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BR+BAF组合工艺在城市混流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022-05-09刘黎明
刘黎明
(合肥市排水管理办公室,安徽 合肥 230001)
合肥市南淝河水体达标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建成区雨污混接整治时间跨度大,部分河道排口混流污水入河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河道边某雨水排涝泵站进水箱涵中仍有较多的混流污水,其在晴天直排入河,在雨天溢流到河道中,严重污染河道水质。为解决上述问题,城市排水管理部门在开展雨污分流工作的同时,在该雨水排涝泵站旁选址建设一座混流污水水质净化处理站,应用运行稳定、工艺可靠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处理混流污水,有效地控制了泵站收水区域内混流污水直排和溢流问题。
1 设计水质和工艺流程
1.1 设计处理水量和进出水水质
通过现场调查和水质连续监测,河道排口混流污水的平均水质如下:化学需氧量(COD)为180.23 mg/L,氨氮(NH3-N)为30.34 mg/L,总氮(TN)为35.83 mg/L,总磷(TP) 为2.91 mg/L,碱度为261.24 mg/L,pH=7.09。水样感观很差,呈黑色,有异味,悬浮物(SS)较多,无油脂,水量受雨季影响较大。依据上述现场调查与水质连续监测结果,结合排水主管部门考核要求,参照《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4/ 2710—2016)的表2 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1],确定该混流污水水质净化处理站的设计处理规模为10 000 t/d,设计进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
表1 工程设计进出水水质
1.2 工艺流程
通过水质采样检测分析,河道排口混流污水COD 浓度较高,取水点水质、水量波动大,且项目面临工期短、用地紧张、排放标准要求严格等情况。为确保出水水质达标,该混流污水水质净化处理站采用二级生化处理系统(一级MBBR,二级BAF)+一级物化处理系统(磁混凝)的组合工艺去除主要污染物,处理工艺流程为:进水→预处理→MBBR →磁混凝系统→BAF →达标排放。
该混流污水水质净化处理站设在泵站进水箱涵一侧,取水点设在箱涵截流井处,截流井设置潜污泵取水,然后将其提升至站内调节池,经机械格栅,拦截来水中较大的SS 及漂浮物。调节池出水提升至MBBR,填料通过曝气作用处于流化状态后可与污水充分接触[2],进而在池内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代谢分解,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和部分NH3-N。MBBR 系统出水提升至磁混凝系统,经过化学混凝、机械搅拌、加载沉淀、斜管分离等物化反应去除TP 和部分COD、SS,然后自流进入中间提升水箱。中间水箱提升泵出水进入BAF,因来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在MBBR 和前端物化系统去除,BAF 以硝化功能为主,在好氧条件下,通过滤料上附着生长的硝化菌的硝化作用,去除NH3-N和剩余有机物,出水达标排放至河道。
2 系统组成及工艺参数
2.1 一级生化系统(MBBR)
MBBR 功能为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和部分NH3-N。其设4 组12 格,每4 格为1 套MBBR 钢制箱体,共有12 套,箱体尺寸(长×宽×高)为16.0 m×3.0 m×3.5 m,体积为168 m3,水力停留时间约为4.84 h。系统选用Φ25 mm×12 mm 填料,配套罗茨风机和曝气器。在20 ℃的水温条件下,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表面有机负荷取5 ~15 g BOD5/(m2·d),表面硝化负荷取0.5 ~2 g NH3-N/(m2·d)。悬浮填料的填充率不大于反应池容积的2/3[3]。
2.2 二级生化系统(BAF)
