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在建筑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控制措施分析
2022-05-07戎丽花
戎丽花
(阳泉市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阳泉 045000)
0 引 言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企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对市场资源的保有,应加大对成本管理工作的投入,引进专业的造价人才与技术型人才,进行工程在实施中的成本宏观管控,以此种方式,保证建筑施工方的应得收益[1]。因此,本文将结合成本管控中造价控制工作实施的必要性,深入挖掘成本管理工作的现有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针对建筑成本管理全过程的控制措施。
1 建筑成本管理过程中造价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中支出的成本并不单单是指项目自身的成本,而是指项目所有工程环节在实施中的支出成本,因此,可以认为此项成本是随着施工过程变化而发生变化的[2]。合理地实施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可以避免工程在施工中出现资金链断裂、某项工程支出严重超标的问题。同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工程实施过程的成本支出进行追溯与监督,辅助市政工程人员、造价技术人员、承包商代表人员的协同与配合,可以实现建筑工程在前期招投标与决策阶段将项目支出成本控制在一个有效或宏观可控范围内[3]。在上述提出的内容中,发挥建筑企业与相关单位中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作用,可以保证工程项目按照标准有序实施,从而避免工程支出超出预设。对建筑成本管理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可将其控制的内容划分为五个方面,具体见表1。
表1 建筑成本管理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内容
综合表1所述的内容可知,造价控制可以与工程成本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进行对接,无论将造价应用到任意一个环节,均可以做到对成本管理过程的优化,因此,开展此项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2 造价在建筑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造价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
管理成本体制不完善是造成建筑成本管理存在缺陷的主要原因,可将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使用下述表2进行描述。
表2 造价成本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表格2中提出的问题,均是造价成本管理体制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是造成建筑成本管理无法达到预期的主要原因。
2.2 造价成本管控手段落后
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撑下,造价成本管控工作需要辅助计算机技术执行,只有通过机器计算得到的数据与信息,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4]。但在针对建筑企业的市场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在工作中,仍在沿用传统的人工统计核算方式执行工作。建筑工程项目中涉及的项目数额较大,即便是人工核算中出现较小数额的偏差,也会造成最终核算结果与预期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目前,绝大部分建筑企业在市场内均存在造价成本管控手段滞后的问题,出现此种问题的原因是,企业内工程造价人员在工作中过度依赖自身的工作经验,或对于其个人能力过度自信,没有做到在工程造价核算与成本控制中结合工程实际需求与文件要求,最终造成核算的结果缺乏可靠性与真实性[5]。综上所述,造价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存在较多待整改问题的。
3 造价在建筑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控制措施
3.1 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首先,在项目决策阶段,针对上述建筑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造价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在项目决策阶段包含的内容主要有:项目机遇发现、项目建议书撰写、项目可行性分析以及项目具体实施决策编写等。通过该阶段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项目决策是建筑成本管理开始的基础,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决策对于后续造价管理而言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6]。因此,针对这一阶段,在对建筑建设项目的规模以及标准进行制定时,需要从实际角度出发,在充分考虑到施工技术的适应性、经济性等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的条件下,对建设区域内环境允许程度和投资能力进行合理评估。按照上述内容,在具体实施造价控制时,首先需要对建筑项目的合理规模进行确定[7]。在明确规模效应的基础上,对建设规模与单位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当建设规模不变或逐步增加时,若单位成本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则会使得经济效益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反之同理。其次,针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按照图1所示的内容完成评价。
图1 项目决策阶段项目可行性评价流程
按照图1所示的流程完成对项目可行性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可行建设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在优化过程中,需要在满足减少定性原则的基础上,采取主动控制的方式,确保整个决策阶段不掺杂任何负面影响问题,以此实现在项目决策阶段对造价的控制。
