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科技形象的国际传播路径与启示

2022-05-09周敏张雅惠

对外传播 2022年1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日本

周敏 张雅惠

【内容提要】二战结束后,日本科技在短短几十年中获得飞跃性发展,同时成功建立并向世界输出了科技强国的形象。本文对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科技发展史进行梳理,通过分析其科技领域的大事件,归纳出日本借助高频媒介事件、采用多主体传播路径、活用社交媒体平台等方式对外传播其科技形象,最后为中国传播科技形象、讲好科技故事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科技传播 对外传播 国家形象 日本

科技既是国家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在航天科技、医疗科技等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走在世界科技前沿,但也存在科技水平与科技形象不同步、科技强国形象不突出等问题。中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50年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①要达到这个目标,科技实力是基础前提,对外传播则是助推方式,因此,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对外科技传播、打造国际性科技形象十分重要。国际传播格局长期呈现“西强东弱”的局面,而新冠肺炎疫情又进一步加剧了传播领域的意识形态化,当下国际社会中中国面临的传播环境更为严峻,这也对对外科技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本是少有的成功输出科技形象的亚洲国家,因此,研究日本科技的国际传播路径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科技发展历史梳理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科技在短短50年中飞跃发展,整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战后至20世紀70年代的科技转型期,日本初步建立起科技发展的民用化方向;第二时期是20世纪70至90年代的科技飞速发展期,日本开始向世界输出科技强国的形象;第三时期则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日本科技向高新技术和信息化产业转型升级。

(一)20世纪50至70年代:战后科技转型期

二战后,美国以“解除日本武装使其非军事化”为目标,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革,引导日本科技由战前以军事科技为主导的结构向民用化方向转型。为尽快恢复日本经济,日本政府采取了“重经济、轻军备”的发展战略,进行了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同时,日本民间对家用电器的市场需求大幅提升。在这一背景下,大批战时从业于军工生产的科技人员转向民生用品生产。

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日本开始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的口号就是这一时期日本的真实写照。②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为摆脱过去依赖引进外来技术的科技发展体制,科技政策的重点转移至消除技术差距与自主开发技术上。通过对他国技术的模仿与改良,日本快速实现技术产业化和商业化,并在改良过程中发展本国的科研力量、建立国有品牌,为之后日本技术进一步产业化以及国产品牌的出口奠定了基础。

(二)20世纪70至90年代:科技飞速发展期

1970年,大阪承办日本第一届世界博览会,首次向世界展示了日本战后科技发展的成果,其中展出的多项民用科技在世博会后逐步普及。

20世纪80年代初,石油危机爆发,日本科技和经济发展遭受了极大打击,加之环境破坏日益严重,这些因素促使日本科技向找寻“替代能源”发展,如1974年开展的“阳光计划”,致力于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再如1978年的“月光计划”,致力于研究节能技术。③之后,节能减排技术被应用于发动机开发,使日本造小型汽车成功打入世界市场。1980年,日本正式提出“技术立国”方针,民用型技术进一步发展,知识集约型产业占比提升,到80年代后期,日本已成为了亚洲科技发展的领军国家。

(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向信息化的再升级

20世纪90年代后,面对美国掀起的信息技术革命,日本科技开启了信息化转型升级。同时,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科技政策创新与改革,提出要重视基础研究和独立创新精神的培养,以确保日本在世界范围内的科技优势。但这一时期,日本国内批判“科技实力衰退”“科研投入不足”的声音屡见不鲜,且日本的信息化转型并不成功,电子支付、互联网产业等处于落后状态,随着周边国家的科技崛起,日本的科技地位受到了更大的挑战。

二、日本科技形象的对外传播路径

通过分析上世纪日本战后至今的科技领域政策大事件,日本科技形象的建立及对外传播路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高频媒介事件助推科技形象展示

媒介事件是指某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策划并执行,以大众媒体为传播渠道,向受众进行有目的的传播的过程。其包括提前策划和事前宣传,从而为媒介事件造势,使其在正式“表演”之前就获得知名度。日本科技传播的过程中,媒介事件是科技形象传播的重要开端,其中,东京奥运会就是典型的媒介事件。

