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菜用大豆高雄9号肥料与密度相关性分析
2022-05-07王冬群成美玲
王冬群, 成美玲
(1.慈溪市农业监测中心,浙江 慈溪 315300; 2.慈溪市周巷镇人民政府,浙江 慈溪 315324)
本试验使用的高雄9号菜用大豆是中国台湾选育的新品种,具有环境适应性强、适合大农场粗放栽种、口感佳等特点,适宜在浙江全省范围内种植。大豆产量和品质受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1],施肥水平、种植密度等栽培措施会对大豆产量产生影响[2-3]。大豆属于群体产量作物[4],通过改变种植密度能使大豆个体与群体间达到最佳配置,更加有效地同化光能产物,积累干物质,从而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以获得更高产量[3]。种植密度通过影响大豆群体株高、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等的动态变化,进而影响群体的干物质积累和最终的产量形成[5]。由于不同施肥水平会影响大豆群体植株的生长发育,因此在不同栽培密度下,群体所能达到最高产量的最佳施肥水平也不同[6]。不同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的合理配置是大豆高产的关键因素。因此,科学合理施肥、确立适宜的种植密度是大豆获得高产优质必不可少的栽培措施[7-8]。
本试验主要探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高雄9号菜用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以期为菜用大豆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20年4月7日在浙江省慈溪市坎墩街道玉兰果蔬农场进行。试验区位于慈溪中部,土壤为潮土类、灰潮土亚类、淡涂泥土属、夜阴土土种[1]。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 933.5 h,年平均气温为16.0 ℃,年平均降水量为1 325 mm。
试验地块0~20 cm土壤的基础理化性质为:pH值为8.16,全氮为1.04 g·kg-1,水解性氮为74.8 mg·kg-1,有机质为12.9 g·kg-1,有效磷为37.9 mg·kg-1,速效钾为152 mg·kg-1,水溶性盐分为0.7 g·kg-1。前茬为青菜。露地种植,品种为高雄9号。
氮肥为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产尿素(N 46.4%),磷肥为宁波市甬丰农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浓度磷肥(P2O540%),钾肥为德国钾盐公司生产(K2O 50%)。
1.2 处理设计
施肥量设高肥力(F1,N 194 kg·hm-2,P2O558.5 kg·hm-2,K2O 135 kg·hm-2)、中肥力(F2,N 149 kg·hm-2,P2O545 kg·hm-2,K2O 104 kg·hm-2)和低肥力(F3,N 104 kg·hm-2,P2O532 kg·hm-2,K2O 73 kg·hm-2)3个水平。高(M1)、中(M2)、低(M3)密度小区分别种26万、23万、20万株·hm-2菜用大豆,每穴3株。小区面积为20 m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个施肥小区地块间用30 cm宽、25 cm深的沟隔离。试验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进行,无补充灌溉。
播种、施肥在同一天完成,不追施。采用1次性穴施法,每4穴菜用大豆中间施1穴肥料,每穴3颗豆种。地块头尾设保护行。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在成熟期一次性采收菜用大豆豆荚和茎叶。现场对每个小区的全部菜用大豆豆荚和茎叶分别称重、记录。从每个小区选取长势一致的连续植株5株带回实验室考种,记录株高、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鲜重。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7软件和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从总体来看,F2M1处理株高最高,F3M1次之,F1M3最矮,可见在密度较低的情况植株株高较高。分枝数是F1M1处理最多,为9.0个;最差的为F1M2。在F2的肥力条件下,分枝数非常接近。从单株有效荚数看,F2M3有效荚数最多,达到了39.1个,最少的是F3M1。可见密度和肥力都会对株高、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荚数产生影响(表1)。
表1 不同处理组合对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在高施肥水平下,株高、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鲜重、豆荚产量、茎叶产量都是F1M1处理最高。在中施肥水平下,株高、分枝数、豆荚产量、茎叶产量均为F2M1处理最高,单株有效荚数、单株鲜重F2M3处理高。在低施肥水平下,株高、茎叶产量F3M1处理最高,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鲜重都是F3M3处理最高。在肥力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低密度种植的表现更好,高密度种植的表现为株高比较高,茎叶产量大,但是豆荚产量不高。可见不同的施肥水平下,表现出不同的农艺和产量特征。密度和肥力双重因素制约着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表现。从表1可知,当N、P2O5、K2O施入量分别为149、45、104 kg·hm-2,密度为26万株·hm-2,得到最高豆荚产量9.76 t·hm-2。
各处理的株高、分枝平均值分别为64.49 cm和8.04个,变异系数分别为6.25%和7.20%,可见数据稳定性较好;单株有效荚数、单株鲜重、豆荚产量平均值分别为32.59个、73.21 g、7.93 t·hm-2,变异系数分别为15.72%、16.08%、12.42%,可见数据稳定性较差。茎叶产量平均值为8.29 t·hm-2,变异系数为40.10%,可见稳定性很差。
豆荚最高产量处理F2M1与F1M1差异不显著。从茎叶产量处理看,F3M1、F2M1、F1M1间无显著差异,但这3个处理与其余处理都差异极显著。施肥水平因素间无差异,密度因素间有极显著差异,施肥水平×密度处理间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在不同施肥水平下不同的播种密度,表现出了不同的农艺性状特点和产量,本试验中当N、P2O5、K2O施入量分别为149、45、104 kg·hm-2,密度为26万株·hm-2,获得豆荚最高产量9.76 t·hm-2。一般认为大豆高产是不同产量相关性状最佳配置的结果,在一定肥力条件下合理密植,可以获得各产量相关性状的最佳配置。施肥是获得高产的另一重要因素,在不同播种密度下,由于大豆群体数量发生变化,需肥水平也会不同,因此。施肥水平需与密度相互配合。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产量的形成取决于群体产量,而在较高密度条件下单个产量性状的表现往往不理想[9-10]。本研究各处理组合中,产量较高处理各产量相关性状表现都不是最理想的,有些性状的表现甚至是不利于产量形成的,如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在高产处理中反而表现出较小的数值。因此,通过过量施肥或高密度种植来追逐某个单一产量性状而期待获得高产是不切实际的,合理的种植密度与相关性状的最优配置才是获得高产的关键,然而由于品种间存在差异,这种配置方式也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