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空经济区产业选择研究
——以重庆渝北区为例

2022-05-06杨远源王超峰文亚淼

科技和产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临空渝北区年鉴

杨远源, 王超峰, 文亚淼

(1.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机场学院, 四川 广汉 618307; 2.民航局 第二研究所, 成都 610041; 3.成都民航空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成都 610041)

依托大型航空枢纽而建临空经济区,从而推动航空节点周边及所在区域的经济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这已成为诸多地区或城市的战略部署[1]。不同临空指向性的产业集聚在以航空节点为核心的经济空间,对于特定的区域经济空间下,如何合理选择临空产业进行发展亟待深入探讨[2]。位于渝北的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属于国内首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为将示范区打造为立足西部、面向全球的重要资源配置平台,依附于航空节点的各类临空指向性产业亟待布局规划、统筹定位[3-4]。

随成渝经济圈内陆战略地位被拔高,定位为“内陆战略开放高地”,以及重庆在中央推进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作为建设重心的地位,使重庆在全国发展中凸显了更重要的地位。而机场作为对外窗口与联接节点,其辐射效应必然影响整体城市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为实现临空经济区整体产业的集聚化、协同化,促进产区形成具有一定的圈层分布且具有较强关联性、产链协同性、产业多元性的产业集群,对依托机场辐射效应而发展的临空产业进行合理有效的选择颇具意义。故结合《重庆统计年鉴》(2012—2020)、《渝北区统计年鉴》(2012—2020)、《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劳动力年鉴》等相关产业数据进行研究。

1 重庆渝北区产业现状分析

1.1 渝北区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选取《渝北区统计年鉴》2012—2020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分析,从纵向的角度分析渝北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由图1可知,2012—2020年,渝北区第一产业占比从2.79%降到了1.36%,第二产业占比从62.79%降到了30.43%,降到总体产业经济的1/3左右,第三产业占比则从34.42%上升到68.21%,占比总体产业经济的2/3以上。2016年10月,依托于江北国际机场的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成立,极大带动了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借助于江北机场的辐射效应,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增强,航空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临空产业的集聚化带动了区域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

图1 2012—2020渝北区产业结构变化

1.2 渝北区产业区位熵的计算与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有关国民经济的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结合渝北区的产业发展状况,选取如下30个产业类别,其中工业产业类别25个,服务业产业类别5个,结合《渝北区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各类产业产值数据,区位熵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渝北区产业区位熵

由表1的区位熵结果可知,目前渝北区临空指向性较强的产业更具空间集聚的特征,除航空运输业外其他现代服务业的集聚程度较低,食品、饮品制造业具有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运输设备、仪器仪表及汽车制造业发展速度较快,并产生了一定的专业化产业集聚。产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产业布局优化与政策引导亟待进一步完备。

1.3 渝北区主导性临空产业有效性分析

经上述分析及区域产业统计数据表明,渝北区产业类型大致分为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传统制造业三大类。在现代服务业中,航空运输业占绝大部分,在各产业分类中,临空指向性较强的产业占比较多。结合渝北区的产业统计数据,将企业的资产与人力作为产业投入,将企业的营业收入作为产出,对其选取15个占主导地位的临空产业(表2)进行产业效率的有效性计算分析。

表2 渝北区临空产业分类

由图2可知,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发展较为完善,具有良好的效益,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及造纸和纸制品业效益好于航空运输业与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具有强临空指向性的产业。由于产业关联性基础产业发展不完备,产业发展不基于创新性改革,多依靠人力等资源投入,导致部分临空指向性企业产业效率较低,从而难以发展成为有一定圈层分布且具有较强关联性、产链协同性、产业多元性的产业集群,进而难以对机场的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在航空大都市的产业竞争中难以胜出。

2 渝北临空经济产业选择指标体系

针对上述15个临空指向各异的主导产业,考虑渝北区产业特性以及借鉴前人对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建立的研究[5-7],根据指标体系建立原则[8],构建渝北区临空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见表3。

图2 产业效益的有效性分析

表3 渝北临空产业选择指标体系

3 渝北临空经济产业的选择

3.1 方法阐述

主成分分析法属于降维的处理方法,将主成分数据通过转化变为相互之间缺乏关系的指标,这在对不同维度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时具有较大的优势,令结果更具简洁性。主成分分析法化繁为简,将少数具有概括性的指标从烦琐复杂的指标体系中提取出来,并以某种线性组合的方式呈现,较好地反映出原资料的主体信息[10-11]。在分析时,分析样品的个数需大于指标个数,且当此比例越大时,越符合主成分分析的研究,使之更具有效性。此方法由霍特林首先提出。

3.2 统计检验与标准化处理

表4为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将其代入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由表5可以看出KMO值为0.511,满足主成分分析KMO值的基本要求,表明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且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观测值为233.382,在自由度为21的条件下相应P值为0.000,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前提下,根据Bartlett球度检验标准此数据样本也适合于主成分分析。

3.3 提取主成分

以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等于80%为标准,将前N个特征根大于1的成分选取为主成分进行进一步分析,由表6可知,前3个成分可提取为主成分,其累计方差的解释率为80.883%,3个主成分各自的方差解释率为38.295%、26.854%、15.734%。

从表7载荷系数可以分析出基于各指标体系的主成分相关关系,通过对其进行经济意义的赋予从而命名。

3.4 主成分命名

由表8可知,通过对各主成分进行经济意义赋予以命名,每一个主成分的经济含义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3.5 计算主成分值

由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各主成分的系数,通过对主成分系数矩阵的总结,各主成分公式为

Y1=0.252Zx1-0.21Zx2+…-0.066Zx7;Y2=0.349Zx1+0.178Zx2+…-0.266Zx7;Y3=0.049Zx1+0.45Zx2+…+0.1Zx7。

表4 标准化后数据

表5 KMO和 Bartlett 的检验

表6 特征根与方差解释率

3.6 产业选择结果

渝北区临空经济主导产业选择综合得分及排序情况见表9。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的研究,依据主成分综合得分情况以及综合排名,对渝北区临空产业综合排序前列的产业优先发展、重点培育,以排序结果为参考,发展规划与步骤较明确。可将渝北区临空产业分3个阶段进行发展,对排序1~5的临空产业进行近期重点发展,中期重点发展排序6~11的临空产业,排序12~15的临空产业列为后期发展。

表7 载荷系数

表8 各主成分命名

表9 主成分得分及综合排名

4 结语

临空经济区是以机场为核心、具有一定圈层分布的特色产业集聚区,由于不同临空经济区依托于不同区域与机场而建,其临空产业布局各异,更合理的产业分布及布局更能使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以重庆渝北区为例,对该区域各类产业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传统制造业三大产业类别中选取了15个临空产业,进行了产业效率的有效性分析;后通过建立重庆渝北区临空产业选择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各临空产业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了临空产业发展规划步骤,为临空产业开发及布局提供一定参考。

猜你喜欢

临空渝北区年鉴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如果我有剪刀手?
我是一个“女汉子”
Examining the Role Globalization Had on China’s Air Quality and China’s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重庆市渝北区建设航空小镇初探
昆明综合保税区B区将于明年2月建成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
中国雕塑年鉴·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