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2-05-06翁芸
翁芸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浙江 宁波 315800
引言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是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入学后首门基础课程,是科学类课程与工程类课程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学习电工技术领域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培养必需的动手实操能力,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也为今后工作中应用电工技术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扩展专业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课程当前教学现状分析
该课程涉及理论概念和基本定理定律较繁杂,器件模型抽象,公式及电路分析方法较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由于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注意力保持程度较低,如果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达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课程知识点多,电路模型较难理解。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由于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会出现不能及时消化课程知识点,学习兴趣及参与度不高等情况,难以较好掌握课程知识点内容。
课程学时紧凑,教学前后关联性强。如果仅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很难完整有效地教授知识,容易产生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降低教学效果的现象。如果仅通过传统的现场授课方式,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会产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较少主动思考的情况,这样较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课堂实操教学环节,教师较难全面掌控学生情况。在实操课堂上,是任课教师一人应对全班,很难对每个同学进行指导并了解完成情况,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也很难完全掌控,实操教学的效果较难保证。
2 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举措
针对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在课程教学中即保留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又通过合理引入信息化教学,将在线学习与现场教学的优点结合起来,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强化基础知识点的教授,拓展课程知识面,增强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培养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并利用网络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对学习者进行多方位跟踪,更好提升课程教学质量[1]。
2.1 混合式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本课程在半导体照明技术专业国家级专业资源库、智慧职教云课堂等教学网络平台上建课,并建设基于《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整体设计的授课计划、教学大纲、课件、微视频,动画、习题库等分层自主学习资源,以辅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满足自主学习的需要。制作基于课程单元设计的教学资料,明确每次课学习内容及要求,章节重难点等,课件和微课与课堂教学内容关联且互补,可供学生课前课后预习复习自学使用。建设基于项目学习的习题库,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点,可以随堂组织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在课程平台资源建设上还要注意整合课程教学平台资源,建立课程项目化教学架构,以促进资源有效应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网络平台教学资源众多,无论是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平台,还是在省、市及校级课程建设平台上,都有相关课程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需整合当前各学习平台的资源,按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重构该课程基本的电路理论体系,把主要知识点融入各个项目中。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课程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要求分析,整合当前各学习平台的资源,按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从认识电路及其基本规律、直流电路的分析及应用、一阶动态电路分析及应用、正弦交流电路分析及应用等几大模块重构该课程基本的课程理论体系,把主要知识点融入各个项目中,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电路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训练操作技能[2]。
2.2 混合式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本课程各项目化教学内容,从线上平台自学,线下课堂教学、过程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兼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参与、学习过程管控等内容,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学生自我学习的积累,提升理论及实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电路叠加定理验证这个单元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设计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混合式教学过程设计
2.2.1 课前导学。教师课前在教学平台上发布本单元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以及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电路制作教学视频、理论知识微课等教学资源,设置课前预习问题,给出一个多电源直流电路,请学生思考除了学过的电路分析方法,还会有什么解决方法,让学生列出相应的电路方程进行求解。同时在平台上发布课前测试习题,让学生在自学叠加定理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后进行检测,教师根据平台统计的答题数据分析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关注,并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共性问题。
2.2.2 课中促学。在课堂教学环节,首先教师对本次课要完成的任务再次明确,并结合学生在课前导学检测中出现的典型性问题进行有重点讲解与指导,以例题的形式进一步讲授叠加定理的方法思路与解题步骤。开展项目化教学,引导学生完成该实验电路的制作与测试任务,由于学生在课前对课堂实操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加之教师有侧重的指导,使得任务的各步骤完成效率较大提高。在电路制作过程中,播放与操作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照比较,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比教师单一的讲解更有效。电路制作完毕,请学生对电路板进行拍照,对调测过程拍摄视频,记录实验数据,将相关记录上传到平台教师设置的任务里,教师通过平台一一查看学生实操作品完成情况,做有个性化的辅导。
2.2.3 课后督学。对于课堂实操教学内容部分,为避免教师一对多而对学生完成情况检查顾及不周的情况,在平台上布置该项目的实训任务,让学生上传自己作品的照片和功能实现视频及实验报告测试参数,教师课后审阅后与学生进行反馈沟通,针对问题再强化项目训练。对于课堂理论教学部分,教师结合项目制作与调试中运用到的理论知识点,布置题库习题进行深入练习,教师可将学生作业在讨论区展示,评选优秀作业,师生对解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还可对学生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好的一面,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以此进一步加强督促对本次课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2.3 课程教学管理信息化
在课程线上线下的教学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充分利用平台的统计功能,快速获取学生学习过程中多方面信息,便于教师整体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3.1 课堂签到。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几分钟让学生进行平台签到,教师能立即了解学生出勤到课情况,比传统课堂点名签到效率高很多,而且平台可以在期末进行数据统计,换算出相应的考勤分数。课堂签到可以采用人脸识别等功能,避免学生找人代签情况。
2.3.2 调查问卷。教师可以在课中或课后设置调查问卷,对学生课程学习状况及时把握,如学习进度是否能跟得上,学习内容能否掌握,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师上课的评价等,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也方便教师根据学生的调查反馈调整好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方法,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3.3.3 发布课后讨论。利用教学平台互动论坛、讨论区的功能,让学生在课后对于本次学习进行及时的自我总结及评分,以培养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还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对教学方式和方法有进一步的反思和总结。
3.4 混合式教学评价方法研究
混合式教学方法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课程学习整体过程中的表现及取得的成果。教学平台可以提供快速准确的统计信息,便于教师对学生做出诊断分析,进行个性化指导, 同时要结合线上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方面的表现,使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更加科学、 全面、客观,应用好信息化教学手段,更好地为课程教学服务。本课程混合式考核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混合式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内容可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组成。形成性考核增加线上平台学习比重,对学生平台资源内容的学习进度、平台作业和测试答题情况、互动交流的参与度等内容,可以采取线上学生自评和教师评分相结合方式,给学生自主评价的权力,同时也要有任课教师的权衡把控。终结式评价即期末考核,可以结合网上理论考试与现场实操考核的方式进行,可以督促学生平时加强课程知识的训练,重视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操作相结合,避免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为考试突击过关的现象。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对学习者进行多方位跟踪,更好提升课程教学质量[3]。
总之,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减少教学过程中低效重复的工作,将在线学习与现场教学的优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引领、把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对课程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交流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更好地实现教学以生为本提供新的思路与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