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家精神研究的发展脉络与趋势※
——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

2022-05-09刘晓扬范炜烽

现代经济探讨 2022年5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研究

刘晓扬 范炜烽

内容提要: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企业成长和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随着中国社会转型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企业家精神研究引发了各个学科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重要课题。因此,梳理、提炼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历程和研究热点,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借助VOSviewer软件和文本分析技术,分析CSSCI来源期刊上以“企业家精神”为主题的1493篇文献,发现“企业家精神”相关研究的学术关注度逐年上升,当前学界对企业家精神文献研究从概念、理论层面逐渐过渡到实践层面,从宏观政策分析、定性分析转向微观分析、量化研究。以往的研究集中在企业家精神的创新推动、研究方法和内容、家族企业、组织等13个子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未来在克服地域限制、加强人才交流、打造研究团队的基础上,可以在创新推动、技术创新、企业家成长、社会企业家、产业发展、企业家精神培育等六个方面继续开展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一、 引 言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生力军,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随着中国社会转型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精神培育、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最新要求之一(1)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2021年7月12日。。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企业成长和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在企业创新、企业转型、社会责任、地区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李磊等,2014),针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引发了各个学科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重要课题。因此,梳理、提炼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历程和研究热点,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研究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基础。

关于企业家精神的概念,国内外学者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同的见解。国外学者将企业家精神特征总结为冒险性、预见性和创新性,并能有助于推动组织成长和利润率增长(O’Connor和Ramos,2006)。企业家精神的内涵通常包括诚信守法、创新与创造、社会责任感、合作进取。Baumol(1987)则基于企业家精神对经济的影响,将企业家精神划分为四种类型:创新型企业家精神、模仿型企业家精神、非生产性企业家精神和寻租型企业家精神。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是企业家活动的典型特征,企业家是实施创新的主体,创造性地破坏市场均衡。德鲁克发展了熊彼特的观点,他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作一种实践、一门学科,且这种精神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Drucker,2014)。

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见解,他们认为企业家是资本主义机制下形成的一个英雄形象。企业家这一词语代表了具有标新立异、性格勇敢、头脑聪明、富有想象力、富有领导力、毅力和决心等特质的一部分人群(Baltar和Coulon,2014;Cross和Travaglione,2003)。一方面,企业家指挥着团体或组织内所有非常规性活动,他们成为资源配置者;另一方面,企业家精神又成为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投入品,按照不同用途和预期变化从一种用途转移到另一种用途(Morris等,1994)。并且,企业家精神也会在不同经济部门和不同活动方式之间被重新配置。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企业家在发明创新和新技术新应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创新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技术新应用的传播速度越快,企业家精神对生产力的推进作用就越大。扩散速度在促进生产力提高方面的贡献完全可以比肩创新本身。当代管理学家彼得·圣吉认为“企业家是当前最有力量改变这个世界,创造公平正义社会的一类群体。当面对饥饿、贫穷、环境恶化、道德沦丧等人类生存危机时,企业家应该有所担当”(Senge,2006)。

中国在企业家精神领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用“货殖家”一词代指通过“与时转”“不受命”“臆屡中”实现了个人财富的累积。后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总结出“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认为企业家需要具有冒险、勇于创新、勤俭节约、善于用人的精神品质。从古至今,中国企业家精神一直倡导具备上述重要品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可简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时期是1978年到1988年,企业家精神更倾向于拼搏、冒险、尝试,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就是企业家们在初始、混沌、无序中摸着石头过河;第二个时期是1988年到1998年,集中表现为体制内精英群体下海,怀揣实业报国的情怀和理想,立志在商场中有一番作为;第三个时期是1998年到2008年,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互联网最成功的一批头部公司在这个阶段集中爆发,创新是这个阶段企业家精神的主旋律;第四个时期是2008年至今,一些独角兽企业崛起,在各自细分领域做强做大,以更高的效率和新的消费者互动关系,重构了商业的基本逻辑。

正是看到了企业家精神在推动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学者从企业家精神的特质、对企业的影响、对经济的影响出发,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果。马忠新和陶一桃(2019)研究了中国各地企业家精神历史传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认为企业家精神历史传承对当今各城市的人均GDP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密度”和创新能力在企业家精神历史传承影响人均GDP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而市场化具有正向的调节效应。李娉(2020)通过区分企业推动力、地方政府介入度两个变量,构建了“政企互动型”地方创新的分析框架,提出了地方创新的共谋、倒逼、寻优、守成四种模式,以及模式间的转化机制。认为推动地方创新,既要优化营商环境,赋予企业开展创新行动的自主权,也要构建制度化的政企互动平台,吸纳企业家的政策创新提议,发挥制度对企业家的引导作用,推进政企良性互动,为市场规制创新提供持续性动力。常淼和蒋春燕(2021)基于事件系统理论,从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切入,探究了企业家感知到的事件新颖性与创业身份认同、创业激情及企业家精神之间的作用机制,发现事件新颖性对企业家精神具有正向影响,并且创业身份认同和创业激情分别在事件新颖性与企业家精神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葛宣冲和郑素兰(2022)认为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资本化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离不开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催化。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元素是实现从无到有的创新能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责任意识、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工匠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培育全球竞争力的爱国情怀。

