姨婆婆结婚当天天气恶劣,风起云涌,她和送亲的队伍要赶着吉时从河西渡到河东。渡船在江面上晃晃悠悠,新娘仿若冒着生命危险把自己嫁了过去。那时的老百姓就在想:两岸要是能建一座橋该多好呀!
在外婆上小学的那一年,一座大铁桥如游龙卧江,建了起来。一侧通火车,一侧过汽车和行人。那时汽车不多,蒸汽火车震耳欲聋地呼啸而过,就像城市的大闹钟。马车驴车和行人车辆互不相扰,各走各道。
随着城市化进程,川陕甘商贸渐渐繁荣起来,一座老铁桥已经无法承载人们奔小康的劲头。于是,横跨城市南北的南河大桥、老鹰嘴大桥、则天大桥、万源大桥陆续建成。当时钟走向2008年,一场大地震让这片土地蒙上了阴郁的灰色。此刻,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伸来了援助之手,也让这座城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毗邻老铁桥,一座现代化的大桥相依而建,它有一个寄寓着感恩的名字——澳源大桥,是澳门地区援建的,桥体的莲花灯和莲花浮雕,就是我们捧上的对祖国的殷殷感恩情。
城市的桥还在悄然而立,斑驳的老桥铁以独特的身份半退役了。火车桥上一天就过几趟车,高铁改道,另辟捷径。行人桥却迎来了她的“网红”时代,拍电影的,拍婚纱照的,拍全家福的;纳凉的,唱歌的,直播的……凭栏听风,灯影绰绰;汽笛长鸣,琴声悠悠。车慢,人慢,仿若回到从前,那充满烟火气的从前。
一江水,景一段;一座桥,情一筐。老铁桥见证着家乡的发展,倾听着改革的故事,托举着家乡人的中国梦。历经六十载风雨沧桑的铁桥,他望着四通八达的新蜀道,欣然一叹:厉害了,我的国!
(指导教师 陈斌)
点评
本文题目新,描写对象“老”;立意新,抒情方式“不老”。通过物线和情感线的铺设,讲述了家乡铁桥的前世今生,叙事有志趣,抒情有激趣,将铁桥的“老”和祖国发展变化的“新”对比融合,为文章的意境增添了电影的画面感。在主旨确立上,巧妙地把“爱国爱家乡”的主题嵌入其中,立意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