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以退为进”策略渗透 升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以高三“数列”复习为例

2022-05-09甘肃焦永垚

教学考试(高考数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通项常数区间

甘肃 焦永垚

“以退为进”是高中阶段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在解决复杂问题A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退”到他们有所认识且较为简单的问题B中,让学生真正认清问题的本质,从而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复杂问题A,这一过程可以简单地用如图所示的流程图表示:

高三数学复习教学要重视以退为进解题策略的渗透,这对学生而言,不仅是解题方法的培养,而且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升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1.重视“模型思想”渗透,在“以退为进”中“退”出境界,解的完美

“模型思想”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模型思想”不仅能为我们快速探明解题方向,而且还能有效简化解题途径.例如,我们经常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求和型不等式,这类问题的难点是学生不知道往哪个方向放缩或怎样放缩,但有一个目标是统一的,就是将不可求和的数列问题化为可求和的数列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地“退”,将问题“退”为一个学生所熟悉的数列模型,如等差数列模型、等比数列模型或能够裂项相消求和的数列模型等等,因此学生在熟练掌握一些数列求和模型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怎么“退”,往哪个方向“退”,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才能退出境界,解的完美.

【案例1】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3an+1.

视角一:“退”为一个等比数列

视角二:“退”为一个能“裂项相消”求和的数列

当n≥2时,

视角三:把求和问题“退”为比较两个数列对应项的大小的问题

策略1:执果索因,逆推探源

策略2:逆用累加法

2.理解问题的本质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退”出创新,“退”出精彩

常数列是在所有数列中属于最平常最简单的一类,对于一些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或数列求和的问题,只要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本质及数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将所求的数列的通项或前n项和“退”为一个常数列,这样不仅使问题变得简单,而且还“退”出了创新,“退”出了精彩.

【案例2】(2020·全国卷Ⅲ理·17)设数列{an}满足a1=3,an+1=3an-4n.

(1)计算a2,a3,猜想{an}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

(2)求数列{2nan}的前n项和Sn.

分析:(1)易得a2=5,a3=7,由此猜想an=2n+1,下面分析如何证明:

对于第(2)问,我们也可以尝试将Sn“退”为一个常数列.由⑴可得2nan=(2n+1)·2n,设bn=(2n+1)·2n,则

bn+1-bn=(2n+3)·2n+1-(2n+1)·2n

=(2n+5)·2n

=(2n+1)·2n+2n+2

=bn+2n+2,

即bn=bn+1-bn-2n+2,这样我们就找到了一个bn+1和bn的关系式,因为当n≥2时,bn=Sn-Sn-1,如果忽略bn=bn+1-bn-2n+2中的“-2n+2”,则有Sn-bn+1=Sn-1-bn(即数列{Sn-bn+1}为一个常数列),而“2n+2”为一个以2为底的指数式,我们将其“分摊”给等式Sn-bn+1=Sn-1-bn的两边,这个“分摊”也可以由待定系数法实现:

设Sn-bn+1+λ·2n+1=Sn-1-bn+λ·2n,则bn=Sn-Sn-1=bn+1-bn-λ·2n,与bn=bn+1-bn-2n+2比较可得λ·2n=2n+2,解得λ=4,于是Sn-bn+1+4·2n+1=Sn-1-bn+4·2n,且S1-b2+4×22=2,所以数列{Sn-bn+1+4·2n+1}是各项为2的常数列,则Sn-bn+1+4·2n+1=2,所以Sn=bn+1-4·2n+1+2=2+(2n-1)2n+1.

该题的两问分别为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第(1)问也可以先猜出通项公式后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第(2)问也可用学生熟知的“错位相减法”解决,但上述解法中我们都将所求数列“退”为一个常数列再解决,思维具有创新性,解答完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既如鱼得水,又势如破竹,而且这样的解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利用数学归纳法和错位相减法解决问题,结论虽然正确,但仅表现为具体解题的一招一式,思维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和简单应用的阶段,尤其对于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两种思维的差距就会明显拉大.

3.“退”到最原始的地方,才能看清问题的真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当从正面直接去解决有困难时,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特殊情况入手,一步一步进行尝试,抽丝剥茧,再坚持一步兴许就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有些复杂问题只有退到最原始的地方,才能看清问题的真谛.

【案例3】(2020·新高考Ⅰ卷(仅供山东使用)·18)已知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an}满足a2+a4=20,a3=8.

(1)求{an}的通项公式;

(2)记bm为{an}在区间(0,m](m∈N*)中的项的个数,求数列{bm}的前100项和S100.

分析:第(1)问比较简单,易得an=2n,下面来分析第(2)问.

该题很多学生的感受是“看不懂”,我们需要把学生引“退”到最原始能看懂的地方:

由于数列{an}为2,4,8,16,32,64,128,…,所以当m=1时,区间为(0,1],显然此区间中没有{an}的项,即b1=0.这一步就是那个“最原始而不失重要的地方”,把这一步认清了,看透了,问题的真谛也就显现出来了,再前进,思维就顺畅了:

当2≤m≤3时,区间为(0,2],(0,3],b2=b3=1;

当4≤m≤7时,区间为(0,4],(0,5],(0,6],(0,7],b4=b5=b6=b7=2;

当8≤m≤15时,区间为(0,8],(0,9],…,(0,15],b8=b9=…=b15=3;

当16≤m≤31时,区间为(0,16],(0,17],…,(0,31],b16=b17=…=b31=4;

当32≤m≤63时,区间为(0,32],(0,33],…,(0,63],b32=b33=…=b63=5;

当64≤m≤100时,区间为(0,64],(0,65],…,(0,100],b64=b65=…=b100=6;

所以S100=b1+(b2+b3)+(b4+b5+b6+b7)+(b8+b9+…+b15)+(b16+b17+…+b31)+(b32+b33+…+b63)+(b64+b65+…+b100)=0+1×2+2×22+3×23+4×24+5×25+6×(100-63)=480.

事实上,该题与高中所学知识没有多少联系,就是纯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像这样的题目,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这一完整的解题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品质得以升华.这样的以退为进,就是先足够地退到最容易看懂的地方,把最原始最基本的问题认清了,看透了,然后再一步步前进,直至认清整个问题的“庐山”真面目.正因为有了前面的“退”,才能更好地“进”.事实上,此题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一般情况:

当2k≤m≤2k+1-1(k∈N*)时,区间为(0,2k],(0,2k+1],…,(0,2k+1-1],b2k=b2k+1=…=b2k+1-1=k,共有2k+1-1-2k+1=2k个k.至于求和,只需利用学生熟悉的错位相减法就可以解决,本文不再赘述.对于这样的复杂问题,只有退到退无可退,才能看清问题的真谛.

猜你喜欢

通项常数区间
数列通项与求和
区间值序列与区间值函数列的收敛性
n分奇偶时,如何求数列的通项
巧求等差数列的通项
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低速增长区间
例谈高中数列通项求解的几种常见方法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
万有引力常数的测量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曲札芪苷的解离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