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症状与睡眠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2022-05-09谢丽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障碍患儿评分

谢丽娟

(韶关市第二人民医院,韶关,512000)

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和心理学的发展,孤独症疾病的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1]。孤独症患病以儿童为主,属于较为严重的神经发育迟缓。从婴儿期到幼儿期,都存在一定的症状[2]。主要表现为沟通障碍、异常动作、社交障碍和兴趣狭窄[3]。这些患儿通常伴有精神障碍,易出现睡眠问题,严重影响其正常社交。作为孤独症患儿的主要症状,睡眠问题始终是困扰患儿父母的难题[4-5]。有研究表明,50%~80%的孤独症患儿存在睡眠问题,这些睡眠问题会引起更多其他问题,影响预后。本文主要探讨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症状与睡眠情况的相关性,旨在为改善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症状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韶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孤独症儿童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韶关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正常的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42例,女8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5.24±2.09)岁。对照组中男43例,女7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5.13±2.17)岁。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观察组患者纳入标准:1)均符合《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中孤独症的诊断标准[6];2)病历信息完整;3)父母或监护人知情同意。对照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3~6岁;2)身体健康,无明显疾病;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神经或精神疾病;2)伴其他可能影响睡眠结构的疾病;3)因诸多原因无法配合本研究。

1.4 研究方法 1)采用儿童睡眠情况问卷调查表对所有儿童的睡眠情况进行调查,其中包括入睡困难、入睡前烦躁、入睡前需拍抱、睡眠不踏实、间断性睡眠、梦游、梦魇、夜惊、睡眠打鼾、遗尿、睡眠呼吸暂停低气综合征、口呼吸、睡眠出汗等,统计2组上述症状的人数。2)对问卷调查中患儿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调查,自制调查问卷,包括入睡困难、入睡前烦躁、入睡前需拍抱、睡眠不踏实、间断性睡眠、梦游、梦魇、夜惊、睡眠打鼾、遗尿、睡眠呼吸暂停低气综合征、口呼吸、睡眠出汗等13个症状,按照0~100分记录,分数越高提示患儿症状越严重。3)调查2组儿童的不良行为因子,自制调查问卷,问卷分为9个行为因子:抑郁、社会退缩、体诉、多动、攻击、违纪、交往不良、强迫性、分裂样,按照0~10级评分标准,10分代表睡眠质量差,1分代表睡眠质量好。4)对孤独症儿童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父母情况、分娩情况等。

2 结果

2.1 2组儿童出现睡眠症状人数比较 观察组出现不良睡眠症状人数多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儿童出现睡眠症状人数比较

2.2 50例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症状与睡眠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将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症状作为因变量,将表1中的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症状与睡眠情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症状与口呼吸、睡眠出汗存在相关性(均P<0.05)。见表2。

表2 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症状与睡眠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2.3 2组儿童睡眠症状评分比较 2组儿童13项睡眠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2组儿童睡眠症状评分比较分)

2.4 2组儿童行为因子评分比较 2组儿童抑郁、社会退缩、体诉、多动、攻击、违纪、交往不良、强迫性、分裂样等行为因子评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2组儿童行为因子评分比较分)

2.5 孤独症儿童睡眠障碍单因素分析 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关系、家族精神病史、新生儿窒息史、新生儿体质量与孤独症儿童睡眠障碍的关系密切,可能是孤独症儿童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5。

表5 孤独症儿童睡眠障碍的单因素分析[例(%)]

3 讨论

潘秋飞和张宇[7]研究发现,1至3岁的孤独症儿童的睡眠问题与许多因素存在相关性。在隐性时期应尽快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临床诊断,并应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以改善儿童的睡眠状况,从而减少疾病对儿童及其家庭生活的影响。何丽娟和姚晓波[8]研究的单因素分析表明,孤独症儿童的亲子关系正常占比小于正常儿童;有窒息史、黄疸史和家族精神病的儿童占比显著高于正常儿童。以孤独症儿童是否出现睡眠障碍作为因变量,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结果表明孕期药物使用史、窒息史、新生儿黄疸和家族精神病是孤独症儿童睡眠障碍的高危因素。

韩盼盼等[9]在控制了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之后,分析了孤独症儿童的睡眠习惯问卷评分与尿中6-羟基硫酸褪黑素水平间的相关性,即褪黑素6-羟硫酸盐的含量越低,孤独症儿童的睡眠问题越严重,这主要是由于睡眠抵触(例如无法自行入睡等),睡眠焦虑(例如害怕黑暗等),异态睡眠(例如夜游症等),睡眠呼吸障碍(例如打鼾等)和日间困倦(例如白天活动中容易疲劳和嗜睡)的症状更为显著。在对年龄和性别等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后,对照组儿童的6-羟基硫酸褪黑素水平与睡眠习惯问卷总分和异态睡眠明显负相关,孤独症组的相关系数大于对照组,即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评分与孤独症组中6-羟基硫酸褪黑素水平的相关性强于对照组,表明孤独症儿童的睡眠问题可能与6-羟基硫酸褪黑素的分泌减少存在相关性。

在考虑了体内和体外许多其他潜在的影响因素后,异常的睡眠结构仍表明与孤独症存在紧密的关系[10]。对于异常的睡眠结构,建议进行有效的干预以缩短儿童的睡眠潜伏期并减少其夜间醒来的次数[11-12]。对于存在睡眠抵触的患儿,可调整入睡时间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例如帮助患儿入睡前做一些放松的、利于入睡的活动,其中有洗澡、换睡衣、讲故事等[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睡眠问题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症状与口呼吸、睡眠出汗存在相关性,提示孤独症儿童与睡眠障碍存在一定的关系。孤独症儿童的睡眠障碍与其孤独症症状存在较大的相关性,患儿父母及医务工作者应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及时治疗,可从其睡眠问题入手严密观察其心态变化,阻遏孤独症症状的持续恶化。本次调查显示,父母关系、家族精神病史、新生儿窒息史、新生儿体质量可能是导致孤独症儿童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2组儿童13项睡眠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抑郁、社会退缩、体诉、多动、攻击、违纪、交往不良、强迫性、分裂样2组评分比较,观察组均较高,可见孤独症儿童临床症状与睡眠情况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孤独症儿童的睡眠情况与其孤独症症状存在较大的相关性,睡眠质量越差的儿童,其症状评分与行为因子评分越高,二者正相关,可通过家庭对儿童个人心理方面开展预防和治疗。

猜你喜欢

障碍患儿评分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