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早期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日常行为及自闭症状的影响

2022-05-09陈丽华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日常行为谱系自闭症

陈丽华

(韶关市第二人民医院,韶关,512000)

孤独症是临床常见发育障碍性疾病,又称为自闭症,属于一种先天精神疾患,目前临床针对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推测可能与感染、环境以及机体免疫等密切相关。孤独症患者发病后多表现出社交能力障碍、语言交流能力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等[1]。有研究已经证实,遗传学因素、免疫因素以及生化因素等均可能诱导孤独症的发生与发展[2]。孤独症的发生对患儿的生命质量造成较大影响,若未能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会导致终身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为沉重的负担[3]。目前,很多研究证实,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制定合理的早期干预方案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韶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5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早期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日常行为及自闭症状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韶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5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5.19±0.62)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6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5.15±0.57)岁。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 1)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孤独症谱系障碍相关诊断标准[4];2)患儿年龄≤12岁;3)患儿家属知晓本研究进展,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排除存在意识障碍,不能配合完成相关治疗及相关评估者;2)排除合并心、肾多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3)排除多次脑血管疾病或有其他严重心肺并发症者;4)排除病案资料缺失者。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模式治疗 对患儿开展每周1次院内心理教育,谈论患儿感兴趣的谈话内容,不断变化谈话模式。

1.4.2 观察组给予早期针对性干预治疗 观察组在患儿确诊后实施早期干预,对本组患儿进行生命质量、家庭氛围的评估。参考评估结果安排心理医生对氛围较差的家庭进行超过90 min的访谈,明确目前家长最关心、最困扰以及最需要改善的主要问题,根据患儿家属提供的信息对患儿进行1周1次,每次45~90 min的心理访谈,在访谈过程中打开患儿心扉,提高其自主交际能力。护理人员在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时需详细讲解疾病发生的具体原因及相关症状表现,减少家属紧张、恐惧感,避免患儿受家庭不良情绪氛围的影响;沟通过程中全程面带微笑,为患儿营造舒适、温馨的干预环境,避免其产生不良情绪或过激行为;与患儿交流时进行对视,引导其注意谈话对象眼神及表情的变化,增加日常交流频次。采用系统性家庭心理教育模式,将患儿家庭看作一个独立的系统,使患儿及其家属均能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关系。根据患儿具体心理状态水平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如加强日常交流、外出玩耍等特殊性干预措施,及时消除其抑郁、睡眠障碍等负性情绪,最大程度提高家庭功能与生命质量,构建和谐家庭氛围;积极引导患儿家属予以患儿信心与鼓励,保证其病情稳定改善。

1.5 观察指标 1)采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量表)评估2组患儿行为表现[5],该量表评价项目共6个,包括:a.喜欢长时间自我旋转;b.学会一件简单的事,短时间内忘记;c.经常没有接触环境和进行人际交往的要求;d.往往不能接受简单的指令(如坐下、来这儿等);e.不会玩玩具等(如没完没了地转动或乱扔物品);f.视觉辨别能力差(如对某种物体的大小、颜色或位置等辨别能力差)。上述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0分无症状,1分症状轻微,2分症状明显,3分症状较严重,4分严重;2)采用心理教育评估量表第3版(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 Third Edition,PEP3)评价2组患儿症状严重程度[6],量表评估项目共57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0分无症状,1分症状轻微,2分症状明显,3分症状较严重,4分严重。量表总分越高,表明患儿自闭症状越严重。

2 结果

2.1 2组患儿ABC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儿ABC量表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BC量表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ABC量表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儿PEP3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儿PEP3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EP3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PEP3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类临床极为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临床针对该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现阶段多以教育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诸如应用行为分析法、结构化教育法、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法等方式改善患儿自身的语言功能,但这些教育模式均可能忽视患儿自身情绪变化以及对教育方案的耐受性,最终导致病情反复,进而增加家庭负担[7]。有研究发现,及早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制定合理性、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患儿日常行为及疾病状态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能够促进和谐家庭关系的构建,临床应用效果较好[8]。

本研究主要评估对早期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价值,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经早期干预后ABC量表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及早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儿日常行为。分析原因:本研究所采用的各项干预措施均是针对患儿自身的情况个性化制定,充分保证了干预行为的合理、可行性,日常生活中对患儿行为进行正确引导,给予患儿更多的陪伴与交流,进而避免了患儿情绪异常的情况发生,及时纠正患儿极端行为,最大程度改善了患儿的异常行为。有研究表明,与正常儿童相比,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家属面临着更大的育儿压力,患儿发病后家属可能出现否认病情、惶恐无助、无法积极进行日常行为改善训练等表现[9-10]。父母的消极情绪不但会对患儿造成较大的情绪负担,还会直接威胁到家庭整体氛围与治疗的环境。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干预后PEP3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实施早期干预对患儿自闭症状的改善有积极作用,既往研究发现,儿童自闭症状与家庭氛围及自身消极情绪密切相关[11]。本研究所采用的干预措施主要参考了患儿心理状态进行制定,在促使患儿学习交流行为的同时稳定了患儿心理情绪的变化,避免了负性情绪产生;除此之外,本研究在对患儿实施相应干预的同时,心理医生还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家庭构建和谐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善患儿及其家属的情绪,优化家庭氛围,最终改善了患儿的自闭症状[12]。总的来说,考虑到我国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干预模式与方法起步较晚,对疾病相关知识与干预方法的掌握程度较低,早期干预仍需以护理人员为主导[13],而各项干预措施的实施则应从其家庭方面开展,从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协助维护家庭良好关系,树立家庭成员战胜疾病的信心[10]。

综上所述,早期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实施可有效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日常行为表现及自闭症状,在一定程度构建了家庭和谐关系,促使患儿病情持续性稳定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日常行为谱系自闭症
神族谱系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春秋》公羊学胡毋生师授谱系补证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陕西现当代文学的谱系与基因
厦门推“爱心胸牌”关爱自闭症人士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的影响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