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小板抗体检测结合交叉配型输注对白血病患儿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2022-05-09丁琴丽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9期
关键词:凝血功能白血病

【摘要】 目的:探討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对白血病患儿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在进行输血治疗时,对照组患儿直接采取血小板输注,而配型组患儿则先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而后再选择相容的血小板进行输注。比较两组患儿的血小板板计数增加指数、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再次输注的时间间隔、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血小板参数。结果:配型组在血小板输注1 h和24 h后的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配型组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7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00%(P<0.05);配型组患儿再次输注的时间间隔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输注24 h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较输注前均有所缩短,且配型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配型组患儿输注24 h后的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容积(PC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儿在血小板输注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输注,可以提高输注有效率,延长再次输注的间隔,改善凝血功能与血小板参数,值得推广。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检测 交叉配型 白血病 凝血功能 血小板参数

Effects of Platelet Antibody Detection Combined with Cross-matching Transfusion on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Platelet Parameters in Children with Leukemia/DING Qinl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2, 19(09): -168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latelet antibody detection and cross-matching on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platelet parameters in children with leukemia. Method: A total of 100 children with leukemia admitted to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College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50 children in each group. During blood transfusion treatment, the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directly given platelet transfusion, while the children in the matched group were tested for platelet antibody and cross-matching, and then compatible platelets were selected for transfusion. The corrected platelet count index, effective rate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time interval of re transfusion,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 and platelet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platelet count increase index of the match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1 h and 24 h after platelet transfusion (P<0.05); the effective rate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in the matched group was 78.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22.00%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ime interval of re transfusion of children in the matched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rothrombin time (P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and thrombin time (TT) of the two groups 24 h after transfusion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before transfusion, and those of the match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MPV, PDW and PCT in the match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24 h after transfus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platelet antibodies and cross-matching transfusion in children with leukemia before platelet transfusion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ansfusion, increase the time interval of re transfusion, improve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platelet parameters,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Platelet antibody detection Cross match Leukemia Coagulation function Platelet parameter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College, Ganzhou 341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09.041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在恶性肿瘤所致的死亡率中,儿童白血病居于首位,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3]。在白血病患儿输血治疗中,血小板输注成为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外源性输注血小板使患儿体内的血小板数量得到补充,以此提高其凝血功能,预防出血[4]。然而,在输血治疗的过程中,患儿会因为血制品中白细胞的免疫作用而刺激机体产生抗血小板相关抗体,从而影响到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严重时还会引发颅内出血[5]。为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本次研究对50例白血病患儿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并与另外50例未采取交叉配型及血小板抗体检测的白血病患儿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血小板输注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配型组50例。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白血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已经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并且均按照中國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的方案进行治疗[5]。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脏器疾病及其他免疫性疾病的患儿;(2)有创手术史的患儿;(3)临床资料不齐全的患儿;(4)中途退出的患儿。本次研究已取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所有患儿的父母或者法定监护人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表明自愿接受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儿在进行输血治疗时,直接选择ABO同型血小板制品进行血小板输注,无需采取血小板抗体检测。

1.2.2 配型组 在进行血小板输注前,先采取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即抽取2~3 mL的肘部静脉血液,分别放置于EDTA抗凝试管中以及未添加抗凝剂的真空试管中,对抗凝试管中血液标本的血小板计数通过Sysmex XS-800i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对未添加抗凝剂的真空试管中的血液标本先进行离心处理,离心15 min后将血清分离,并采用固相凝集法测定血清样本中的血小板抗体,将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血液标本筛选出来,通过固相凝集法将阳性血液标本与献血者的血小板制品进行交叉配型,最后选择配型结果为阴性的血小板制品进行输注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对两组患儿在血小板输注1 h后以及输注24 h的CCI进行比较,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11)×体表面积(m2)/输注血小板总数(×1011)。(2)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患儿在输注后1 h的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7.5,输注后24 h的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4.5即判定为血小板输注有效[6]。(3)记录患儿再次输注的时间间隔。(4)凝血功能: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儿3 mL外周静脉血液,于真空试管中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15 min,将血清分离后放置于-80 ℃环境下冻存待检,采用凝固法进行测定。对患儿在输注前以及血小板输注后24 h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进行比较。(5)血小板参数:记录两组患儿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容积(PCT)的数值,输注后24 h采用电阻抗法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12岁,平均(6.35±1.38)岁;配型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13岁,平均(5.94±2.06)岁。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对比 配型组在输注1、24 h后的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患儿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22.00%(11/50),配型组的为78.00%(39/50),配型组的输注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3.281,P<0.05)。

2.4 两组再次输注的时间间隔比较 配型组再次输注的时间为(7.32±1.92)d,长于对照组的(5.14±1.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8,P=0.000)。

2.5 两组输注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输注前,两组凝血功能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24 h后,两组PT、APTT、TT均有所缩短(P<0.05),且配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时间更短(P<0.05),见表2。

