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艺术管理专业实训平台的建设研究

2022-05-09高冬萌

中国商论 2022年9期
关键词:实训平台融媒体时代传播

摘 要: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艺术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艺术资源的管理模式、艺术产品营销与传播手段等受到相应影响,同时技术催生下的艺术类型在推陈出新,艺术团体、艺术市场对艺术管理人才的要求不再是传统管理型人才,因此对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差异化要求。在技术导向的媒体发展业态环境下,传统意义上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普通教学性质的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而网络平台特色与逻辑、影像制作、非线性编辑等以媒体技术为主导的实验室成为艺术管理专业学生个性化并符合市场化培养的重要补充。因此,本文以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工作室为例,针对个别对视频、影像等有兴趣的学生,采取全本科阶段的打通式培养,让学生通过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的专项培养措施和手段,获得必要的融媒体思维和视频语言基础能力,使他们在艺术管理综合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获得一定特长,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传播;艺术管理专业;实训平台;建设

本文索引:高冬萌.<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09):-155.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0298(2022)05(a)--04

融媒体本身是指在传统媒体领域的新变革,按照一体化发展理念,“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新兴技术和模式的发展催生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而融媒体变革带来的最重要的结果是媒介之间的边界由清晰变得模糊,资讯内容也出现多平台、多方式、多渠道传播等特点。因此,从广义上看,融媒体时代的理念和变革方式广泛地发生和应用在其他与传播有关的领域,对艺术管理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既是对艺术管理模式的改变,又丰富了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手段,也增加了人才培养要求。当下,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是综合能力的培养,艺术管理实训平台是实践教学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验性空间。因此,其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实训必然面临深刻转变。

1 融媒体时代对艺术管理模式的改变

1.1 融媒体时代改变了艺术资源的管理模式

纵观艺术发展的过往,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潜移默化地催生着艺术发展的高度,随着艺术发展与艺术创造和商业市场的呼唤,艺术管理的传统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今天的艺术类型、艺术创作手段在融媒体技术的“怂恿”下变得丰富多彩,尤其是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仿佛一夜之间艺术创作的阵地在悄然转移,阳台歌手、露台画家、云端剧场、虚拟音乐会、云游博物馆、在线美术展安抚着社会的不安,缓释社会的焦虑,鼓舞着全球民众携手渡过难关。然而,疫情的到来只是艺术展示平台阵地转换的催化剂,技术的高速发展才是艺术传播出口拓展的“始作俑者”。

艺术作为资源对象的管理方法,应在融媒体时代的变革中寻求创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成为艺术管理新的管理模式。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对数字形态的艺术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数字化的艺术产品,无论是舞台艺术、视觉艺术还是诸如此类的艺术形式,要面对的都是共同的数字化载体,这就迫使面对新形势下的艺术资源管理方法有所转变,数字化、数据化、区块链技术才是促进艺术资源的网络传播参与和物网互联、数据化和数字化成为常态化的管理手段,随之数字化技术也成为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必要的业态技能。

1.2 融媒体时代改变了艺术营销与艺术传播手段

1.2.1 艺术传播模式的拓展

艺术管理的目的之一是让尽可能多的人感知艺术。例如,戏剧、绘画、舞蹈等传统艺术形式,对时间和空间都有很严格的要求,技术手段的升级虽不能完全打破传统艺术传播模式对时间和空间要求的局限性,但融媒体、互联网及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客观上已经部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随时随地的艺术视觉体验变得如此简单。

1.2.2 相关主体沟通模式的转变

沟通作为实现艺术或艺术品价值的重要方式,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艺术管理中仍然起到重要作用,但无论是与艺术家还是与观众沟通,时间与金钱的成本都是比较高的。同时,是造成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没有充分的沟通,艺术管理者与艺术家或观众就无法彼此信任,难以充分发挥其自身职能。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增进了艺术创作者或艺术受众与艺术管理者之间的沟通链接,此种链接非简单化的交流,可以利用一切融媒体时代下可以利用的互动手段,搭建艺术家、艺术管理者及受众的互动交流平台,拉近三方的距离,促进艺术市场的流通性。