同时,企业家精神的研究从微观、中观到宏观角度又跨越了多个层面、多个领域。朱乾等(2012)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层层嵌套让该问题的研究很难在某一个层面聚焦,如企业家精神在个人层面嵌套于团队、团队层面嵌套于公司、公司层面嵌套于行业/区域,行业层面又嵌套于国家。综上,企业家精神这一研究领域需要长期跟进,也需要多个领域的学者相互合作,才能真正将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经济影响研究透彻。

二、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当前,中国对企业家精神这一概念的研究已逐步细化,相关定义和理论渐趋科学,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日益多样。中国学者的研究重点从最初归纳总结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到理论层面探讨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李兰等,2019),再到当前注重实证研究分析企业家精神的经济影响(刘家悦和胡颖,2021),围绕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主体、类型、来源、逻辑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但是,企业家精神相关研究文献数量较多,仅依靠阅读文献归纳总结观点的文献分析法在研究深度上存在缺陷。因此,基于现代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技术的文献分析得以兴起和发展。

本文采用VOSviewer实现对文献的文本分析,VOSviewer是一种用于构建和可视化文献计量网络的软件工具。基于引文、书目耦合、共同被引或合作关系,能够针对期刊、研究人员或关键词建立网络,从而实现文献科学知识图谱。此外,该软件还提供文本挖掘功能,可用于构建和可视化从科学文献中提取的重要术语的共现网络。

VOSviewer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共现聚类”,即两个事物同时出现代表它们之间是相关的;这种相关关系存在多种类型,它们的强度和方向也不一样;基于关系强度与方向的测度指标聚类,可寻找不同类型的团体。

本文在中国知网(CNKI)以“企业家精神”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截至2021年5月,共获取4450篇文献,采集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基金资助等文本信息。经初步分析,文献数量虽多,但质量参差不齐,近一半的数量属于政策性解读或论述企业家精神重要性和建议之类的研究,内容重复,分析价值不高。为防止文献数据过于庞杂对分析结果造成干扰,本文最终选择CSSCI来源期刊进行文章筛选,共收集有效文献1493篇。

三、 中国企业家精神研究知识图谱

1. 研究作者分析

对作者发文量进行统计,如图1所示。其中,南京大学经济学系高波教授发表了与企业家精神相关的14篇文章,主要关注江浙粤地区企业家精神,以及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企业创新、企业竞争力的关联性。其次是南京大学的赵曙明教授,共发文11篇,主要研究企业家精神与制度环境、组织变革、个人内在素质间的联系。同样发表11篇文章的是武汉大学的江春教授,主要探讨金融发展对企业家精神的促进作用,进而作用于经济增长。

通过VOSviewer作者共现分析,观察企业家精神研究领域的核心人物及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整体上,作者合作关系比较散乱,未形成明显的合作关系图谱。表明该研究领域的学者相对分散,合作关系不够密切。合作在5篇以上的仅有赵曙明、张敏、蒋春燕团队,李新春、何轩团队,苏敬勤、崔淼团队,杨勇、朱乾团队,除此之外,大多数研究者在企业家精神研究工作属于“临时团队”,未与其他学者形成长期合作研究关系。由此可见,目前中国企业家精神研究领域缺乏较强的领军人物和研究团队。导致该领域的学术联系不强,学术认可度较低,整体研究进展缓慢。加强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2. 发文机构分析

本文对文献的发文机构也进行了统计分析,获得研究机构发文数量。中国企业家精神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南京大学,共发表文献74篇;其次为中国人民大学,共发表文献54篇;最后是南开大学,共发文46篇。这三所高校在企业文化和企业创新研究领域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此外,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的发文数量与南开大学相差不大。而其他机构的文献发布量都不足40篇。进一步构建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图谱,如图2所示。从合作关系方面来看,部分高校之间形成一定合作关系,但没有形成完善的学术合作网络,缺乏能够处于中心点进而辐射周边的研究机构。

图2 机构合作图谱

3. 基金资助分析

对企业家精神研究的相关资助基金进行分析,统计每篇论文的资助情况。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四个国家级项目资助占到了近90%的资助比例。地方资助如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占据了较小的比例,这表明企业家精神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偏向于国家层面企业家精神的探讨,较少涉及到区域级层面的研究。总体上,宏观研究偏多,地区层面的实践研究偏少。

