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鳖淡水池塘高效生态混养试验

2022-05-09王素芬

科学养鱼 2022年4期
关键词:饵料水体水质

王素芬

(聊城市东昌府区农村工作服务中心,山东 聊城 252000)

中华鳖肌肉蛋白质含量高、微量元素丰富、味道鲜美,还可增加人体免疫力,深受消费者喜爱。笔者在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鑫祥养殖家庭农场实施了中华鳖池塘高效生态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

试验场环境安静,交通便利,电力条件良好。养殖池塘3 口,共25 亩,水深1~2.5 米,水质良好,排灌水方便,进排水设施分开。池底不渗漏,保水、保肥性能较好,底泥深度保持在10~15 厘米。为防止中华鳖逃跑,进排水管孔用铁丝网堵住,并在池塘四周设置50厘米以上的防逃墙。

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清塘消毒。春季修整池塘结束后,在苗种放养前2~3 周用漂白粉5~10 千克/亩进行清塘。首先将池水排至5~10厘米,在池底四周挖几个小坑,在坑内将漂白粉加水溶解后立即全池泼洒,然后用铁耙将塘泥耙动一遍,使淤泥与漂白粉充分混合;待残毒消失后(3~5 天)放水洗池,7~10 天排干,在阳光下曝晒5~7 天,彻底杀灭敌害生物和鱼类寄生虫、病原菌。

(2)搭建饵料台与人工鳖岛。饵料台用水泥板搭建而成,每亩2~3 个,固定在鳖池四周。饵料台露出水面30 厘米,有一定的坡度,便于鳖爬到上面摄食。为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池塘内搭建了人工鳖岛,一是便于中华鳖爬上晒背和休息,二是周围移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总覆盖面积占水面的40%左右。

(3)品种选择。选择规格整齐、无伤残、体质健壮、裙边宽厚、腹部白中带黄、背甲黄绿色的稚鳖,规格为300~500克/只;选择体形正常、溯水性强、鳞鳍完整、无疫病的鱼种放养,规格为200~300克/尾,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时间一般为5~20 分钟。放养时间为4 月中旬,放养前后的水温差不得超过3℃。

(4)放养数量。放苗选择晴好天气进行,亩放养幼鳖300~500 只、鲢鳙等滤食性鱼100~200尾、草鱼80~100尾,另外在3-4月,每亩投放活螺蛳100~200 千克、抱卵青虾或仔虾5~8 千克,为中华鳖提供喜食的天然活性饵料。苗种放养情况见表1。

表1 苗种放养情况

二、养成管理

1.水质调控

科学控制水位,保持水质清新,要定期注水、换水,使池水透明度维持在30 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及时控制藻类过量生长,防止水草老化和死亡。定期泼洒生石灰10~15 千克/亩进行消毒,每月泼洒1~2 次,也补充了中华鳖健康生长所需要的钙质。池水pH 高时,不要使用生石灰。养殖中后期,随着池塘负载量的增加,特别是高温季节耗氧较多,合理开启增氧机,做到“三开两不开”,防止泛池。7 月随着投喂量的增加,水质逐渐变肥,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枯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可交替使用,光合细菌每8~10天泼洒1次,枯草芽孢杆菌每12~14天遍洒1次。水体透明度大于50 厘米时,应及时进行施肥,少量多次,通常每8~10天施用1次,促进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繁殖,改善鳖的隐蔽栖息条件,减少相互撕咬。

2.饵料投喂

鱼饲料投喂量为吃食性存塘鱼体重的3%~5%,以1~2 小时吃完为宜。每天投喂2~3 次,投食时间为上午9 时、下午3-4 时。螺蛳、青虾为中华鳖提供了天然的高蛋白质饵料,同时要投喂高蛋白质和较高钙质的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为存塘鳖体重的8%,傍晚投喂量要占日投喂量的60%~70%;养成稚鳖定时、定点摄食的习惯,但中华鳖喜欢夜间活动,每天傍晚一定要投喂1 次。4-5月和10月,每天投喂1~2次;6-9月,水温适宜,中华鳖的消化吸收能力大大增强,每天投喂2~3 次,使其快速生长。投喂量以投喂后2 小时吃完为宜,但应根据当时的天气、水温、水质、中华鳖的摄食、有无疾病等情况灵活掌握。

