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2-05-09陆虎年
陆虎年
摘 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小学生不仅需要以适应生活为目的而探究并应用数学知识,还应以学好数学为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生活方法。文章由此展开,根据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关注情境教学意义,对教师运用生活情境方法组织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策略展开研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旨在促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新思路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方法;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3-005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3.020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基础教育体制结构的不斷改革,其在社会生活与基础教育环境中的重要地位愈发突出。在此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确教育职责,建立为社会培养数学人才意识,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采取合理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并提高教学质量。生活情境方法由此出现在小学数学教师视线之内,并借助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喜爱,被广泛运用在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因此,为更好地突出其运用意义,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对其运用方法展开更全面的研究。
一、生活情境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第一, 充分点燃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受年龄影响,小学生对于枯燥的学习活动往往难以提起兴趣,存在一定畏难心理,因而经常在数学课堂出现缺乏热情等消极学习表现,既阻碍了教学活动的展开,也限制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将生活情境方法合理运用在教学中能够有效改变此现状,充分点燃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教师将数学信息借助生活要素进行呈现,使学生可以直接调动生活经验认识数学,畏难情绪降低,对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产生好奇,由此增强学习热情,确保教学活动的展开与推进,确保教学质量获得提高。
第二,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相较于学习经验来说,小学生具有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当教师运用生活情境方法讲解数学知识时,学生的生活思维被激发,能够更加主动地迁移生活经验探索数学。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无形中被更好地调动起来,保障了教学与学习效果。
第三, 充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想象力。运用生活情境方法讲解数学知识,离不开对生活中数学形象的想象,进而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在此过程中得到提高,对其探究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数学知识大有助益。
二、小学数学教学运用生活情境方法的策略
(一)营造愉悦的课堂生活氛围
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保持积极心态的关键,教师若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方法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定然能够消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畏难感,加深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保证课堂活动的有序展开。而纵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教师对营造愉悦课堂氛围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他们更习惯于开门见山地向学生讲解知识,一味地认为想要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保证课堂的严肃性。学生面对严肃的教师和学习环境产生紧张情绪,畏难感增强,不敢大胆思考数学问题,不敢在课堂主动围绕知识展开交流,学习效果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为了减少严肃课堂氛围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消极影响,教师首先应营造愉悦的课堂生活氛围,在课堂运用生活化语言指导学生学习,特别是在面对低年级学生时,避免使用过多专业的数学语言,以生活中充满童真的语言、语气与其展开交流,并借助生活中的数学材料装点课堂,降低其枯燥感、单一感[1]。轻松活泼的课堂生活化教学环境由此形成,学生在情境下形成愉悦的课程活动参与体验,提升学数学的愉悦感,进一步增强学习热情,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让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获得立足的空间。
(二)借助生活要素解析教材
保证教学与学习效果,使之满足课标要求,教与学均应紧密围绕教材展开,但小学生的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与教材内的抽象知识存在矛盾,导致其通常难以深入理解教材概念性、理论性知识,如“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做单位”等,造成了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借助生活要素解析教材内容,将生活实物带到课堂,借助实物说明、解释教材阐述的抽象数学概念。如针对上文所提知识点,将各种食品的包装袋带到课堂。学生在生活实物情境——包装袋内寻找克与千克的存在,发现其作用是表示包装袋内物品的重量,将抽象逻辑思考转化为直接、形象的逻辑思维,在符合自身逻辑思维习惯与特点的学习中准确解读教材知识点,实现高效学习。不过,由于在选择实物材料、构建生活情境时并未充分考虑学生喜好,在教师将实物生活要素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时,部分学生出现了对情境缺乏兴趣和探究欲的表现,使实物要素无法在教师运用生活情境方法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搜集能够体现教材数学信息的生活实物要素,并引导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分析、信息搜集等能力得到提高,对其探究并应用数学知识存在一定帮助。
(三)构建具象直观的生活情境
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免会接触一些平面或立体图形知识,但由于尚未形成良好空间思维能力,他们在面对此部分知识时经常会陷入思维误区,导致学习效果偏离预期。将生活情境方法运用在此教学环节,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生活要素构建具象且直观的生活情境有助于规避此问题,让学生在直观想象中理解图形、实现高效学习[2]。因此教师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方法的运用之道,关注小学阶段平面、立体图形知识点,可以根据图形特征在生活中寻找对应形象,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智慧教学工具还原生活中的图形想象,形成直观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对图形展开多角度的观察,对情境内容展开具象思考,同时对与之相对的生活中的图形形象展开联想,在发挥想象力的同时准确把握想象方向,直接发现并理解图形特征,学习效果更加理想。
(四)利用生活话题引领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若只是单一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必将浮于表面,难以达成深度学习;然而,若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围绕话题展开讨论,使其在话题讨论中充分参与并感受知识生成过程,进而通过自主思考获得知识,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实现深度且高效的学习。基于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方法,可以利用生活内容构建话题情境,通过不同话题引领学生对不同知识问题进行思考。不过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由于并未有效把控话题深度,构建的话题生活情境超出学生认知思维能力,制约了他们对情境内容的思考,使话题无法更全面地发挥作用,甚至打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在利用生活设计话题情境时,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思维结构特点,从学生思维结构出发合理控制话题深度,使之既具有数学特点与思考价值,又符合学生思考习惯与能力水平。同时,在话题情境活动展开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直接的鼓励,促使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对话题情境内生活信息的数学知识本质展开探究,思维水平得到锻炼,显著提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在生活情境学习模式下逐步实现更高效的学习。
