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抛弃和被放纵的 亚瑟•弗雷克(小丑)
2022-05-09不知火
粉丝昵称:“丑爷”
出自作品:DC《蝙蝠侠》系列
饰演者:恺撒·罗摩洛(《蝙蝠侠》)、杰克·尼科尔森(《蝙蝠侠》蒂姆·波顿版)、希斯·莱杰(《蝙蝠侠:黑暗骑士》)、杰瑞德·莱托(《自杀小队》)、杰昆·菲尼克斯(《小丑》 )
杀伤指数:★★★★★
演技指数:★★★★★
擅长领域
制造爆炸:小丑没有目标,没有规则,他不在乎金钱,也不求名利,他擅长制造爆炸和屠杀,他利用各种主题的道具来犯罪,包括剃须刀、弹珠、总是弹出一些不可预料致命杀机的“玩偶盒”以及能炸平一座楼的雪茄炸弹。
笑声攻击:小丑的领带中有一种喷硫酸的花形武器(强酸花),双手手套中还能释放高伏电流,而他最标志性的武器还是笑气,这种气体能致使他的目标失控而大笑不止。
“风暴”之人设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小丑”
小丑原本作为蝙蝠侠的“死敌”而被人所知,它诞生于1940年。当时的《蝙蝠侠》漫画作者杰瑞·罗宾逊想创造一个可以匹敌超级英雄蝙蝠侠的超级恶棍形象,注脚是:一个恶魔般的邪恶而同时滑稽的小人。其设计之初最重要的灵感来源有两个:一是小丑Joker的名字,这来自扑克牌中的“鬼”牌,这也成了日后小丑的标志之一——每当犯下罪案时,现场就留下一张名为“Joker”的纸牌;二是小丑的形象,除了参考现实中马戏团小丑的滑稽扮相——那经典的咧嘴狂笑则借鉴了1928年的电影《笑面人》中的格温普兰。“外表绅士,内里癫狂”是小丑的关键词;而惨白的皮肤,血一般的嘴唇,紫色燕尾服与一头绿发成就他的logo;近乎癫狂的大笑则是他的slogan:他高调向世人宣布——你们的噩梦,小丑来了。
虽然1940年就有了小丑的角色,而其背景故事却在1988年才得到补充,漫画《蝙蝠侠:致命玩笑》中详细描写了他的诞生过程,这个无恶不作的反派原本也只是个迫于生计的普通人:他早先是名失业下岗的喜劇演员,家中妻子刚刚怀孕,他苦恼着自己没有收入来源减轻家庭负担,连最爱的喜剧事业也得不到别人认可。一筹莫展之际,两个黑衣人找上他,去化学品工厂偷东西,可以赚上一笔钱。然而天不遂人愿,不仅小丑自己不幸坠入化学池中,妻子也因为意外去世——在双重打击下,一个极端主义的超级反派就此诞生。小丑以智商极高、举止癫狂著称,其犯罪行为常常无法预测,所到之处总伴随着混乱、无序以及令人不寒而栗的狂笑声,他喜欢通过制造痛苦和死亡向世人展示生命的无意义。而多年来,小丑一直是“蝙蝠侠”布鲁斯·韦恩的宿敌,他认为蝙蝠侠是自己唯一有价值的对手,将与他对抗作为乐趣,他多次放弃了谋杀蝙蝠侠机会,却致力于各种折磨其的犯罪行为中,这也让小丑成为哥谭市最为危险可怕的罪犯,甚至不少反派都对他心怀畏惧。
“小丑”被认为是当代最具代表性和最流行的媒体公认的恶棍之一,常年稳居美媒票选的TOP100漫画反派角色第一名,特别是在IGN评选史上最伟大漫画反派角色中,他以压倒性票数排名首位。小丑为何如此深入人心,或许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小丑。”这个“小丑”代表着压抑、无序、暴力、傲慢、混乱、癫狂、仇恨等等所有人性的负面和恶意,而如果你放任自己的黑暗面滋生,或许就会变成“小丑”。在这个最“走心”反派正式当家作主的反英雄电影《小丑》中,真正揭示了小丑如何从一个孤独无助、走投无路的善良人,渐渐被“心魔”吞噬,变成为一个站到了所有社会秩序的对立面、面对火光冲天的哥谭露出邪魅一笑的恶魔。
“甘霖”之演技
“影史最亮眼的反派”希斯·莱杰VS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杰昆·菲尼克斯
