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2022-05-07次仁拉姆
次仁拉姆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素养;教学设计
引言
在教学不断发展下,为了更好对学生实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基因在染色体》为例做出教学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建立对生物学科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本课内容教学中主要围绕教学目目的、步骤和措施作以设计,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对生命观念的认识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以及正确社会责任感的生物学科素养。
一、利用微课引入课程,提高学生课堂集中力
老师可利用微课引入本节课程,通过微课视频面向全体学生,讲解和分析教学中较为抽象和演示有难度的知识点[1],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例如在萨顿假说比较抽象,利用微课演示基因由染色体携带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并展示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比较,让学生发现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相似点,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好奇心。
对于果蝇实验动物的选择使用学生不熟悉,在微课方式下使得学生能更好感受果蝇的特点,理解为何使用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对象,以及利用视频播放关于减数分裂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在课本之外能够更容易理解分裂过程的变化。
二、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回答学习问题
微课环节结束之后,老师请多位学生上台,通过果蝇眼色遗传方式进行推导,并由老师提出伴性遗传的概念,学生可在微课视频和老师点拨下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以及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和发现发表个人的学习观点,经过上一环节学习之后,要求学生能够回答出减数分裂核心的,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言过程中台下学生也可以提出想法和回答,进行补充和修正。
在此环节中学生可主动进行果蝇杂交实验的讲解,展示果蝇染色体组模式图,介绍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结合实验发现请学生做出推断,并要求学生尝试写出遗传图解,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遗传图解法、基因推導法去分析果蝇杂交实验的结果,从中得出有关的结论。
三、开展课堂讨论环节,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
结合孟德尔遗传实验,老师提出讨论问题:基因与染色体之间存在性,是否就可以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以此为讨论中心,开展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可自行形成小组合作,再次学习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过程,围绕“果蝇实验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并形成完整的讨论结论,包括讨论步骤、论证出处以及个人想法和最终得到的结论。
结合上一环节的发言,学生可通过实验发现白眼果蝇都为雄性,从而得到猜想:果蝇颜色的遗传可能跟性别有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组织讨论,联系到前面的假说可得出:决定果蝇颜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探讨和合作,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并使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科上具备的对生命研究的认真和负责的态度,生物的结论不是仅靠观察生命现象就能得出,而是要经过科学的实证和推导演示后而推导得出。
四、老师进行补充说明,结合试验回忆并总结
经过前三个环节后,老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回忆,对本节课的知识概念作以整体的归纳概括,要求学生能够清晰阐述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以及熟练地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说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能够尝试运用类比推理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的方法[2],去推理研究学习和生活中其他问题,从而巧用推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学生能够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且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科建立重视感,体会到生物学科的运用和帮助就体现在我们人类日常和生理发展过程中。
在本节课的学习要求下,学生也能认识基因的物质基础,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探究、分享,也形成合作交流、互助进步的学习氛围。
结语
全文利用“基因在染色体”教学素材作为引导,老师领导学生在客观事实基础上能够学会认真比较、整理归纳、学习演绎并作以实证来展现学习情况,通过观看微课、提出问题、讨论研究、补充总结、回忆科学实验的步骤过程,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和理解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掌握各类假说和试验的学习内容,以此加强学生对基因相关概念知识的认知,让学生明白生物变化和发展源于严谨务实的科学实验、推理实证等,从中发现生命发展的科学乐趣,同时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以及严谨认真、求真务实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龚雷雨.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以人教版高中基因在染色体上为例[J]. 中学生物学, 2021, 37(5):3.
[2] 陈明山, 胡海丽. 基于高阶思维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以基因在染色体上为例[J]. 中学生物学, 2020, 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