BAF 共有5 套,箱体尺寸(长×宽×高)为16.0 m×3.0 m×3.5 m,水力停留时间为53.5 ~56.3 min(反洗时),滤速为2.0 ~2.1 m/h,滤料层填装高度为2.5 m。滤料材质选用人工陶粒,粒径为3 ~5 mm,比表面积不小于2×104cm2/g,孔隙率大于42%,满足《水处理用人工陶粒滤料》(CJ/T 299—2008)的指标要求[4]。
3 两级生化处理系统运行控制
3.1 MBBR 运行控制
3.1.1 挂膜
曝气系统及进水管保证完好畅通,并经清水调试合格。MBBR 反应池进水至出水口位置后,停止进水,在曝气的同时加入悬浮生物填料,填料填充率为0.3 左右。在此过程中,采用间歇曝气,培养生物膜。曝气2 h 停止1 h,夜间可采用连续曝气,但是减少曝气量。
运行24 h 后,连续进水2 ~3 h,再继续上述曝气。运行48 h 后,观察填料上挂膜情况,并加大进水量,延长进水时间,检查池内溶解氧(DO)状况,使其保持在1.5 ~2.0 mg/L。运行72 h 后,连续进水逐步达到设计要求,根据常规检查水质情况,7 d 左右达到预处理设计水质要求。
3.1.2 MBBR 参数控制
MBBR 运行时,主要参数有单位载体有机负荷、DO、pH 和温度等。对于单位载体有机负荷,当考虑硝化时,应采用较低的负荷值;当仅考虑碳类物质去除时,应采用高负荷[5]。MBBR 反应池中DO 控制在2~3 mg/L。MBBR 反应器内水温宜控制在20~38 ℃。MBBR 反应池内的pH 应维持在6.5 ~7.5。
3.2 BAF 运行控制
3.2.1 挂膜
BAF 启动采用接种污泥挂膜,闷曝前,先投加30%池容的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之后开始曝气。根据水质数据判断BAF 挂膜效果,夏季气温较高时,闷曝约1 d 即可按设计流量的20%连续进行挂膜,同时间歇曝气控制曝气量。
每天取单池进、出水做水质化验,当NH3-N 去除率超过80%时,进一步提升进水量,一般按设计水量的10%~15%逐步增加。该阶段每天至少取样检测出水水质2 次,当出水NH3-N 低于2 mg/L 时,挂膜成功,一般约需要6 d。
BAF 挂膜成功后,在满负荷运行阶段,由于池中已培养了良好高活性、足够数量的成熟微生物膜,池中曝气量调节至满负荷。此过程同步监测DO,控制曝气风机的运行,使BAF 内部的DO 保持在4 ~6 mg/L,出水DO 控制在3 ~4 mg/L。
3.2.2 反冲洗
BAF 运行一段时间后,随着滤料中截留的SS 增多和生物膜的增厚及脱落,滤池水头损失逐渐增加。当水头损失达到一定值时,必须对BAF 进行反冲洗。根据压力传感器反馈的滤池系统压力值,启动反冲洗程序,当监测到压力达到30 kPa 时,输出指令执行自动反冲洗。反冲洗流程为:降水位→气洗→气水联合洗→清水漂洗→放气。其中,气洗时间为4 min,气水联合洗时间为4 ~6 min,清水漂洗时间为6 min,反冲洗总历时为14 ~16 min。冲洗水量为208 m3/h,水冲洗强度为4.8 L/(s·m2),空气冲洗强度宜为20 L/(m2·s)。
4 实际运行情况分析
自建成投入运行以来,该混流污水水质净化处理站已连续运行26 个月(截至2022年2月7日),累计处理污水269 万t,日平均处理9 440 t,负荷率为94.4%。运行期间,排水管理部门对该站出水指标进行了99 次采样监测,其中达标98 次,超标1 次,总体满足水质稳定达标要求。出水的COD、NH3-N、TP 监测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投运以来出水COD、NH3-N 和TP 监测结果
经统计,进水COD 平均值为383.43 mg/L,出水COD 平均值为21.34 mg/L,COD 总去除率为94.44%;进水NH3-N 平均值为10.41 mg/L,出水NH3-N 平均值为0.32 mg/L,NH3-N 总去除率为96.92%;进水TP 平均值为6.02 mg/L,出水TP 平均值为0.06 mg/L,TP 总去除率为99.01%。通过对比以上数据,实际COD、TP 进水平均值均超过设计值,且变化幅度大,系统在运行期经受了负荷冲击,去除率满足且高于设计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COD、NH3-N、TP 总去除率对比
5 结语
本研究充分利用MBBR 工艺和BAF 工艺的特点,采用两级生化处理系统去除城市混流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NH3-N 和TP。该工艺具有项目占地面积小、工艺灵活、耐冲击负荷、出水水质观感好且稳定达标等特点,满足设计和监管考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