1.3 融媒体时代改变了受众参与艺术项目的方式

融媒体依赖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得以展现,数字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艺术管理的手段和受众参与艺术项目的方式。有别于传统艺术管理方式,雕塑、绘画、舞台艺术在融媒体时代很多都以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在互联网中展示,而受众参与的方式也从原来“跋山涉水”亲临现场的艺术体验,转变成“足不出户”坐在家中就可以体会艺术品或艺术家所要呈现的艺术表达。因此,便捷的参与方式对鼓励受众对艺术项目的专题性和深度性探究,在此种状态下,受众的体验和思考可能更加深入。此外,对每一名受众来说,都成为了一名艺术的传播载体,为形成有利的“社区媒介”提供可能,从而凸显了普通民众的个体力量。

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在2021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中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互联网规模为9.89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0.4%,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总数超过16亿;5G网络用户达到1.6亿,约占世界5G用户的89%。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为受众艺术参与形式的改变奠定了基础,不同艺术类型在线下展现的同时,为进一步扩大自身的艺术传播覆盖率和资讯的多样性,大多都配套以线上展示的方式。尤其在经历2020年的新冠疫情后,更多的艺术机构更加重视线上的艺术展示,各类艺术机构的云展映、云展览、线上虚拟互动多种融媒体手段被应用得淋漓尽致。当然,此种状态下的受众在艺术参与方面不再是以现场的互动为主。

当然,受众参与方式的改变不仅体现在线上、线下的改变,很多时候现场的体现方式还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计算机数据可視化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受众参与到艺术作品中,受众已经成为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需要考虑的必要元素。2021年7月,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办的2021年第三届亚洲数字艺术展中,很多作品的完整呈现都离不开受众的参与。作品《孪·声》(见图1)就是利用数字交互技术创作的交互影像作品,作品表达的是人们数字化沟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这样的群体下,作者试图找到自己的语言,在带有符号语意和被现在认定的周围环境的声音之间有何种共通性。作者将个人生活的声音收集起来,以实时数据建立函数模型转化为画面,形成数据化孪生的自己,画面运用的轨迹与频率变化即作者当天的生活轨迹,其他人的声音也能通过实时传输参与到作品中,这样的参与形成了普通受众与作品的有机结合,受众不再是艺术作品传达信息的单向接收者,更多的是双向共通地参与其中。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融媒体作为一种媒介融合和数据互通、物网互联、资讯共享的时代背景,给整个艺术管理行业的模式带来了深刻变革,而且这种变革会随着技术水平和普及覆盖率的提升逐渐产生实质性的深远影响。因此,对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2 融媒体时代对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作为未来参与到融媒体时代进行艺术管理的专业学生来说,需掌握融媒体环境下艺术传播新规则、了解各个平台的内容特点和要求,能在时间成本、预算成本、人力成本等条件相对有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规则进行艺术资源和艺术项目的推广和传播。

2.1 融媒体时代,艺术管理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对应以上行业转变,对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提出新的需求。虽然大部分艺术管理学生并不需要掌握非常专业的新媒体知识和技能,但是对于希望能在艺术管理行业中从事艺术资源的传播与推广、公共艺术教育、在艺术新媒体平台工作等的学生就要求具有融媒体思维和能力,以及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对现阶段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适时转变旧的培养模式。融媒体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艺术管理人才,基础的媒体内容制作技术是必要的,数字技术提高了视觉艺术的展示效果,加速了艺术内容的传播速度,无论是“展示效果”“还是“传播速度”,其行之有效的载体都是对数字技术掌握。

2.2 高校正规课程体系的不适合性

艺术管理专业课程中,不适宜把新媒体技术和能力作为重点,只适用于少数学生。艺术管理属于应用型学科,在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各个院校各有侧重,但是基本都围绕4个模块:第一类是艺术史、艺术概论这类理论课程。第二类是管理学、营销学这类课程。第三类是艺术市场、艺术机构管理、艺术项目管理这些专业核心课程。第四类是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专业实践这种以考察为主的实践课程。目前,艺术管理专业开设的与融媒体结合的课程,一般只在一些影像编辑、影视灯光等相关选修课中开设,而结合融媒体这种能力需要掌握视频制作技术、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多方面的技术,这些不能通过选修课解决。64学时的选修课程,并不能达到使学生熟练使用的程度。而且,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单位在专业设置中,不可能本末倒置地把融媒体时代要求的技能和素养作为培养重点,也不具有广泛适用性。因此,从实训室的培养方式针对个别学生,对其进行常态化、更全面的实训和辅导,成为培养艺术管理学生融媒体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