3.2 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再从工程设计阶段,实现对造价的合理控制。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方面实现控制:
首先,优化现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尽管我国现行设计收费的标准与以往相比已经有了提升,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落后阶段。当前我国设计收费成本占总工程造价的比例极低,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在设计环节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而造成设计方案的质量出现问题[8]。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适当提高设计收费在总工程造价中的占比,将其提升至3%~5%,以此在保证充足的设计费用下,实现对设计程序的深化,并增加工时投入,实现对建筑图纸更加精细化的设计。
其次,推广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当前工程造价管理当中应用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设计手段之一。在开展限额设计的过程中,按照标准设计任务书,在确保各项功能均能够满足相应要求的基础上,完成对初步设计的总体概算,并实现对施工图设计的有效控制。基于限额设计的应用优势,在工程设计阶段应当将对工程量的控制作为核心内容,以此克服 “三超”问题的产生,实现对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3.3 合同订立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合同订立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完成对工程造价的预算以及与承发包合作单位的谈判与合同修订。在这一阶段,承包商和承包价格的合理选择是影响其造价控制质量的关键。因此,针对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实施,应当将承包商和承包价格作为主要控制对象。为了避免工程承包商钻合同漏洞的问题产生,需要对合同条款进行完善和强化。
首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将质量与第三方机构经济效益挂钩的方式实现,例如在审标环节若发现1%的质量错误率,则相应扣除10%的委托编标费用。
其次,有关部门应当对合同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并强化合同双方法治观念,针对合同当中具体应当履行的内容,对具体情况进行跟踪,并在遇到问题时及时进行解决,从而减少经济纠纷问题发生的概率,并达到提升合同履约率的目的和效果。
再次,明确具体建筑施工项目中各个参与方的合同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建筑施工项目中各个参与方合同关系示意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合同参与方包括业主方、设计方、监理方、造价方和施工方,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各个参与方对应的单位或企业,以此确保后续合同订立的准确性。
最后,在招投标结束后,应当实现对合同签订的细化管理,确保合同条款当中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存在偏差的基础上,完成合同签订。
3.4 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在完成上述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后,在最后的工程施工阶段,不可避免地会由于现场施工条件的实际情况对原设计进行调整,因此必须在严格遵循设计变更原则的基础上,从下述三个方面实现对造价的控制。
第一方面,对设计变更进行严格把控。在对设计变更进行把控时,首先应当明确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方式,如图3所示。
图3 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方式
在图3所示内容的基础上,当设计出现变更时,相应的工程造价和工期都会发生改变,为了能够实现对其造价的合理控制,在变更过程中必须明确各个参与方的责任,造价工程师应当针对工程变更价款进行密切关注。
第二方面,强化对现场签证工作的管理。由于建筑工程具有负责性,并且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改变,单项工程在进行中,都会涉及众多现场签证问题。例如土方内运、外运机械设备数量等。因此,在进行现场签证时,若自身不具备条件和能力完成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则需要委托第三方咨询公司来完成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明确具体工程分项内容,从而在管理过程中做到有理有据。甲乙双方工地代表都应当对开展进度和签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文字记录,在完成签证后,也需要由专业负责人签字后才能够确保签证生效。
第三方面,强化对工程材料价格的管理。在工程造价当中,工程材料的价款占比巨大,因此必须对其加以足够的重视。施工材料的价格变动十分频繁,并且质量和对应的档次多种多样,为了实现对造价的合理管控,需对市场价格进行动态管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当根据工程的进度对工程材料的实行质量以及价格进行确认和签证,从而确保实现对材料差价的合理控制。
4 结束语
此次研究从项目决策、工程设计、合同订立、工程施工四个阶段,对造价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展开了详细的设计。明确了造价技术人员参与工程造价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在后期的研究中,仍需要对工程造价控制树立一个正确认知,通过对企业与工程方参与员工利益的保有,实现从多个维度对项目成本进行管控。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工程施工方资金的控制与支出的约束,以此种方式,确保成本管理工作可以在实施中达到既定的效果。
尽管此次研究已实现了从多个维度进行成本管理与造价控制应用的研究,但此次课题研究受到时间的限制,没有通过实践证明课题的可行性。因此,可在后续的研究中,采用设置实验的方式,对此次研究与设计成果进行实践检验,在证明了此方案可行后,将其代替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案,在市场内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