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季主题音乐活动设计与实践

2022-05-07张艳欣

教育·校长参考 2022年2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乐曲音乐

张艳欣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生命成长,幼儿艺术活动是其内在的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性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对于幼儿健全人格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北京市顺义区澜西园二区幼儿园追求艺术活动顺应幼儿发展,在教育与美的享受之中,创造自由、轻松、和谐、积极的艺术氛围,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参与艺术活动;从“十三五”起便开始将音乐教育活动与游戏活动相互整合的实践探索,试图让幼儿在基于生活的真实情境中,以音乐激活游戏兴趣,在游戏过程中完成音乐学习,初步形成对主题理念的基本认识。鉴于音乐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及关注到生活资源对幼儿成长的价值,团队在“十四五”期间尝试开展以贴近幼儿生活的四季为内容,以幼儿喜闻乐见的音乐为表现形式,开展游戏化、生活化的主题活动,探索自然生态环境下的生活化的、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模式,开启四季主题音乐活动美育教育课程新实践,从主题活动设计原则、音乐遴选、实施途径与方法等方面展开行动实践。

四季主题音乐活动的核心概念

四季是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总称。我们以春生季、夏长季、秋实季、冬韵季四个季节活动为主线,将动物、植物、气象的物候特征辅以中国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国庆节等),作为活动的教育资源。

其中,主题活动在这里特指与季节及幼儿生活关联的能够把不同领域间的教育贯通的主题活动。以生活为内容,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以五大领域发展目标为指向具有相对稳定程序的教育活动。音乐活动则指以幼儿为主体、以适合幼儿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对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使幼儿与音乐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将在音乐活动中尝试纳入四季主题内容,让幼儿在愉悦身心的形式下感受四季变化和特征。

四季主题音乐活动设计原则

审美性原则 主题音乐活动实施中,教师从感知、体验、表现与表达创造四个模块考虑主题内容,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感受与表达,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培养其审美能力。

综合性原则 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要关注已有教学资源与生成性主题的搭配组合;在指导方法和组织形式上,既要做到便于操作,又要多样化。综合运用多种组织形式,以四季主题背景下音乐活动为主,集体与小组、自主活动相结合。

游戏性原则 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不同的游戏情境,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依据这一原则,将游戏化音乐教学成果进一步延伸,以游戏承载主题内容,真正实现“以玩促乐,以乐促玩,玩中求乐”。

生活化原则 主题内容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考虑到音乐的感知较为抽象,幼儿很难从单一的集体活动中直接感受与理解。我们将主题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在培养音乐素养与幼儿日常生活之间搭建桥梁,形成已有知识的迁移,达到对新知识的同化。以大班秋季主题为例,作品《庆丰收》是以朝鲜族人民喜庆丰收为题材,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音乐作品。由于许多幼儿没有秋收的体验,无法想象乐曲传达的情感。教师利用园内的小菜园带领幼儿一起开展采摘山楂、晾晒果实、创编《山楂熟了》诗歌等系列活动,丰富幼儿的秋收体验。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将采摘山楂的感受与歌曲《庆丰收》理解相融合,帮助幼儿展开对作品的想象。这样生活化的主题帮助幼儿在作品理解与表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主题活动音乐遴选原则

一致性原则 在众多的乐曲中甄选出适合本班主题活动的音乐素材,注重一曲多用,发挥乐曲价值最优化。在主题活动感受、体验、表现、表演四模式中,将有多首音乐出现在适宜的主题各环节中,教师要加强前期设计,在甄选适宜体验环节的音乐还要考虑其是否适合表现表演环节,注重音乐前后环节的一致性,有利于幼儿从真实情境、虚拟再现到抽象表达的自然过渡。

适宜性原则 选音乐素材时,从曲风、速度、音效上初步筛选与幼儿的认知经验、情绪体验相吻合,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如进行曲、波尔卡、圆舞曲等从曲风上较适宜打击乐活动的音乐。其次,乐曲式选择上要关注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节奏鲜明、结构工整、旋律优美、形象生动的乐曲。如:AB、ABA、ABAB、ABABA几种段式,较适宜小、中、大班幼儿。

情境性原则 乐曲的选择还应关注带有情节性,有特殊音效等,因为主题音乐活动是在游戏化、故事化情景中进行的。乐曲富有情节性,易于激发幼儿展开想象,幼儿感知理解音乐更为顺畅。

有效途径和方法的选择

活动实施的三途径 一是游戏教学法引入。我们将游戏化音乐教学理念延伸到主题活动中。如夏的主题活动中,在充分了解夏天的特征后,教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不同音色的乐器,创编相应的节奏来表现“大雨声”“打雷声”等。同时,我们将“十三五”研究总结的音乐教学策略如模仿感受法、情境激趣法、欣赏操作法、角色表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入主题活动,强调教师创造性地教、幼儿创造性地学。

二是环境氛围营造。重视幼儿园公共环境及班级主题环境的创设,创设丰富的艺术环境和感知体验的空间,让幼儿能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鼓励幼儿自信表达,支持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户外“奏乐体验区”满足了幼儿对于音条奏乐和鼓面敲击的体验需求。室内楼梯的“音画长廊”,充分體现与幼儿的互动,定期精选小中大班的音乐作品如:小班《水族馆》、中班《森林狂想曲》、大班《时钟波尔卡》等,分层放置播放器满足幼儿随时播放欣赏。此外在主楼门厅依据春夏秋冬四季创设春生季、夏长季、秋实季、冬韵季的环境,为幼儿营造满满的季节仪式感。

三是综合资源利用。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幼儿园、家庭、周围环境、社会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如:利用幼儿园种植园、社区广场、周边公园,在相应季节班级主题活动中支持幼儿开展种植、采摘等体验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感知体验出对“种植——播种希望,采摘——丰收喜悦”的情感体验,让幼儿通过歌唱、舞蹈、打击乐等艺术表现形式传达出对四季音乐内涵的理解,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实施两方法 一是以音乐为中心的综合活动实施。四季音乐主题活动各领域之间采取综合交叉的活动设计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围绕音乐活动开发设计综合主题内容,即开展主题背景下的音乐与数学结合、音乐与美术结合、音乐与语言结合、音乐与运动结合、音乐与生活结合等等。

二是基于季节特征的音乐作品主题设计。大量经典有季节特征的音乐作品都能作为主题的优质资源,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大致分为两种方式设计主题活动。第一,由单一音乐作品设计的主题活动。由单一作品衍生出的主题活动是指以一首音乐作品为中心,设计综合主题活动的其他相关活动。以小班《拔萝卜》主题活动为例,整个教学活动由多个子活动组合而成,这些子活动都围绕《拔萝卜》展开。在设计这类活动时,可以以音乐作品为出发点,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源,来丰富活动内容,强化活动的主题性。第二,由同一季节下不同音乐作品设计的主题活动。与上述类型相比,这类主题活动主要是指活动由一系列同一季节相关的音乐设计而成,活动的主题由不同乐曲不断强化,是一个依次推进、不断加强的形式,往往这类活动的主题所表达的季节特征指向范围更大,更适合于中大班幼儿。教师在设计这类主题时,虽然看似每首作品都相对独立,但在整个主题活动中要有连贯性,体现出其系列特征,突出强调作品整体的季节导向。

四季主题音乐活动实践的有效更新了教师五大领域融合观念,提升教师主题音乐活动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加速专业化成长。新模式下的主题活动开展,更好支持幼儿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表现表演生活的自我表达,促进幼儿在快乐游戏、自主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收获与成长。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乐曲音乐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音乐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音乐
练乐曲vs基础练习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