3 艺术管理专业实训平台建设

在融媒体时代到来的今天,在技术导向的媒体发展业态环境下,传统意义上只适合艺术管理人才泛化培养的普通教学性质的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正是由于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像网络编辑、影像制作、非线性编辑等以媒体技术为主导的实验室,成为艺术管理专业学生个性化培养的主战场。因此,以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为例,采用工作室制度的方式,针对个别对视频、影像等有兴趣学生,采取全本科阶段的打通式培养,让学生能通过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的专项培养措施和手段,获得必要的融媒体思维和视频语言基础能力,这样,他们在艺术管理综合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就能获得一定的优势和特长,使其在艺术管理行业中,需要在融媒体判断和能力的岗位中有自己的专业优势。

3.1 艺术管理实训平台的融媒体专项教学目标

作为独立于课堂,又要服从艺术管理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工作室,有自己独特的专项教学目标,即网络传播思维、视频语言逻辑和视频技术,而以上内容要在研究不同平台和语境规则的基础上,有独特的培养办法。

3.1.1 网络传播思维

目前,行业中的网络传播大体有三种途径:一是传统的专业媒体在融媒体时代转化下的融媒体平台,例如各报纸、杂志、卫视等,或者爱奇艺、腾讯等新兴媒体平台,用户只能作为观众,无权进行内容提供和编辑,而艺术管理行业则需要与这些平台建立必要的合作基础,由对方确定内容后借助这些平台特有的人群进行传播。二是自媒体平台,即艺术机构建立自己的官网、公众号、App、小程序等,平台虽自主性高,但是受众相对狭窄。三是大众传播平台,但是用户可以自己编辑和管理传播内容,例如哔哩哔哩(简称B站)、抖音、快手、微博等,这些平台不但内容自主性较高,而且可以借助平台庞大的用户群进行共享和拓展传播受众,对艺术机构来说传播优势非常明显。

因此,工作室为了让学生掌握不同平台的规则和运行逻辑,采取让学生采样调研的方式进行平台特性的对比分析。例如,同样是非遗项目“盘索里艺术”,在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参与主体、传播内容、覆盖受众、传播表现等,而工作室通过长期定向调研,学生会对不同的平台产生更系统、专业的认识,形成数据化的理性定量分析,而不仅仅是对平台的感性和零散认识,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网络传播思维。

3.1.2 视频语言逻辑

在视频语言逻辑下,沟通方式和内容完全不同。例如,艺术管理常见的沟通方式是方案的文案论证和设计、节目宣传等图文推送和介绍、平面化的纸本或电子版宣传册、场景海报背景板等,视频却在艺术项目的传播中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通过以往工作室调研发现,目前很多艺术机构的网上宣推,其实还停留在现场演出和展览思维定势中,最典型的就是把现场的展览和演出片段简单地截取剪辑,再放到网上传播,就误以为完成了视频的网络传播,其实这是非常外行的表现。真正的视频语言逻辑,能有效利用脚本、分镜、镜头语言、灯光、场景、表演旁白和台词、剪辑和音效、声效等视频语言,将原有的艺术资源进行解构,用视频来讲故事,而不是用视频来再现展览或演出现场,也学会了用视频进行文化艺术资源的阐释,即培养学生拍摄和制作艺术常识普及类的公共美育类内容。

3.1.3 视频技术(灯光剪辑特效调色等)

通过以上的实训,让学生从艺术管理的展览和演出现场思维,转变到视频语言和叙事方式思维,而掌握必要的技术能力也可以提高本科生的实操能力并建立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工作室配备了专业级的蓝棚、拍摄设备,剪辑设备等,并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分角色、有分工地培养不同学生倾向性的视频拍摄、剪辑、灯光、脚本、字幕、特效、校色等差异化能力,形成一个能真正产出专业作品的团队,各有所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各类影像视频作品。例如,微电影、非遗纪录片和申报专题片、学院的纪念型纪录片、话剧的宣传片、广告片等,经过多年储备和培养,工作室已经拍摄出适合不同平台的视频作品数十条,通过一个又一个类型的视频产出,学生视频技能不但非常扎实,具有行业水准,而且获得过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奖项,经过工作室培养的学生,也完全能胜任所有文化艺术类机构甚至是专业媒体机构的视频相关工作。