四、 中国企业家精神研究的热点分析

1. 文献关键词分析

通过VOSviewer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并按照年份进行区分,挖掘重要关键词的变化和时间维度的变化。图3展示了一些高频词的词语,“企业家精神”频次为581次,顺延往下的重要词语分别是“企业家”232次,“创新”57次,“经济增长”56次,“技术创新”44次,“自主创新”30次,“创业教育”29次,“中小企业”24次,“竞争优势”22次,“社会企业”22次,“影响因素”22次,“社会资本”22次,“创业”21次,“家族企业”20次,其余提取出的关键词频次均在20次以下。综上,企业家精神的相关研究内容呈现多样化、多视角态势,其与经济、管理、心理等多学科相互融合。

图3 高频词关键词

进一步对关键词的关联与聚类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企业家精神研究相关子领域扩展的丰富程度,通过词语间的自动聚类判断各子领域内容的更新速度和学科研究活力。结合词语出现频次和图谱内容,与企业家精神关联度较高的子领域包括企业家成长、创新、创业、教育、营商环境等多个方向。VOSviewer通过自动聚类,获得最优的聚类结果。这13个关键词的聚类结果代表了学者所认可的13个企业家精神研究子领域,如表1所示。

在这13个研究方向中,第一类是创新推动,在国有企业改革、新型工业化、政府干预、产业集聚等多重影响下,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第二类涉及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研究方法有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扎根理论,研究内容点包括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形成机理,以及某些因素形成的中介效应等。第三类关注的是家族企业,围绕企业家精神的代际传承、演化、配置等展开。第四类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优秀企业家的重要特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企业家要弘扬勇于创新精神,在技术上敢为天下先,做科技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第五类是从组织层面探讨企业家精神的影响,从个人层面的精神上升到团队或企业层面的组织文化。第六类关注的是创新创业教育层面,企业家需要参与相关的创业创新教育,提升个人能力。第七类是企业家成长方面,企业家的成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素质、企业的创新能力、社会的科技水平、企业转型等等。第八类是公司治理方面,学者们认为一个好的公司治理应该使得企业家精神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最具企业家精神的人能够掌控这个企业。第九类是社会企业家方面的研究,强调社会企业家要善于发现社会问题,并能够创造新的服务、新产品和新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第十类是研究人力资本,一般情况下,对企业家的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如各种激励)不一定会促进创新,只有当企业家的人力资本被企业家正确地利用时,才创造出财富。第十一类是产业发展方向的研究,在知识溢出的作用下,企业家精神激发了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产业集群,进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第十二类是以团队管理为主题的研究,企业家精神不单单是个人的表现,是一个群体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企业内部,一个好的管理团队能推动企业家精神发挥最大价值。第十三类是企业家精神培育的研究,企业家精神的塑造需要来自个人、企业和社会层面的培育,特别是在营商环境和制度环境方面的引导非常重要。

表1 企业家精神研究子领域

2. 基于时间维度的文献关键词分析

通过VOSviewer对关键词按照时间维度进行划分,自动生成四个阶段:1998-2004年,2005-2009年,2010-2014年,2015-2021年。

1998-2004年为中国企业家精神领域研究的初始期。这一阶段,中国学者主要针对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成长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提炼和分析,主要就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内涵、本质等基本问题进行分类和探讨。

2005-2009年为中国企业家精神研究领域的发展期。在此期间,中国学者对企业家精神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认识到了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源动力,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在塑造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众多学者围绕创新、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展开了讨论,为后续发展夯实了理论基础。

2010-2014年为中国企业家精神研究领域的高速发展期。这一阶段集中从宏观层面研究企业家精神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经济后果以及影响机理。众多学者以“区域经济”“社会责任”“产业聚集”为切入点,发现了企业家精神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上的主要路径。

2015-2021年为中国企业家精神研究领域的转型期。得益于各个学科的全面发展,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内容逐渐具体化,并且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背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向。学者们在理解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开始尝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产业集群、培育企业家精神等措施,将企业家精神的相关理论、作用机制运用到社会治理和意识形态建设上来,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学科价值,同时也彰显了企业家精神研究的时代价值。

由此可见,四个不同时期关于企业家精神的探讨是对该主题研究逐步细化与深入的过程。这与企业家这一群体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表明企业家群体在不断壮大,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并且,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改革开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政府干预”等重要词语体现了政策在不同时期对该研究的推动作用。

五、 中国企业家精神研究的未来趋势

1. 发文量分析

发文量能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1998年是企业家精神领域首篇文献发表的年份,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8年发表的文献数量近百篇,之后有小幅度下滑,维持在80篇左右。2016年文献发表数量首次破百,2019年成为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一年,为228篇。总体来说,“企业家精神”这一研究主题在中国的学术关注度逐年提升,吸引学者们的广泛兴趣,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领域不容忽视的重要研究话题之一。

