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冬奥:一起向未来
2022-05-08魏晓文郑茂典
魏晓文 郑茂典
自工业革命以来,奥运会从来都是举办国顶尖科技的前沿秀场,这一场“最科技”的冬奥会,在百年奥运史上对科技的应用堪称里程碑式突破。
这是一场体育的盛宴,更是一场科技的盛宴。7年里,2000多个日日夜夜,在张家口、在北京、在中国的版图上,冰雪之中,加油声里,不仅是体力极限的比拼,也是一场脑力智慧的争顶。
在全球体育赛事遭受疫情重创的背景下,中国对承诺的坚守,为处于不确定性中的奥林匹克运动带来一份强大而稳定的动力。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相隔14年后,中国与奥林匹克再次相约,又为世界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独一无二的冰雪盛会!
从一“墩”难求的冰墩墩到憨态可掬的雪容融;从“丝带飞扬,连通世界”的“冰丝带”到蜿蜒起伏、靠山静卧的“雪如意”,这场冰雪盛会无不令人感到惊艳;从技术的角度出发,不论是冰立方的赛场控温技术还是户外雪场的人工造雪,或是应用于运动员训练打分的“AI教练”、富含新科技的运动装备,都同样让人惊叹。
这是一届简约而不简单的国际盛会,从申办到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走过的每一步,都贯穿着“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筹办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注重运用先进科技手段,严格落实节能环保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展示中国风格”,同时强调“要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
早在2016年,在北京冬奥组委统筹协调下,科技部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委市政府、河北省委省政府等相关单位共同制定了“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围绕“零排供能、绿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观赛、运动科技、清洁环境、安全办赛、国际合作”等8个方面统筹设计重点任务。500多家单位、超过万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的技术成果在测试赛、运动员训练、正式比赛中开展了示范应用。
为了实施“科技冬奥”,北京、河北两地政府一方面组织本地科技力量,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另一方面设立了省级科技冬奥专项。北京冬奥组委制定了《科技冬奥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围绕冬奥会筹办的重点场景全面推动项目成果落地应用。国家体育总局研究提出参赛等方面的科技需求,并积极推动项目成果在国家队训练和比赛中的落地应用。最终“科技冬奥”80个科研项目围绕场馆、运行、指挥、安保、医疗、气象、交通、转播、观赛等关键场景,共有212项技术在北京冬奥会上落地应用,为实现北京冬奥的“简约、安全、精彩”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这场行动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示范了一批前沿引领技术,转化了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建设了一批示范工程。
“重大节事”作为一种规划和城市更新工具,既是从文化层面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又是从物质层面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基础设施优化调整的良机。如果说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让我们感受到了盛会对北京城市环境提升的重要影响,14年后的北京冬奥会则让我们感受到冬奥新技术融入未来生活的美好呈现。
在此之前,冬季与夏季奥运会加起来,平均每两年就在世界不同国家的不同城市举办一次。每次主办国都需要花费 一到两年时间搭建场馆、引入IT 设备、完善基础设施等作为大赛的必备保障,有的仅主数据中心占地就达到上千平方米,然而,这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建设设施,大部分都在奥运会结束后拆除,使用周期仅不到一年。
而本届北京冬奥会完成了核心系统100%上云的历史性工程,不仅能将赛事成绩、信息发布、运动员抵离、食宿、交通等信息系统全部迁移上云,实现了统一门户、应用集成和数据集成,更能在比赛后即刻释放云端资源,为其他工作提供支持。冬奥会期间,自动驾驶、自主泊车不再稀奇;“云转播”技术大大减少转播车和相关设备的高昂投入;城市访客通过“冬奥APP”,可以一键获得吃住行游购娱等所有城市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的最优交通解决方案可以应对大范围交通瘫痪或交通管制的问题。
不难判断,冬奥会将促推北京更好发展成为智慧型城市,同时这些技术将逐步扩散到我国每个城市,世界每个角落,惠及数字化时代下的每一个人。
其实自工业革命以来,奥运会从来都是举办国顶尖科技的前沿秀场,这一场“ 最科技”的冬奥会,在百年奥运史上对科技的应用堪称里程碑式突破。
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北京冬奥会“创造”了很多老百姓挂在口头的热词:“冰丝带”“雪如意”“雪游龙”等等,在这些热词的背后都包含着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理念。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运用创新型的制冷系统使得冰面温度均匀、硬度一致,有利于运动员滑出好成绩。参赛运动员在这里共13次刷新奥运纪录,被很多运动员评为“最快的冰”。此外,这套系统的应用还使国家速滑馆碳排放量接近于零,更绿色、更环保。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是建设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竞赛场馆之一。它的外形恰如一柄中国传统饰物“如意”。其中一大亮点是中国首例变角度斜行电梯。电梯整体提升高度107.3米,运行斜长244.206米,单程时长不到两分钟。乘坐这部电梯,跳台滑雪运动员可以快速完成交通转换,从地面到达赛道起点。
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同样科技含量颇高。设计建造團队密切配合,经过上百次试验后,成功攻克喷射混凝土的配比难题,实现“空间扭曲双曲面壳体结构”。目前,该场馆已申请专利超过百件,在同类赛道中技术领先。
作为历史上首个同时举办夏季奥运会与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北京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同时“双奥”带来的挑战也更加凸显。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对于举办城市都有严苛的要求,但相比之下,冬季奥运会对举办地自然环境的要求更为苛刻,要想获得冬奥会的举办权,举办地需要符合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要求。我们专业的科技工作者,用勇于担当的责任和技术创新的实力,不断破解“天时”“地利”带来的困境,打造中国品牌,弘扬中国文化,彰显中国力量,创新发展理念,引领世界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