作为体育性媒介事件,奥运会是“竞赛”“征服”“加冕”三种媒介事件的脚本共同存在的典型。④1964年,日本东京首次承办奥运会,在美国的协助下,日本实现利用全球卫星进行比赛直播,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高速铁路技术所震惊,日本科技在交通方面取得的成绩首次展现在世界面前。2020年东京奥运会,日本试图进一步借助奥运赛事传播科技形象:内阁府出版了东京奥运会科技简介手册,NHK、朝日新闻、产经新闻等大型报业集团的国际版块对应用于奥运会的技术进行了多篇幅报道。从日本为科技奥运所做的宣传准备中可以看出,日本积极借助影响力大、全球性强的媒介事件进行对外传播。

除去体育竞赛,以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为代表的科技展示会也是典型的媒介事件。明治维新后,国际化成为了日本的基本国策之一,此时日本制造业已经开始腾飞,但国际影响力仍然有限。世博会作为国际交流的盛会,是一个全球性的场所,是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舞台,因此,展示、宣传、塑造国家科技形象成为了大阪世博会的重要目的。

1970年,大阪承办日本第一届世博会,展示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注重展现日本的经济、科技实力,以建立科技强国形象。日本从1964年起就开始正式筹备世博会,这一重要媒介事件经过了事前的精心策划,包括专门设立日本世博会协会、严格筛选出展企业,并且开幕式和闭幕式都邀请到了全体皇室成员参加,从而达到最大曝光度。大阪世博会共设立32个日本场馆,其中,日本馆与地方自治体馆主要展示日本历史及文化,而两个公共企业体与28家民间企业馆则全部用于展示日本战后产业技术成果。展出技术包括电梯、电动车、智能马桶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科技,并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普及、应用于人类生活中。⑥

世博会中,日本的科技形象主要依赖两方面的传播,其一是以报纸和电视直播为主的大众媒介,此时日本电视技术发展成熟,可以通过卫星实现全球直播;其二是赴日参观者的亲身体验,在上海世博会举办前,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参加人数最多,达6400万人,其中外国游客接近200万人。日本政府积极安排日本家庭为外国游客提供住宿,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报道和外国游客“口口相传”式的传播,世博会使日本的科技形象实现成功的对外输出。

媒介事件具有表演性,科技展示会是日本展出本国科技实力、构建科技形象的绝佳舞台,它对塑造公众的历史记忆、意识形态以及改变对当前社会的认识影响巨大。为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打造、输出本国科技形象,日本的科技展示会保持着极高的举办频率。自1970年以来的11届世博会,日本承办了5届,其中还包括1985年于筑波举办的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完全以科技展示为内容。在世博会之外,日本还创办了由文部科学省主导的Society 5.0展示会以及由经济产业省主导的NET ZERO技术展示会⑦,二者均为日本最新科技成果的展出和推介。Society 5.0展示会明确提出了“面向世界的传播企划案”,特意将展示地点设立在外国游客集聚的东京塔下,从而将“日本最尖端的科技向国外各个方向持续传播”⑧,以深化日本科技力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在高频媒介事件的助推下,几乎每一项重要的日本科技成果都得到了展示和传播,科技发展与科技展示实现同步推进。

(二)多主体协同优化科技传播效果

在国际传播中,受众对于官方传播常带有刻板印象,认为其政治色彩、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因此在对外传播中实行官、企、民三方共建有利于抵消受众对单一官方宣传的不信任感。纵观日本科技对外传播的过程,科学家、非官方科技组织、企业和国家四方合力,面向差异性受众、采取优势性措施、发挥特色性作用,多主体协同提升科技对外传播效果。

