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少年儿童心中 湖北建始县红岩寺镇民族小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2022-05-06向宏春冯付荣

民族大家庭 2022年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民族传统

文/向宏春 冯付荣

(作者单位:湖北省建始县民宗局、建始县红岩寺镇民族小学)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红岩寺镇民族小学创办于1935 年,有着“鄂西窗口学校”的美誉。学校现有6 个年级、24 个教学班,学生1200 多名。近年来,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等活动,先后获得“全国特色学校”与湖北省、恩施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恩施州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等荣誉称号。

落实“四个到位”,健全工作机制

持续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主题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

坚持“立德树人,立志成才”办学理念,确定了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远景目标,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爱国主义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师生学习生活各方面;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到人;把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党支部的工作重点和每月支部主题党日“八事联动”的特色实践活动;把创建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师德师风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工作制度和考核细则,强化考核督办,切实做到“组织领导、经费保障、责任分工、压力传导”四到位,构建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效机制。

构建宣教载体,凸显浓厚氛围

近年来,红岩寺镇民族小学依托校园建设布局划分“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四个区域,合理利用校园空间资源,构建“多位一体”和“四个一”立体宣教载体,着力构建以“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传格局。

“多位”,即利用校舍走廊、宣传栏、墙壁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从低到高,由浅入深,打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传统八德文化、《三字经》《弟子规》《论语》文化。选择一些经典语句配上不同的画面,用上不同的字体,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用古人的经典语句指导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设置励志名言、“民族团结”标牌、温馨提示语,浓郁的国学经典氛围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着学生,图文并茂地讲述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展示名人风采。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外,还将各民族的饮食、建筑、服饰、体育游戏、生活习俗等本地民族文化用墙绘进行生动呈现。

“一体”,即利用新教学楼四条横向走廊和纵向楼梯,分原创和展示两个板块,将学生书法、绘画、征文、摄影等原创艺术作品与教师风采作品精心装裱悬挂,供广大师生鉴赏,将民族服饰、饮食、建筑、音乐、舞蹈等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进行全面展示。

“四个一”,即精心打造集教学宣传、观摩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民族文化展览室、民族文化学习室、传统文化展演坊、传统技艺手工坊。民族文化展览室分为民间工艺、技艺游戏、文物古迹、建筑艺术、制度文化等,引导教育各族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学习室坚持“传承经典、学习经典”,教育学生传承发扬各民族经典文化。传统文化展演坊开设扬琴、古筝、竹笛、葫芦丝、二胡等十多个民族乐器社团和合唱团、民族舞蹈团、戏曲社团、朗诵团以及传统体育社团,让学生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传统技艺手工坊让学生在根雕、竹编、草编、陶艺等手工制作实践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锻炼动手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依托“三进”“三节”,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红岩寺镇民族小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三进”——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定期举办“三节”——传统民族文化艺术节、传统项目体育节、学科活动竞赛节,促进各族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潜移默化地引导各族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进校园,即围绕“立德树人,立志成才”核心办学理念,对校园文化进行总体设计和全面建设,校园处处彰显民族特色。校舍建筑融入了“飞檐翘角、青瓦白墙、坡屋顶”的土家族建筑元素;校徽设计以土家族摆手舞的抽象形象与中国传统人物形象为设计元素,以圆形外框构图,该主题明确校园文化的方向,上面红色部分既是奔跑、跳着民族舞蹈的孩子,又是红色的朝阳、展翅高飞的雄鹰,红色“MX”体现学校的思想道德精神,下面蓝色部分表达对书籍的“传承”,演变为“红岩”二字,体现学校人文关怀;校歌作词作曲融入民族音乐元素;校园彩绘以国学传统文化人物形象为主,通过成语故事诠释校风校训、办学理念,通过传统“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传承八德文化,通过《弟子规》传承经典学生养成教育,通过土家族饮食、建筑、游戏、体育等民俗突出地方民族特色。