2.6 两组输注前后的血小板参数比较 输注前,两组MPV、PDW、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24 h后,配型组MPV、PDW、PC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7-9]。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累,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组织[10-11]。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在恶性肿瘤以及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大剂量化疗和放疗手段以及造血干细胞的移植,血小板在临床应用的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血小板输注已成为输血治疗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12]。血小板输注具有其非常重要的优势,血小板是一种巨核细胞微小胞质,具有止血功能,是人体凝血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通过输注血小板制品,可以补充患者机体所需的凝血成分,改善凝血功能,预防患者出血,从而达到治疗效果[13]。然而,目前国内临床在输血治疗中,只要求ABO血型相匹配,并未要求有血小板相匹配,而患者在多次血小板输注之后,极易产生血小板相应抗体,并进一步发生系列血小板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因此,不仅会导致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严重时还会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14]。

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在血小板输注前采取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可以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15]。在郭翠等[16]的研究中,观察组在血小板输注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以及交叉配型,其输注有效率、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以及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未采取血小板抗体检测以及交叉配型的对照组,提示血小板抗体检测以及交叉配型可以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而在本次研究中,本院采取固相免疫凝集法对配型组在血小板输注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以及交叉配型,结果显示,配型组在血小板输注后1 h及24 h的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配型组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在血小板输注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以及交叉配型可以提升输注效果,这与郭翠等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据临床研究报道显示,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体内产生了血小板抗体[17],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先对配型组患儿血液样本中的血小板抗体进行检测,再通过固相凝集法将阳性血液标本筛选出来,而后对其血液标本进行交叉配型,这样可以进一步筛查出与患儿血小板相容的血小板制品,并有效降低了血小板输注风险,减少血小板抗体的产生,避免血液资源浪费[17-19]。然而,本研究有11例患者即使采取了血小板抗體检测以及交叉配型,其输注效果仍然较差,笔者认为出现这一现象极有可能与患儿的疾病状态、治疗用药、血小板保存等因素有关。同时,通过比较两组患儿再次输注的时间间隔发现,配型组患儿再次输注的时间间隔长于对照组(P<0.05),说明血小板抗体检测结合交叉配型可以提高血小板输注保持度,延长输注间隔的时间。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配型组患儿在输注后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显著短于输注前和对照组,说明在输注与患儿血小板相容的血小板制品后,患儿机体所需的凝血成分得到有效补充,其凝血反应加快,凝血功能得到改善,并进一步达到预防出血的效果[20]。血小板参数是血液常规检查的项目之一,检测经济便捷容易获取。MPV可以反映血液中血小板的大小,同时还可以反映血小板的生成状态,MPV值越大说明血小板的功能越强。PDW是反映血液中血小板体积大小差异的参数,数值越高表示差异越大。本次研究中,配型组患儿输注前、后的MPV、PDW、P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型组患儿输注后的MPV、PDW、PCT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血小板抗体检测结合交叉配型输注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血小板参数。

综上所述,在对白血病患儿进行血小板输注前,采取血小板抗体检测以及交叉配型输注可以提升输注有效率,延长再次输注的间隔,改善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 。此外,本次研究尚未对两组患儿的输注不良反应进行观察,需要更多医学工作者对此进行评估,加强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咏芳.血小板输注患者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的临床意义[J].临床研究,2018,26(6):158-159.

[2]杜容,施蔚.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7):131-132.

[3]李贤见,王长本,朱兴春.血栓弹力图和血小板抗体检测在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6):841-843,847.

[4]丁佳栋,张晓萍,王媛,等.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案例分析[J].甘肃医药,2020,39(6):500-504.

[5]李继红,蒋维春,张羽平.血小板抗体检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J].西南军医,2020,22(6):528-530.

[6]李海宏,张凡非,张晓华,等.血小板抗体检测和相容性血小板输注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4):494-496.

[7]赵鹤进,李金丽.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37(5):961-964.

[8]刘洋,崔若帅,马春娅,等.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对比及无效原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3):1836-1838.

[9]周金月,孙天雷,郑建萍,等.TEG联合Plt、凝血四项检测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3):2284-2287.

[10]高婷.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效果的影响——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4版)》[J].中国医药,2021,16(2):321.

[11]许云波,张静.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3):323-326.

[12]周燕,李丽兰,钟周琳,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抗-CD36抗体介导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症和相关病例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26(2):541-546.

[13]蔡碧红,王嘉励,叶欣,等.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CD36缺失频率及血小板输注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12):1634-1637.

[14]袁永平,杨翔,陈懿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27(5):1706-1710.

[15]任明,陈国安,沈钢,等.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特异性检测及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9):1021-1023.

[16]郭翠,李淑萍.血液病患儿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输注效果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20,30(1):44-47.

[17]刘新正,薛燕平,陆红,等.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降低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作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9,32(8):639-641.

[18]唐龙泉,傅梅,吴国英.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对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效果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12):120-122.

[19]郑元,蒋敏,李勇,等.血小板交叉配型在免疫性输注无效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7):711-712.

[20]杨乾坤,陈李影慧.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相关性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12):1363-1365.

(收稿日期:2021-07-22)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计生委科技计划项目(20191088)

①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通信作者:丁琴丽

猜你喜欢

凝血功能白血病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白血病病人能否生育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
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影响
阅读理解Ⅰ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