在外务省主导下,日本于2015年开始实施国家品牌传播计划。该计划将具备传播力的各领域专家向海外派遣,通过开展演讲、举办研讨会的形式,面向国外科学家以及对日本科技感兴趣的个人,介绍日本科技、文化,促进对日本的理解。例如,面向澳大利亚、波兰的3D打印技术介绍、面向以色列的物联网技术讲演会等,均是通过日本科学家的个人宣讲和两国间科学家的交流研讨推动日本科技成果的向外推介。⑨

近年来,日本的非官方科技组织、科技协会逐渐成为传播主体,组织机构不再单纯地担任“被传播”的角色,而是主动成为传播者。1996年,日本成立以大学和科研组织为主体的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并从2003年起在该机构实施国际科技合作促进项目,与其他国家的科技组织召开研究集会。日本科學技术振兴机构还创设樱花科技项目,专门面向中美两国青少年,以尖端科技体验、诺贝尔获奖科学家讲座等形式介绍日本科技,从而“改善国外青少年对日印象,促进研究机构国际化”⑩。

为提升科研机构传播能力,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与科学技术宣传研究会共同创办了国际科学宣传实践课程,参加者主要为日本国内的大学或研究机构所属的宣传负责人。11该课程从国际社会的视野出发,探讨日本科学宣传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新闻的写作和发布方法、科学家和海外媒体的关系构建等内容,从而提升科研机构的自我宣传、对外传播能力。

企业是日本科技对外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一方面,日本科技的产业转化率极高,另一方面,企业是日本科技研发的重要主体,以民用型技术为主,涉及相机、家用电器、医疗等多个领域。在此前提下,产品的全球化营销本身就是日本科技的对外传播,实现了民用科技打通受众市场、企业带动科技传播。在2019年上海承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松下、日立等品牌纷纷出展,设置气候站、物联网等科技展台,同时,各品牌促进市场化营销,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推广。加之日本品牌素来强调其国产性,时刻为品牌打上日本标签,借由企业推广和产品出口的链条,受众接受、购买日本的科技产品,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接受着日本的科技传播。

国家仍然是日本科技传播的重要主体,对传播起到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日本科技外交政策提出,要积极运用国际化的正式场合开展宣传。例如首相、天皇等国家形象代言人应该在权威科研机构和重要外交场合宣传本国的科技理念,外务省应定期召开与科技相关的国际会议为宣传创造机遇。为此,日本外务省专设科学技术外交推进会议12,同时鼓励政府官员、驻外大使在国际性期刊杂志上撰写文章以阐述本国的科技外交和科研成果。13另一方面,日本外务省认为要通过科技交流项目直接向国外民众宣传,其中以SATREPS项目为代表的科技援助项目就是向他国民众宣传日本科技力、展示科技形象最为直接而有效的方式。在推进科技外交的过程中,日本积极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通过科技外交实现科技传播,在面临全球性课题的当今国际社会中,将日本的科学技术推向外交舞台正在展现出新的广度。

(三)活用社会化媒体提升传播广度

新媒体平台打通了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间的分隔。过去,日本的科技类账号多通过官网、博客的形式面向本国民众进行宣传介绍,而现在随着推特、脸书等平台的发展,一个账号自设立起就自然地以世界为传播对象,媒体平台自带的翻译功能也大幅提升了传播效率。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科学技术传播的信息共享程度高,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科技传播的内容不像传统的官方网站那样需要经过严格的内容审查后才能够发布,其传播语言更具自由度、随意性和亲和力,同时,社会化媒体平台提升了受众的自主性,使其在接受科技传播的过程中也可能成为再传播的主体。

科技发展瞬息万变,时效性成为了科技信息的重要特征,要防止科技信息失去价值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其向外传播。以推特这一国际化的社交媒体平台为例,日本文部科学省开设了“文部科学省”“文部科学省情报大厅”和“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三大账号,其中,“文部科学省”拥有45万关注者,每一条推文都保持着稳定的转评数据,推送的内容包括科技会议、重大科研成果以及每月的文部科学广报杂志。“情报大厅”和“研究所”账号则用于及时推送各大机构、高校的科研成果展示信息,其更新保持着一天三至五条推文的较高频率,保证了科技信息传播的及时性。除此之外,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日本科学技术联盟等独立科研机构均开设官方账号,将复杂的科研成果转述为280字内的推文来进行自我宣传和对外传播。通过推特平台的相关账号推荐和官方账号间内容的相互转评,形成了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整合性传播力量。

