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爱长大的查斯基》:以爱构筑现实童话
2022-05-07夏心悦
夏心悦
这是一部“林格伦儿童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一部来自瑞典的脍炙人口的儿童小说,细述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点滴,融融亲情暖彻心扉。她是单亲妈妈,他从没见过爸爸——他们互相以爱滋养。
查斯基·约翰逊与其他瑞典孩子不太一样,他的名字不是瑞典语,而是一道希腊菜式的名称。查斯基的皮肤比一般瑞典孩子黝黑,据说是因为他的爸爸是希腊人。他从来没见过这个传说中的爸爸,他从出生开始,就跟妈妈、外公和外婆生活在瑞典。但他觉得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即使后来爸爸妈妈并没有结婚,也没有生活在一起,但妈妈总是对他说,他是爸爸妈妈之间“爱的结晶”,他对此深信不疑。
《吃爱长大的查斯基》是瑞典儿童文学作家莫妮·尼尔松-布兰斯特罗姆关于瑞典男孩查斯基成长故事的系列作品,该书曾获得2010年林格伦儿童文学奖。查斯基·约翰逊是一个特别的瑞典男孩,妈妈因为喜欢名为“查斯基”的希腊酸奶而给儿子起了一样的名字;他从未见过传说中身为希腊渔夫的爸爸,从出生开始就和妈妈、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在莫妮笔下我们看到查斯基熟悉又不一样的成长轨迹:面对校园生活的紧张,目睹欺凌时挺身而出,初见生父感到激动和不安,像朋友一般的哥顿成为家庭一员,经历爷爷的死亡,迎接家里新生命的到来……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查斯基慢慢经历了人生的生离死别,来自妈妈、家人、朋友的爱给予他面对一切困境的勇气和力量。本书结尾查斯基所爱的人欢聚一堂,这是他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刻。整个故事令人内心丰沛,充满暖意。
查斯基的故事是一个成长故事,伴随着小男孩的长大,莫妮为孩子们描摹了世界的美好,同时也让孩子们看到了真实世界的复杂。瑞典国宝级儿童文学作家沃尔夫·斯达尔克说过“很多东西就是我们理解不了的,生活本身就是这样,我们也应该给孩子这种机会,让他们去读可能不那么显而易见的东西。”这可以说是瑞典儿童文学的一个共性。瑞典儿童文学不回避任何复杂的主题,尤其是成年人难以和孩子讨论的话题,例如在国内儿童文学作品中经常被弱化的父母离异、校园欺凌、亲人的死亡、种族歧视等。瑞典儿童文学作家善于运用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来反映深刻的现实问题,这种题材选择上的坦诚既是对孩子们内心疑惑的解答,也是对儿童的尊重和其独立存在意义的肯定。没有一个孩子可以一夜之间长大成人,生活終究有快乐也有悲伤,这才是真实的世界。“儿童文学就是通过儿童视角向孩子展现全面、丰富、完整的世界”,《吃爱长大的查斯基》在这一点上做得淋漓尽致。文学从来都不是能给出正确答案的自然科学,正如生活永远不只有唯一的答案,《吃爱长大的查斯基》正是用儿童的视角呈现现实世界的多样性。查斯基的童年立体、多元、鲜活,这样一个特别的童年形象在国内儿童文学中十分少见甚至有些超前。
“优秀的儿童文学提供给孩子的应该是人生各种滋味的真实感受、体验,这里面不仅仅有快乐、幽默、幻想的因子,还应该包含能让情感激荡、心灵净化的力量。”妈妈对莫顿的关爱让查斯基嫉妒,撒谎后忐忑得睡不着,和好友皮尔·哈马的吵架令查斯基苦恼,怀疑渔夫爸爸不喜欢自己,因为有好感的女孩喜欢别人而伤心……这些真实的人生百味都能激发孩子们的共鸣,在查斯基身上寻找自己的身影,而查斯基的处理应对也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爱”是儿童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这也是《吃爱长大的查斯基》的主题,查斯基的成长历程也是不断收获爱的过程。妈妈一直告诉查斯基他是“爱的结晶”,正是在这样的爱的保护下,查斯基才能一直保有童真,而一些成人世界的规则与惯例,在查斯基独特视角的审视下都有了新的解读。爱是一种能力,学会爱和被爱是美好的。查斯基的家庭原本只有妈妈、外公外婆和他,后来来自遥远希腊的渔夫爸爸、爷爷、奶奶、表姐艾琳娜、瑞典爸爸哥顿、妹妹海特瑟娜、天使哥哥莫顿、好朋友皮尔·哈马等等都成为了查斯基不可替代的家人。他们给予了查斯基无私的爱意,而查斯基也以孩童最纯粹的爱意回馈他们。长辈们把查斯基放于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的位置,并没有因为查斯基是孩子而忽视他的看法或者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沐浴在这样爱的环境中的查斯基勇敢、有责任心、富有爱心。爱的表达多种多样,爱的交互无休无止,爱为查斯基创建了一个强大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情感力量带给孩子的是直击内心的震撼和感动。
现实和童话未必是对立的两面,儿童文学的价值也不仅仅在于为孩子们带去快乐。《吃爱长大的查斯基》从孩子的角度去讨论现实问题,向孩子们展示了万千世界的多姿多彩。“爱是永无止境的,你爱的人越多,心中的爱也就越多”,相信每位读者都能从中感悟人生本相,收获爱与希望,继续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