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襄冬奥盛举 打开立体中国

2022-05-07赵妍

全国新书目 2022年3期
关键词:舞龙立体冰雪

赵妍

2022年2月4日—2月20日,万众瞩目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召开,在16天的时间里,世界上最优秀的冬季项目运动员为奥运荣誉而战,在奥运村的同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他们向世界发出了强有力的讯息:无论是在体育运动中,还是在面对生活的诸多挑战时,我们总能更快、更高、更、更团结。此时的出版界,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全景立体书《打开中国冰雪》也在市场上掀起一阵热潮,还入选了中宣部出版局3月推荐书单。

一谈到阅读,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传统的纸质书、手机、Kindle、Pad等。而这几年,电子工业出版社一直在积极探索立体书的出版。立体书是一种十分新颖的阅读方式,它跳出平面的限制,每一页打开都是一个三维立体空间,读者可以动手操作互动,去探索,去解谜,趣味性很强,可以非常直观、真实地还原每一个故事场景。《打开中国冰雪》就是这样一本“有趣又有料”的超大型全景式立体书。这本图书共有1000多个零部件,八大立体结构、32个小型立体结构,铺开后将近3平方米,呈现效果令人惊艳,不仅孩子们喜欢阅读,许多成年人也爱不释手。

其实,在出版《打开中国冰雪》之前,电子工业出版社已经推出了《打开中国》《打开故宫》《打开北京》等一系列大型立体书。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看到后,十分认可立体书的呈现形式,便找到电子工业出版社,想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策划一套与冰雪运动、冰雪文化相关的立体书。就这样,2019年9月,在国家体育总局召开了《打开中国冰雪》的第一次策划会议。

一开始,这套书的定位是用立体书展示冬奥会的冰雪项目。几番讨论下来,大家觉得这个思路虽然契合主题,但是缺少“中国特色”。冰雪运动是“武”,冰雪文化是“文”,我们中国自古就提倡“文武双全”,只有这样的文化才是最有底蕴和生命力的。既然这届冬奥会是在中国举行,又是在北京这座双奥之城,我们就应该在书中讲出中国自己的冰雪故事。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冰雪运动”上,其实是把路走窄了。于是我们决定用一半的篇幅来讲中国冰雪运动的起源、中国的冰雪文化和中国的传统冰雪运动,剩下一半的篇幅来展示冬奥会的冰雪运动,这样既能向大众普及现代冰雪赛事的知识,又能宣传中国传统的冰雪文化,这样才是真正地打开了“中国冰雪”。冬奥会是一场体育盛会,万众瞩目。而我们之所以能举办冬奥会,是源于中国几千年的冰雪文化积累。我们应该通过这场盛会的契机,向大众宣传“中国冰雪文化”,这才是《打开中国冰雪》出版的最大价值。

经过多次讨论,《打开中国冰雪》的内容架构终于确定下来。图书的前半部分顺着一条历史的逻辑线介绍了中国的冰雪民俗、冰雪文化。千百年前,在刀耕火种的年代,就算外面大雪纷飞,老祖宗们也得出门打猎。冰雪尘封沃野之时,猎物在雪地里依旧行动灵敏,人一脚踩下去,可就挪不动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发明了原始的雪橇、冰爬犁,这也就是很多冬季体育项目的起源。随着清朝迁都北京,满洲冰雪文化浸润京城,为北京这座千年古都再添几笔浓墨重彩的冬季魅力。春节的喜气热闹与冰雪的寒冷宁静碰撞出中国传统佳节的高潮,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头戏。在这部分,介绍了清朝的规模盛大的”冰嬉大典”,展示了乾隆皇帝的冰船、冰上舞龙、正月里的冰滑梯等项目和画面。

《打开中国冰雪》的后半部分介绍了现代冰雪运动,以北京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为逻辑线,分为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演绎了冰雪之上的速度与激情。把不同的比赛项目放到一个大的立体场景中,营造出一种很强烈的“冰雪运动氛围感”,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近距离体验冰雪运动的奇妙感受,迅速抓住各个项目的精彩亮点。

对立体书来说,设计是很大的挑战。和传统的二维创作不同,插画师是在一个个零散的部件上绘图,需要在脑海中有最终拼装在一起后的立体效果。因为结构里同一个部件在不同角度可能会需要有不同的插画内容,很多部件甚至需要进行正反面绘制。

《打开中国冰雪》是“打开中国系列”的第五个作品,95后立体结构师施镇宇和他的团队与电子工业出版社有过多次合作。这次,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編辑团队和施镇宇团队进行了多次沟通,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结构设计需要在基础的“塑形”上,有更多维度、更丰富的交互创意,只有这样才能给读者带来惊喜。为了让冰雪景观在立体结构中有最饱满的呈现效果,施镇宇和他的团队费了不少功夫,也做了不少创新性尝试。为了保证画面呈现的效果,完成第一稿后,他们还会进行上千次优化修改,直到满意才会进行下一步。比如,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拥有全球第一条360度回旋赛道,施镇宇团队用了3个月才“磨”成这一页。常规的立体书大多靠下面的硬纸板单点发力,带动纸艺结构打开。可场馆设计复杂,赛道的倾斜度不同,蜿蜒曲折如游龙,单点发力无法呈现如此复杂的立体结构。经过多次修改、尝试后,施镇宇团队创造性地通过部件间的衔接实现了力的传递,就像多米诺骨牌,带动上面一层层不同方向的部件次第张开,这样才有了恢宏的视觉效果。书中还有一个跨页展示了花样滑冰,一翻开就能在木杆上旋转的花滑运动员很是“吸睛”。这个旋转的原理就像两只手搓木杆,只不过用绳子取代了手搓的力量。但这对于材料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绳子的摩擦力、杆子会不会打滑、纸的硬度,这些都是一次次实验出来的。除了薄厚不同的纸,还用到了亚克力、透明塑料板、绳子等多种材料,整本书需要工人全手工粘贴拼接,一位工人用24小时只能做出一册,非常耗心耗力。