日本知名新闻机构的科技板块也是推特平台中的重要传播者。如NHK新闻的科学文化板块、读卖新闻的科技板块,它们拥有更成熟的话语体系和传播能力,通过对科技新闻的编辑、搬运,高效推进日本科技内容的传播。上文提到的日本国家品牌发信事业也在Instagram开设了官方话题页,希望借此鼓励宣讲的本国科学家、参会人员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活动内容的再传播。

民间力量同样通过新媒体积极展示着日本的科技形象。日本外务省在国际交流基金企划中提出,鼓励外国社交媒体用户生产日本内容、传播日本故事,为此举办了交流会、赴日参观等活动。现在,在微博和抖音平台,我们可以时常看到在日华人、日本博主对日本文化、科技等内容的介绍,日本科技正在借助图、文、声、像相结合的多元传播形式向外传播。

三、日本科技的国际传播之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在航天、高铁、医疗等尖端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科技成果,但在国际社会中,中国的“科技强国”形象并不突出。这一背景与日本战后所面临的处境较为相似,即科技水平与国际科技形象不对等,需要提升科技传播能力、将科研成果向外推介,从而树立起科技强国的形象。因此,日本科技的传播经验对中国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总结分析上述日本科技形象的国际传播路径,中国的科技传播在未来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借力国际性媒介事件,展现科技形象

以博览会、奥运会为代表的的重大媒介事件具有极强的对外宣传能力,从1970年以来的五届世博会到高频化的科技展示会,日本正是抓住了策划全球性媒介事件的契机,获得了展示国家科技形象的窗口。

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八分钟中,中国打出了“科技奥运”的旗号,中国抓住这一机会全面展示科研领域的丰硕成果,加强和世界各国媒体、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其一,加强科技和奥运的融合程度,在奥运村、奥运赛场上体现科技元素;其二,积极与国际媒体合作,借助国际渠道发声,通过发挥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让科技报道成为奥运报道的重要内容,重新建构和积极有效地传播中国的科技形象,不仅让科技赋能冬奥会,更让冬奥会赋能科技。

除去现有的国际性媒介事件,中国还可以自主创办科技类展示会,以对外传播为重要目标,例如以智库及高校为主体,促进最新技术的对外推介,以企业为主体,促进科技产业化以及科技产品的出口。

(二)鼓励多元化传播主体,淡化官方色彩

纵观日本的科技传播,既有国家的科技外交,也有科研组织的自我宣传、企业的产品出口和科学家的对外宣讲,四者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合力推动了面向不同受众的科技传播。在国际社会中,“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并不少见,而中国科技形象的对外传播又一般以国家为主导,主要集中在对现象和故事的叙说以及对于政策的宏观性解释中,缺乏具有思想性与说服力的解读,很可能会加强国际社会固有思维框架上对中国的偏见;同时,单一的传播主体会造成传播渠道、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的局限。因此,改善科技形象的对外传播,中国应当采用更多元化的传播主体,淡化传播的官方色彩,建构中国对外传播的整合系统,在以官方为主导和官方渠道畅通的前提下,将民间沟通渠道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起到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深化科技外交政策,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借助“外脑”“外口”讲述中国科技故事;同时,中国还应当促进科研机构、科学家等次级传播主体发挥主动性,科学家可以通过宣讲会等形式提升在科技传播领域的个人影响力。宣讲会应当具备针对性和实用性,将中国科技的优势成果介绍到需要此类成果应用的地方去;媒体则应当加强对科学家典型案例和故事的开发力度,以能引起广泛共鸣的科学家故事展现科技形象;科研机构可以设立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培养自己的传播人才,或是与报纸、电视媒体积极合作,做到科研与传播的相互交融,从被动传播走向主动阐释。

