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1)
2022-05-09刘玉梅
刘玉梅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这种特性值得教师在数学教学创新中大力开发利用。善于将数学课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相互关联,不仅是一种独到的教学艺术,也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综合素养的最佳捷径。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的意义和相关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从而创建完善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自主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品质与综合性关键能力品格。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问题情境;实验;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3-005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3.019
数学课程是小学教育时期的基础教学科目之一,同时也肩负着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职责。数学知识本质上是对生活现象的凝练和总结,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取的知识经验也势必会运用于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只有把握好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切实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与数学运用能力。因此,教师有必要积极探索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的路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察数学的奥义,提升学生探究思维的灵活性和严谨性,从而夯实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意识与自主探究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的意义
生活是教师开展数学教学创新的最佳资源。教师根據数学课程知识节点科学渗透生活元素,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领悟能力,也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紧密的关联性,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然而纵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生活化教学举措的占比是比较低的,归根结底是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落实必要性缺乏充足的认识。经过细致的分析总结,我们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的意义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任何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应该建立在顺应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小学数学教学也概莫能外。虽然小学生自主领悟和理解数学概念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但是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的标准,因此教师可以此为突破口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一来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二来也能促进学生认知经验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联动,从而消解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领悟难度,强化学生思维品质和探究能力。
第二,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积极情绪反应,新课改也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出自主学习立意。教师着力加强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引导学生在生活现象中发现更多具有广泛性的数学元素,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吸纳和积累知识的快乐,从而改变学生以往对数学课程学习枯燥乏味的不良认知,显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紧扣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立意。
第三,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小学数学教改工作既要负责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技能体系,也肩负着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在这一导向下,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太过陈旧和滞后,无益于学生适应社会关键能力品格的塑造和完善。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使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得到切实的优化,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这些都是推动小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重现生活化场景,增进学生数学探究的体验感
数学是一门强调体验式教学的科目,教师如果一味地对学生实施数学理论知识讲授,显然难以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探索的体验感和亲近感。这有悖于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根本意图。重现生活化场景属于情境教学的一种,同时也是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善于根据数学课程知识要点为学生重现生活化场景,不但可以使数学课堂气氛更加灵动多彩,也能显著增进学生参与数学探究的体验感,助力学生感悟身边的数学元素和现象,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经验的领悟和掌握成效。重现生活化场景的方式多种多样,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教师可以借助教室环境和学生资源,为学生直接重现生活化场景。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涉及一些高矮比较、数量比较类课程,教师就可以将教室内的陈设物和学生作为生活化教学场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比较桌椅的高矮、身高或者是某种文具的数量多少等等,使学生直观地体验到身边的数学元素,促进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充分内化理解。
第二,教师可以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间接重现生活化场景。许多生活化情境受时空条件的限制,单靠教师的口头描述又很难直观立体地呈现给学生。多媒体资源在此时就可以发挥重大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需求,在多媒体资源库中为学生搜集适宜的生活化素材,如一段含有课程关键知识节点的影视资料或者是一幅表达生活情景的图画等等,然后启发学生关联自身的生活体验,自主探查上述场景中潜藏的数学元素,进而培育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意识,增强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和吸纳数学知识经验的能力与习惯[1]。
(二)提出生活化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动机
问题导学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的来龙去脉。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举措时,也需要在问题的设计、开发和提出上倾注更多精力,才能使问题的创设切实满足学生的数学探究和思维发展需求。以生活为基点为学生开发设计数学问题,不仅是实现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的有效方法,也能让问题导学的应用更为精准、科学。与此同时,关联学生日常生活的数学问题,不会带给学生过重的思考压力,有助于学生思维活力以及数学探究兴趣的充分释放。总之,教师在开辟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的路线时,应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从源头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动机,从而兼顾学生数学知识基础的夯实、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生活化探究意识的提升。教师设计生活化数学探究问题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教师设计开发数学探究问题所应用的素材,必须取自学生的日常生活,且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比如,我们发现学生普遍都对小动物表现出喜爱之情,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去动物园游玩的相关经验,那么教师在为学生设计生活化数学问题时,就可以创设一个以动物园和动物为载体的问题情境,并在问题情境中渗透数学课程关键知识点,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展开思考和讨论,自主归纳总结、抽象得出相关的数学概念模型,从而实现学生对生活化问题的主动思考和探究,提升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效果。