2. 研究趋势分析

结合前文聚类得到的企业家精神研究的13个类别,本文采用主题挖掘模型(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LDA)计算每个类别在每个年份中的权重,运用MALLET软件运行LDA模型(Graham等,2012),从而计算出企业家精神的子类别在不同年份中的权重数值,借助热力图对不同类别的权重值进行直观展示,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各个类别的研究趋势

从图中可知,类别1(创新推动)、类别4(技术创新)、类别7(企业家成长)在企业家精神研究领域得到持续的关注,属于长期跟踪的热点领域。创新在引领方向、开拓市场、变革组织形式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技术创新,不但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展现了企业家的个人能力,促进了企业家的成长。创新在企业管理、企业组织变革、企业家成长等方面的影响机理仍然值得长期关注。

类别6(创业教育)、类别9(社会企业家)、类别11(产业发展)、类别13(企业家精神培育)在早期的研究中热度较低,但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这几个子领域,从如何培育、引导企业家产生企业家精神,肩负起社会责任等角度展开研究。

类别3(家族企业)和类别8(公司治理)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学者的集中关注,围绕企业的治理和家族企业的代际传递发表了很多成果,但在近几年热度有所下降。

类别2(研发方法和内容)和类别5(组织)在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处于一般热度,每年都会有少量研究涉及。类别10(人力资本)和类别12(团队管理)主要是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研究,热度较低。

综上,通过对企业家精神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本文把中国企业家精神研究的主要趋势归纳总结为六个方面。

第一,创新推动。创新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如引入开发一种新产品、发现产品新用途、采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开辟新市场等方面。优秀的企业家善于发现别人无法察觉的机会,善于协调利用不同的资源,善于通过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第二,技术创新。只有懂得随市场改变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获得永恒的生命。未来的研究需要探索如何培育企业家精神,引导企业家开展技术创新,一方面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国内竞争力,另一方面解决中国卡脖子难题。

第三,企业家成长。铸造企业家精神是优秀企业家成长的必由之路。企业家的成长受到个人、家庭、朋友、学校、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影响,哪些因素在企业家成长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哪些制约着企业家个人的健康成长,是我们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

第四,社会企业家。为社会发展尽责,不仅是社会对企业家的期盼,更是一名优秀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职责。未来的研究需要探究企业家在追求商业价值、创造社会财富中如何体现自身价值,如何平衡利润追求与回馈社会之间的关系。

第五,产业发展。企业家精神的塑造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之源。企业家精神推动了企业家的行为,行为中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推动着产业集群的发展。未来的研究需要界定企业家行为、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发展,在此基础上,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企业家精神驱动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机理。

第六,企业家精神培育。这是对企业家精神的正确引导,旨在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探索适合企业家成长的路径。未来可以结合地区实践,从个人、企业、社会三个层面研究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理,进而提出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路径。

六、 结论探讨与启示

企业家精神是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重点研究主题之一。1998—2021年间,中国企业家精神研究呈现良好发展的趋势,研究领域不断扩展、深层次问题凸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逐渐增多,这些都为后续研究铺设了扎实的道路。但是,中国在企业家精神研究上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学术合作方面,学者和研究机构缺少必要的合作和沟通;在基金资助方面,主要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为主,地方基金资助力度不高;研究方向较为全面,但是深度上有所欠缺。因此,在未来的企业家精神研究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学者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企业家精神的实践调查,完善以中国国情为背景的企业家精神实证开拓。在创新推动、技术创新、企业家成长、社会企业家、产业发展和企业家精神培育等方面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更加全面、系统地探索中国优秀企业家精神培育路径,使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够更加切实地服务于中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与企业治理的稳步前行。特别是,应该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要深入探索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通过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培育和大力扶持“专精特新”企业。

二是要深度探究企业家精神在推进创新中的作用机理和路径。在当前世界格局下,各国发展的动力就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中国强调“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优秀的企业家群体应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把企业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专家”。

三是要阐述好企业家精神在新时代国家发展新格局中的深刻内涵。当前中国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的要求。所有企业家都是这一新格局的设计者、建设者、参与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企业家群体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定不移地贯彻“两个毫不动摇”,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冷静分析形势,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坚持专业深化,战胜各种挑战,努力开拓创新,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是要探索出企业家精神培育的路径。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具备的“特殊技能”,是固化在企业家身上的无形要素,不仅体现为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且包含了对国家、对民族怀有的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企业家要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企业家精神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培养的综合性结果。通过重新审视企业家的重要地位、打造企业家的成长环境、营造包容企业家失败的环境氛围三个方面为企业家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依法治理、公平竞争、强化社会诚信建设打造良好的企业家竞争环境;通过帮助企业家树立应有的创业自信,加强支持与奖励,积极引导企业家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断提高自身层次和境界,进而培育出包含更高责任担当和使命追求的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拿出精神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