(三)活用社会化媒体平台,创新传播形式

从文部科学省的推特账号到新闻报刊的科技板块,社会化媒体平台在日本科技形象的国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及时、高效地向世界传播科技信息,还能通过用户的再传播触及更多圈层。因此,推动中国科技的国际传播,应当全方位构建新媒体矩阵,活用社会化媒体平台,建立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传播路径。

当下中国短视频领域发展迅速,不少文化类博主以短视频方式破除了对外传播的局限性。科技传播可以借鉴其经验,鼓励自媒体用户生产科技内容。一方面,主动在推特、脸书等国际性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发声,并根据不同平台的特性定制内容,协力打造科技领域的国际化关键意见领袖(KOL),实现国内科技博主的國际化平台移植,创新传播形式、丰富传播内容、扩大传播范围,从而推动科技传播发展。另一方面,活用短视频传播形式,如在TikTok上开设科技传播相关账号,鼓励科学家和科技机构生产内容,打造系列视频,或以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科技介绍。只有放眼于世界传播体系,打通对外传播的渠道,才能提升对外传播的广度和效度。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14面对科技国际传播的新形式、新要求,在未来,中国需要通过多样化传播方式、成熟化传播体系向世界展示科技实力,从而讲好科技故事,打造可信、可爱、可敬的科技形象乃至于国家形象。

科技形象的国际传播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系统工程。日本借由博览会和奥运会的形象展示功能、多元化传播主体以及社交化媒体平台,成功向世界传播了科技强国的形象。通过归纳日本对外传播科技形象的主要路径,能够为中国的科技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如凝聚政府、媒体、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五方面力量,发挥媒介事件的宣传力等。中国如何建立自己的科技传播体系、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更多有效且高效的传播方式,是未来科技传播的重要课题。

周敏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雅惠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33978/34585/xgzc34591/ Document/1478339/1478339.htm,2016年5月 20日。

②田口直树:《技術史からみた戦後日本のイノベーションの展開》,《学術の動向》2015年第11期,第60-65页。

③冯昭奎:《战后70年日本科技发展的轨迹与特点》,《日本学刊》2015年第5期,第76-97页。

④董天策、郭毅、梁辰曦、何旭:《“媒介事件”的概念建构及其流变》,《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年第10期,第103-119页。

⑤牟伦海:《战后日本高速经济增长中的国家形象战略——以1964 年东京奥运会、1970 年大阪世博会为中心》,《文化软实力研究》2016年第三期,第75-84頁。

⑥《日本大阪万国博覧会》,维基百科,https://ja.wikipedia.org/wiki/%E6%97%A 5%E6%9C%AC%E4%B8%87%E5%9B%BD%E5%8D%9A%E8%A6%A7%E4% BC%9A。

⑦《NET ZERO Leaders Summit(Japan Business Conference 2021)》,日本貿易振興機構,https://www.jetro.go.jp/news/announcement/2021/ f1534b906134707f.html,2021年7月13日。

⑧《Society 5.0の世界向け発信事業》,日本内閣府,https://www8.cao.go.jp/ cstp/stmain/20210125society5_0.html,2021年1月25日。

⑨《日本国家ブランド発信事業》,日本外務省,https://www.mofa.go.jp/mofaj/p_ pd/pds/page22_001100.html,2021年6月18日。

⑩《さくらサイエンスプログラム》,日本科学技術振興機構网站,https://ssp.jst. go.jp/pamph/index.html。

11《日本の科学を世界に発信するためのサマースクール開催》,沖縄科学技術大学院大学,https://www.oist.jp/ja/news-center/news/2015/8/18/20935,2015年8月18日。

12《総合科学技術?イノベーション会議》,日本内閣府,https://www8.cao.go.jp/ cstp/index.html。

13惠仲阳、胡智慧:《日本科技外交战略与实践探究》,《中国科技论坛》2016年第12期,第141-146页。

14《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并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1-06/01/content_5614684.htm,2021年6月1日。

责编:谭震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