3.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重于治”的原则,每月用生石灰10~15 千克/亩化浆全池泼洒,进行消毒、杀菌、调水。在饲料中拌入维生素、矿物质、光合细菌,制成药饵投喂,每月1 次,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病害。在养殖过程中,合理用药、科学用药、不滥用药,优先采用中草药及健康、高效、低毒、无残留的药物治疗病害,严格控制化学药品的施用量和使用次数,减少化学药物对水体的污染。

4.日常管理

养殖巡查是一项重要的日常性工作,一般每天早、中、晚巡塘,查看天气、水质、鱼鳖活动和防逃设施是否损坏等情况,特别是黎明时水温低,水中含氧量最少,检查有无浮头、病鱼、死鱼等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生产记录。同时要注意防病、防大风、防暴雨逃鳖。另外,根据中华鳖的生活习性,必须保持安静的周围环境,尤其要减少池中拉网次数,防止对鳖的惊扰。

三、养殖效益

经过两年的实施,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养殖结果,收获情况见表2。

表2 试验收获情况

鱼鳖高效生态混养池共起捕优质生态商品鳖8087 千克,产值646960 元;鲢鱼2973 千克,产值32703 元;鳙鱼2955 千克,产值41370 元;草鱼3716千克,产值52024元;中华鳖平均单产为323 千克/亩,鱼平均单产为386 千克/亩。总产量达到17731 千克,产值合计773057 元,单位产值30922元/亩。成本434300元(苗种147050元、饲料240580 元、塘租25000 元、其他21670 元)。总效益为338757元,亩均效益达到了13550元。

四、分析与讨论

1.池塘多品种立体混养

利用不同水产养殖动物的栖息空间、生活习性、食性等不同的特点,中华鳖以底栖生活为主,鲢鳙鱼、草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在不同水层进行立体综合混养,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和饵料资源。中华鳖用肺呼吸,经常在水的底层和上层活动,促进了上下水体的循环,增加了水体的含氧量。中华鳖残饵、粪便的氮、磷、钾等含量较高,可培肥水质,为浮游生物繁殖提供养料,被鲢鳙等滤食性鱼所利用,转变成鱼肉产品。池塘中投放螺类等底栖动物,不仅能滤食底层有机质、改善底质与水质,而且还是中华鳖适口的活体天然饵料。中华鳖不会伤害健康的鱼,能吃掉病鱼或死鱼,因此鱼鳖混养还可以起到防止病原体传播和减少鱼病的作用。

2.搭建了人工鳖岛,合理移植水生植物

人工鳖岛便于中华鳖在风和日丽的天气爬出水面“晒背”。“晒背”时太阳紫外线不但可以直接杀灭中华鳖体表病原体,还可加速体内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抗病力;池塘中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有机物质和氨氮、硫化氢等,起到水体净化作用,减少了中华鳖和鱼虾病害的发生,减少了药物投入,提高了水产品质量;种植的水生植物还为草鱼提供了鲜嫩的蔬菜,减少草鱼配合饲料的投喂量,节约了养殖成本。

3.微生物制剂的合理使用技术

微生态制剂中的微生物将池塘养殖水体底部积累的残饵、排泄废物和动植物残体以及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硫酸盐等,提高水中溶氧量。池塘每15天使用1次微生态制剂,对于池塘水质起到了显著的改善作用,养殖池塘水色变得更加嫩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减少了鱼的发病率和养殖用水排放量。使用微生态制剂不仅能净化水质,还能为单胞藻类的繁殖提供营养,有利于藻类的繁殖、生长,从而促进滤食性鱼的生长,增加了池塘产量。

4.综合生态防病技术

在养殖过程中,以生态防病为重点(合理的多品种放养模式,种植水生植物,合理投喂与专用配合饲料应用,科学施用微生物制剂等),将病害防治和养殖池水体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有利于养殖动物健康生长、增强养殖动物抗病能力、控制病原滋生蔓延的生态环境,控制或减少了病害发生。

总之,中华鳖淡水池塘高效生态混养模式,最大化地发挥了池塘的潜力,充分利用了水域生态空间和水域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养殖产量有了显著提高,还大大改善了养殖水环境,减少了疾病发生,降低了养殖用水排放量,达到了节能减排、增加产量和效益的目的。

猜你喜欢

饵料水体水质
香饵
香饵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第三讲 为鱼挑食,更考验耐心
秘制饵料
水质的年轮——读《时光的年轮》
观水色,辨水质
观水色,辨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