第二,教师在为学生开发设计生活化问题时,还可以运用谜语形式为学生呈现问题。比如,在数学课程的导入环节,教师并不急于直接向学生揭示新课题,而是将新课主题与有关的生活景象都容纳到一个趣味小谜语中,然后再搭配对应的多媒体启发情境,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并以分组形式合作猜出谜底。这样不但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伊始就使学生体会到课程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关联性,也能发挥新课导入环节的质疑引思效用,从而活化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深度探究动力[2]。
第三,教师在向学生提出生活化数学探究问题时,还应该为学生编创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问题场景和故事情节。比如,在数学混合运算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编创一个商店购物的问题场景,将学生的个人物品假定为商品,结合具体的运算形式和数量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开展角色扮演式的问题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和趣味化故事情节中顺利解答数学问题,从而同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技能和生活技能,激发学生参与数学问题解析的主观能动性。
(三)组织生活化观察,锻炼学生自主发现数学现象的能力
观察既是一种感官能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小学生经常要运用观察能力,且观察能力和学生数学逻辑思考、归纳总结以及推理论证等能力的发展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对数学现象的感性认识始于观察,对数学问题的理性思考和探究也离不开观察。生活是学生探知数学奥秘的主要场景,同时也是培育学生观察能力和习惯的主要平台。因此,教师应该重点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观察活动,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数学现象的能力,也能培植学生悉心观察生活的数学探索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观察技能和综合性高阶思维品质。具体的教学操作方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学需求,截取一段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活动。比如,在培养学生数感时,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为学生出示一幅含有不同数量、不同物品的生活主题图,然后鼓励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数一数主题图中每种物品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在演算纸上画出简单的物品图示,再在后面标出相应的数字。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感,也能增强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提炼数学元素的能力,从而拓展数学课程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深度。
第二,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观察活动时,还应该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经验以及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新问题。比如,在数学物体图形类教学中,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物体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可以鼓勵学生仔细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引导学生结合物体图形的特征概念,找出教室中相对应的生活实物。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回忆生活,尝试列举几种教室之外的物体图形实物。这样既能强化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也能提升学生数学探究思维的灵活性和拓展性,从而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心观察和感受数学现象的良好习惯。
(四)借助生活化材料,开展数学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有效的实验探究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手动操作能力,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左右脑潜能,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概念模型的构建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实证实验意识。生活化材料取自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的认知经验十分贴合,其不仅是教师策划数学实验探究活动的优质资源,也能使学生对参与数学实验探究活动产生强烈的期待感和亲近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因此,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策略时,应该借助生活化材料为学生策划开展数学实验探究活动,向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和活动化学习机会,从而锤炼学生的数学实验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提升数学课程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紧密性。应用生活化材料开展数学实验探究活动具体有以下两个教学步骤:
第一,教师应该利用微课为学生整理数学实验的导入情境,实验探究课题,实验操作的流程、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比如,在数学图形拼组类教学中,教师在数学实验导入环节,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出示生活中含有课程图形元素的建筑物,初步唤醒学生的实验探索期待。接下来,教师就可以采用事先制作好的微视频课件,带领学生了解图形拼组实验的操作流程、方法以及运用工具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做好开展生活化数学实验探究的准备工作。
第二,在学生掌握开展数学实验探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后,教师就可以将图形拼组实验所需的生活化材料发放给学生,如彩色纸卡、美工剪刀、胶水等等,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图形拼组实验探究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巡视课堂,适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实验指导,直到各组学生协同合作完成实验课题中的图形拼组任务[3]。
(五)设计生活化作业,创新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拓展应用形式
作业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促进数学课程与生活实际深度结合的最佳途径。教师将数学作业的设计重心转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但可以缓解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心理压力,也能突出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导向,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化探索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加强为学生设计生活化作业,创新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拓展应用形式,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概念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落实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目标。在具体的策略实施上,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课程的知识要点,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生活化作业。比如,在方位教学结束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回家和家长合作,分别观察和了解自己家周围四个方向的标志性建筑物,锻炼学生的数学实践力和拓展运用能力,并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交流和展示作业成果,从而引领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学以致用,促进数学课程与生活实际全面、高效的结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落实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发展目标,不但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数学探究期待,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以及感悟生活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广泛利用小学数学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联点,积极为学生重现生活化场景、提出生活化问题、组织生活化观察、开展生活化实验探究以及设计生活化作业,从而增进学生数学学习的体验感,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生活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生金.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法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20(7):75.
[2] 杨玉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J].学周刊,2020(5):87.
[3] 李进有.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甘肃教育,2020(1):170.
[责任编辑 郭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