除了结构的开合体验优化,画面也经历过多次推翻重绘。比如“冰上舞龙”部分,原先的侧重点在于中国年的氛围传递,舞龙的涂装为了迎合年味,用了传统的红色舞龙,人物服饰也是传统的舞龙装束。后来人物装束都改为穿滑冰鞋、戴头盔和护具等更契合冰面舞龙的装束,同时对舞龙的整体配色做了一个大胆的修改,将其变成了一条蓝色的冰龙。根据打样效果,画面留白处也增加了更多环境氛围,让这一页的画面生动了许多。插画的调整甚至重绘虽然需要很多时间去完成,但是最终能让作品有更好的视觉呈现。

《打开中国冰雪》这本书一共有12个大跨页,不仅单页结构繁复,整本书也可以完全铺开,面积将近3平方米,这也给创作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书摊开讲究错落有致,相邻页的结构间要做到高低有别,既要有前瞻性又得有大局观。在配色上,整体色调虽然都是蓝色,但每页间还要有所差别,不仅需要顾及单页的色彩搭配,还得考虑与邻近页面之间的关系。像中间第二行的平面长卷,每一页都有自己的主色调,还要在全局中增加色彩丰富度的同时不影响整体。每页的插画绘制都至少进行了5次调整。

除了非常显眼的大立体结构之外,书里还设计了非常多的小互动结构,在交互体验上增加了许多互动彩蛋,兼具展示性的同时从读者角度出发去融入更多互动性。比如知识插卡,多张卡片为读者解读老北京冰雪文化;知识小册子将冰雪故事娓娓道来;还有四折拉页,图解雪车比赛的重要环节;大幅抽页详细介绍了跳台滑雪的场地分区,图解关键技术动作;给舞龙的人做了悬挂效果;滑雪场中有一个悬空的热气球;讲到清朝冰嬉大典的时候,图上有个气派的冰船,船上有扇窗户,拉动小机关能打开这个窗户,往里一看,坐的是乾隆皇帝;在高山滑雪的场景中,读者可以通过抽拉条的机关,去感受运动员在雪道上飞驰的速度感。这些都可以让读者更好、更多、更详细地了解冰雪文化与冰雪运动。

《打开中国冰雪》一书还得到了武大靖、谷爱凌、隋文静、韩聪等奥运冠军的喜爱和推荐。在他们以及许许多多和他们一样的运动员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对追逐梦想的坚持,对体育道德的尊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对国家荣誉的珍视。他们也曾受伤,也有过失误,但他们永不放弃。谷爱凌曾经说过:“无法赢得比赛不是失误,只有放弃才是失误。”所以奥林匹克格言从来就不是金牌、银牌、铜牌,而是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这种体育精神也是我们希望传达给每一个孩子、每一位读者的。

《打開中国冰雪》是一份精美的手工艺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礼物。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倪会忠在《打开中国冰雪》序言中写道:“希望《打开中国冰雪》作为讲好中国冰雪故事的重要载体,让更多的百姓了解、喜爱、参与冰雪运动,进一步‘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推动冰雪运动蓬勃发展!”

其实,早在2016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就开始策划出版立体书,经过3年的探索和打磨,在2019年推出了“打开中国系列”立体书。“打开中国系列”的每一本立体书,都在前作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更新和升级。比如《打开故宫》全书展开后是一个3.2米的长卷设计,有一种穿越故宫的感觉;《打开圆明园》复原了圆明园著名的八大景观,结合全景的装帧形式,很多结构都做到了360度观赏;《打开天宫空间站》首次以立体邮票书的形式,把纪念封、邮票、飞行任务臂章高度融合,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打开大科学家——钱学森》是以人物精神为主题的立体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讲什么,怎么讲,如何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汲取养分,是我们亟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千里沃野,江山如画,从中国古建筑到生活印记,从厚重历史到名胜古迹,这些事物背后的故事才是“打开中国系列”人文情怀的真实表达,更是对当下中国的赞颂。以“大国风范、匠心品质”为创作理念的“打开中国系列”,是一套以中国为“唯一”题材,秉承匠心,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国记忆、中国智慧,并将其系列化、立体化的高端大型立体丛书。我们做这套书的初衷是展现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探寻极具中国特色的古代建筑、历史人文和城市风俗,全方位见证中国的伟大与不凡,激发每个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作者单位:电子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舞龙立体冰雪
It’s Snow Time!
舞龙
舞龙舞狮进校园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
冰雪幽默来袭
平面和立体等
立体年历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