3.2 艺术管理实训平台的发展策略

技术的发展催生着艺术形态、艺术手段的不断变化,在未来的艺术管理教育中,以技术为先导的艺术管理实训平台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艺术管理教育的发展需求来看,艺术管理实训平台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融媒体时代的发展,给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大量艺术项目实践的基础上,需要艺术管理人才培养“走出去”,面向艺术团体,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艺术管理的专业能力。但并不是每一个拥有艺术管理专业的高校都能得到好的艺术团体、艺术机构共同合作的机遇,因此艺术管理实训平台是辅助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第二,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公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种现实的需求,艺术管理类实训平台(实验室)在此方面大有可为,在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的同时,更多地承担市场服务的功能。

在上述分析中,艺术管理实训平台在人才培养和公众服务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馆虚拟实验室在立足于美术馆虚拟策展的基础上,还利用VR、AR技术为受众提供虚拟化观众服务,这就是产学研一体的发展模式,把艺术管理实验室贯穿于整个艺术管理教育链条中,并且打通了教学+实验室+企业的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艺术管理实训平台不仅可以辅助教学和科研,还可以为市场和公众提供服务。

3.3 跨学科的融合性发展

艺术管理专业的发展在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下,要打通固有的学科边界,走跨学科、多学科发展的道路,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上,与艺术管理产生了密切的联系。艺术管理所生产的艺术成果与技术深入融合,在此基础上艺术管理的成员势必朝着多学科背景人才共同组成。

3.4 跨领域综合性发展

艺术发展到今天,各个艺术形式之间相互融合的例子不胜枚举,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不仅是两种或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还辅助艺术形式表达的科技手段之间的融合,单一艺术管理手段已经很难控制未来融合性的新艺术表达。艺术管理实训平台已经呈现出跨学科、跨行业、跨校际、跨国等全方位的“跨越式”发展。因此,艺术管理实训平台应该顺势而为,走向实践、走向市场,为未来的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

4 结语

发生在传媒领域的融媒体转变,其核心是对媒体内容的贯通和与数据、物联的对接,对其发生的技术、模式和应用场景变革的理解也需要不断深入认识,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不能仅停留在表面或单一的应用模式,因此艺术管理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另外,將行业需求和教学领域的人才培养相结合,不仅是通过案例和实践案例本身就能达到,还要尊重教育的规律和高校教学体系的特点,分阶段、按步骤、有目标、有方法地实施,切实将实操转变成学生的专业视野和解决问题时的灵活创意。因此,需要更多的学习、思考、调研和总结。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新华社.2020-09-26.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

曹芳.全媒体时代的突围之道[J].上海信息,2014(3):14-19.

王磊.播音主持如何在融媒体时代创新与发展[J].青年记者,2019(20):55-56.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EB/OL].2021-07-14.https://www.isc.org.cn/.http://www.cbdio.com/BigData/2021-07/14/conten t_6165967.htm

刘旭升.融媒体时代语境下观念摄影的特性解读[J].文艺生活,2020(4):101-102.

廖祥忠.新媒体艺术与创新教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

贺小玲.媒介实验室:融媒体时代新闻教育的关键抓手与发展方向[J].媒介教育,2020(2):85-87.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Platform for Art Administration Major in the Era of Converged Media

Jilin University of Arts  Changchun, Jilin  130021

GAO Dongmeng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ra of converged media, the art administration model has profound changes, and the administration method of art resources, art marketing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have also been affected accordingly. Meanwhile, the category of arts programs is changing dramatically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 of media development. Therefor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rtistic management talents.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echnology-oriented media development, the traditional laboratory for cultivating art management talents with ordinary teaching nature can no long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tudents’ individualized training. The laboratory dominated by media technology, such as network platform features and logic, image production and non-linear edit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the personalized and market-oriented training of art management students. Therefore, taking Jilin University of Arts as an example, aiming at individual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video, screening, etc., through the whole undergraduate level training, this paper presents that students can acquire the necessary basic ability of integrating media thinking and video language through special training measures and means independ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so that they can acquire certain expertise and form their own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in the comprehensive talent training goal of art management.

Keywords: converged media era; promotion; arts administration major; training platform; structure

猜你喜欢

实训平台融媒体时代传播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高职综合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发与应用的思考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高校会计实训平台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会计凭证实训平台设计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转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