(五)设计指向生活的实践活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等活动过程,说明了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3]。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综合效果,教师在运用生活情境方法进行教学时应立足生活背景设计实践活动情境,带领学生在实践情境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
1. 课堂联系生活,在常规解题中实践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生活情境方法运用下的小学数学实践情境活动设计,理应让课堂联系生活,让学生课堂上既学知识也用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方法构建课堂生活化实践情境的意义由此凸显。然而就目前而言,多数小学教师都是将课堂视为讲解理论知识的重要场所,忽略了其实践组织功能,没有在课堂及时联系生活并设计实践情境,这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数学实践的灵活参与,制约了他们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也因此拖慢了其成长的脚步。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应将生活实践情境渗透在课堂上,从根本上革新实践教学理念,吸收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组织实践的新经验,同时在生活中广泛搜集实践组织材料,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活动设计实践内容。如在講解混合运算知识时,在课堂根据生活购物活动铺设实践背景,设计情境解题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析并理解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在解题中同步提升思维水平与运算能力,同时学科素养在生活要素支持下的实践情境中实现新的发展。
2. 走进课外生活,在社会参与中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运用生活情境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发展高阶思维,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必不可少。以社会背景为教学背景,促进生活与教学的融合,情境教学范围得以拓宽,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关注社会话题并在社会参与中运用数学知识,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功能,同样能够实现高效学习,并且增强学科素养。也就是说,教师将生活情境教学方法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组织学生走进课外生活,应在社会生活背景下构建实践情境[4]。但观察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将教学局限在课堂之内、不重视课外延伸的教师比比皆是,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更丰富的数学知识,始终处于以教材为主的知识探究模式下,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对其数学学习、实践与成长大为不利。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方法促学作用,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尝试将学生带出教室,或带领他们走进社会、寻找身边的数学现象并探究其内涵,或以应用知识为导向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数学、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无论在以上任何一种生活化实践情境中,学生均能实现应用知识之学习目标,并提高自身思维能力与实践素质。
(六)通过生活培养自学能力
一直以来,培养学生良好自学能力,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越是具备自学能力,越易增强知识探究动力,越有望实现高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方法,需通过生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他们在生活情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更多地将知识探究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可是就当前环境而言,多数教师在此方面做得并不好,不仅在课堂一味地占据主导地位、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向学生灌输知识,也没有给予课前预习、课后总结等活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法的重要性足够的重视,学生缺乏在生活情境下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迟迟无法提升自学能力,也难以真正强化数学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应深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手段,利用学生课余生活时间铺设自主学习任务,如围绕新课设计预习任务,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布置自主总结作业等。学生或在生活背景下利用周围辅助学习资源自主探究新课,或在生活环境下回忆课堂情境并展开自主复习,自学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促进其对小学数学知识更有效的学习与应用。
(七)根据学生个性化进行教学
尊重个性是在小学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也是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课程活动的基本条件。如果教师在运用生活情境方法的教学中真正做到了根据学生个性进行教材,那么自然能很好地保持其学习积极性,保障教学效果。反之,若学生个性没有在课程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其个性化发展需要难以被满足,极易对教学造成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所以,为了进一步地促进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活动的参与、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方法时,还应将学生个性化需要考虑在内[5]。如面对部分竞争意识强烈的学生,教师可以借助生活要素设计竞赛情境,使其在竞争中学习数学;而面对部分互助意识突出的学生,可以融合生活与合作构建情境,使其在合作状态下展开生活化学习。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认同和尊重,从而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按照自身意愿展开生活化、情境化学习,在意愿强烈的学习中深化知识理解与掌握,增强学习成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解决传统灌输式、填鸭式、应试教学遗留问题,为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注入活力、增添动力,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并促进其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应用。小学数学教师在明确生活情境方法运用意义基础上,应对其运用策略展开全面研究,让教学贴近生活、作用于生活,让学生在此模式下爱上数学、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含.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才智,2020(15):9.
[2] 苏元俊,肖丽.论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20(12):90.
[3] 余淑英.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20(17):54.
[4] 丁雅飞.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295.
[5] 付晓翠.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方法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54.
[责任编辑 郭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