进教材,即开发编印民族乐器、经典诵读《弟子规》、传统阳光体育、书画教育、劳动实践等二十多项校本课程;校歌列入民乐校本教材广泛传唱;把升旗仪式主题流程和“红小十星”写入行为礼仪规范校本教材。

红岩寺镇民族小学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

进课堂,即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民族文化的“多元”体现在中华文化的“一体”之中,因人施策、因材施教。借课改契机,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阶段性教育特征,开设民族知识启蒙教育、民族知识常识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建始县民族文化课,让各族学生了解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了解各民族的基本特点,形成各民族之间应当平等相待、各民族人民需要和谐相处的基本认知。持续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让学生与圣贤为友、传承中华美德,与经典同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同步、养成良好习惯。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学生自编自演节目,共学共乐,在活动中增进民族团结。

民族文化艺术节,即在每年“六一”儿童节,搭建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平台,组织师生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交流活动,穿民族服装,跳民族舞蹈,奏民族乐器,唱民族歌曲,展民族书画,展现多元文化交融并存风采,以艺术的魅力启迪学生心灵,净化学生精神世界。

传统阳光体育节,即在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基础上,每学期举办校园民族文化体育艺术节。体艺节既有民族集体舞比赛,也有传统体育项目比赛,还有书画展,并邀请学生家长参与亲子运动会。开展竹马、毽球、板鞋、打陀螺、滚铁环等比赛项目,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普及推广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促进传统体育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体育之林。

学科竞赛活动节,即以“文化探究”为主题,定期分年级、分班次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因材施教,组织二年级学生参观历史古迹,了解民风民俗;三、四年级学生学习民歌民舞;五年级学生走进民族乡村手工艺品制作作坊,学习刺绣、根雕、竹编等制作工艺;六年级学生走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浸染和洗礼。

推进“三个普及”,开展特色创建

围绕民族知识、民族体育和民族歌舞“三个普及”总体目标,开展系列特色创建活动,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增强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心灵深处。

开展“全程音控大课间活动”。这一特色活动结合学校现有场地设施和传统体育资源,实现全校各族学生全程在广播音乐信号指挥下,以集体方式完成诵(国学经典)、走(踏步走与齐步走)、跑(阳光慢跑)、歌(民歌与红歌)、舞(民族舞蹈和校园集体舞)、耍(民族传统体育)等环节,让传统体育活动焕发出勃勃生机。

开展师生同跳民族舞活动。学校以传承“土家摆手舞”和“莲湘舞”为切入点,通过“唱”“跳”活动提高全校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培育“向真、向善、向美和向上”校园文化气质,实现全校各族师生个个会跳摆手舞、人人会打莲湘的目标。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学校广泛开展竹马、陀螺、旱船、板鞋、押加(藏式拔河)、毽球、滚铁环、摔跤等民族体育教育,使每一个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并根据个人兴趣和特点,选学本民族及其他民族优秀体育项目,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体育运动作贡献。

开展乡村少年宫社团活动。学校成立了民族舞蹈队、鼓乐队、足球队、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民族体育组、美术组、书法组、科技组等24 个特长社团,每周二、三、四固定开展活动,全体教师参与组织,学生特长拔节长高。这一举措让乡村孩子免费享受特长兴趣培养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加强了素质教育。

开展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锻炼活动。每天早操为集体摆手舞活动,师生千人齐跳共舞;周一、周五下午为大课间活动;周二上午为集体莲湘舞活动。

开展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主题实践活动。3 月开展学雷锋活动,5 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月”活动,6 月举办“庆六一暨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活动,9 月举办“感恩教师”、祭拜孔子活动,10 月举办“歌唱祖国爱我中华”红歌比赛、“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演讲比赛等系列教育活动,不断丰富传统特色活动内涵,创建文明校园、活力校园、和美校园。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民族传统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民族团结之歌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