截止目前,已有6个版本形态各异、却均颇入人心的小丑形象。最早的是1966年《蝙蝠侠》剧集里恺撒·罗摩洛扮演的小丑;第二版是在1989年蒂姆·波顿导演的电影《蝙蝠侠》中,由奥斯卡影帝杰克·尼科尔森出演的小丑。波顿的故事基本延续了漫画中蝙蝠侠与小丑的宿命对决,正式凭借这部作品,DC的“头牌英雄”和“头号反派”广为人知,4.11亿美元的总票房位列当年票榜第二,杰克·尼科尔森将小丑病态式张狂的演戏到位,尤其是片中站在游行车辆的顶端撒钱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直到2005年,克里斯托弗·诺兰重启“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成就漫改电影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其中2008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评价最高,也诞生了“影史最亮眼的反派”——希斯·莱杰诠释的更为立体多面的小丑,至今依旧是许多影迷心中TOP1,他也成为以演技为超英影片“正名”的第一人。莱杰版小丑的故事延续悲剧性,但细节突出、表演上佳。脸上的疤痕,父亲与妻子的故事,真真假假的话语掩盖不住他思想上的癫狂,少有反派能将英雄玩弄于鼓掌,小丑没有蝙蝠侠的道德约束,却有着不输对手的头脑——没有目的、纯粹玩乐、混乱无序的社会才是他想看到的。在诺兰塑造的故事中,希斯·莱杰将小丑塑造为一个挑战一切规则制度的疯子,他把哥谭市的“光明骑士”变成了“双面人”;他让蝙蝠侠陷于救人的两难困境;他让普通人在游轮上自相残杀……这版小丑本身的精神内核也是最接近原著所想要表达的:沉浸于考验人性,放大了恶的一面。希斯·莱杰的绝佳演绎更为这个角色增光添彩,人设和演技的双重加持,让这版小丑光彩无限——在莱杰本人去世后,“小丑”也被捧上神坛,一度在观众中流传着“世上再无小丑”。或许也是验证了这番说辞——在之后DC大作《自杀小队》中,杰瑞德·莱托扮演的小丑显得相形见绌,只有造型上的惊艳,却少了令人沉思的部分。
“30年前制造小丑,需要把他推进化学池,30年后制造小丑,只需把他推进社会中。”这是观众对于电影《小丑》的终极点评——当被现实彻底击溃后,杰昆·菲尼克斯版小丑戴上了自己的面具,与世界同流合污。这部大放异彩的影片延续“小丑”的悲剧性,并细细探讨了当代小丑是如何诞生的。影片充满暴力艺术的魅力,小丑角色被杰昆·菲尼克斯演得丝丝入扣,他不但融入“体验派”表演方式,但又巧妙渗透进一些自我创造的“表现派”演技——这与其本身对角色的深度沉浸密不可分。杰昆版小丑,彻底推翻了“世上再无小丑”的论调,无论是他骨瘦如柴的身形,还是绝望挣扎的神情,无不是“小丑本丑”——为了演出小丑的病态,他减重52磅,把自己虐成病态的皮包骨头,眼窝深深凹下去的无光神态,走起路来就像脚上拷了沉重的铅球,都能时时让观众体验到亚瑟沉重挣扎的宿命;在表演失常或疯癫状态时,又渗透进对卓别林一些夸张舞姿的致敬,更能让人体会喜剧和悲剧之间互相穿透的张力。尤其是条件反射式、用来回应一切的笑,而每每在强颜欢笑过后,脸上掩不住的悲伤情绪。杰昆·菲尼克斯入魔级的表演,伴随着低沉呻吟般的大提琴电影原声配乐,在好几场残忍的暴力戏中,真实到让观众不忍直视,甚至让人造成有些反胃和反感,当然在这里完全是对菲尼克斯表演的褒义赞美,他完全把灵魂交给了角色,给观众体验了什么叫病入骨髓的精神病患者。因此,杰昆凭借《小丑》拿下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这也是对于其精湛诠释反角的肯定。
惊鸿一瞥
《小丑》之练习强颜欢“笑”
在化妆间的每一个人,都是小丑,把自己的悲伤掩盖在白色粉末小丑妆背后。相比于其他人,亚瑟面容更为憔悴,他用手强行扯开自己的嘴巴,狰狞地让自己强行欢笑,此时亚瑟一滴眼泪交织着眼妆流了下来。这滴泪,其实是亚瑟强压心中小丑所流下的痛苦之泪,当亚瑟把双手放进嘴巴,扯出夸张狰狞的笑脸,没人知道,这是他在和内心中的小丑互相拉扯。此时,唯一可让他精神舒缓和轻松的,就是看莫瑞的喜剧脱口秀,他甚至幻想和莫瑞有着亲密的互动和交流——自己去做了莫瑞节目的嘉宾并被翻牌,莫瑞邀请他上舞台,并鼓励和支持亚瑟,两人拥抱,形同父子。从小缺少父爱的亚瑟,把莫瑞当成自己的父亲一般,从精神和行动上,莫瑞都在支持和鼓励着自己成为喜剧人的梦想。但这种幻想并没能成为亚瑟走向光明人生的灯塔,在现实中亚瑟因为琴行的广告牌被杂碎,被老板不近人情扣了工资。之后亚瑟为了发泄,在街角的垃圾堆一顿狂踢——这是亚瑟第一次展现了暴力,他心中的小丑逐渐被唤醒。(文 不知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