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五个创建+”上下功夫 在“五个结合”上显特色 湖北恩施学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创新

2022-05-06马凤余唐文靓

民族大家庭 2022年2期
关键词:恩施州恩施民族团结

文/马凤余 唐文靓

(作者单位:湖北恩施学院)

湖北恩施学院坐落在美丽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的办学定位,秉承“正德至善、为学至精”的校训,践行“立德树人,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在办学治校中,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湖北省委和恩施州委民族工作要求,凝心聚力在主题教育、专业建设、文化传承、乡村振兴、融媒传播等“五个创建+”上下功夫,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德育、产业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区域发展、增强民族自信“五个结合”上显特色,为各族师生创造了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校园绽放。

湖北恩施学院开展民族文化活动

坚持“创建+主题教育”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德育相结合

自办学以来,学校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融入德育教育,依托思政课教学改革、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引导各族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近三年来,多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美德教育等67 场次;组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知识竞赛、演讲比赛21 场次;举办民族文化节、民族文化展演、肉孜节等活动32 场次;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班会活动117 场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讲团7 个,定期开展主题宣讲活动75 场次。持续开展“西部计划”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在省内高校位居前列,获团中央表彰。目前,学校共培养应用型人才4 万余人,60%以上毕业生扎根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基层治理等领域,涌现出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尹周、湖北省“长江学子”获得者柯赖宇、“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者谭林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子。

坚持“创建+专业建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学校突出“专业特点、应用特长、职业特征、民族特色”的人才培养特色,围绕大健康、大数据、数智商科、大文旅、大建筑五大专业集群开展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现开设36 个本专科专业,有2 个省级优势专业群、3 个省级一流专业、7 门省级金课。近年来,学校创新“前期趋同、后期专化,产教融合、卓越培养,专项实习、精准就业”的“全链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与华为、中软国际等名企深度合作成立5 个产业学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30 个。

同时,学校围绕恩施州民族文化、民族医药、生态旅游和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校地共建产教融合培养基地3 个,目前依托硒茶学院已为恩施州培养湖北省技术能手、国家一级高级技师、国家高级茶艺师、评茶员等2200 余人,培养产业致富带头人、高素质农民10000 余人,有效发挥了智库作用。

坚持“创建+文化传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学校坚持“举数字旗,打健康牌,走高质量应用型发展之路,凸显民族特色”的办学思路,实施“一院一品一特(民族特色)”项目,强化“无音乐不恩施院、无舞蹈不恩施院、无体育不恩施院、无民族不恩施院”的校园文化特色,对在校学生实行“着民族服装、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学民族文化”的全方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湖北恩施学院开展民族艺术展演活动

成立“苗语大师工作室”,赓续文化基因,为苗语传承与多元文化发展研究奠定基础;成立“非遗大师工作室”,挖掘、传承和保护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立“民族艺术团”,传承少数民族音乐和舞蹈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展现民族风采。近年来,学校各民族学生多次走进中央电视台,以民俗歌舞参演“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学校创作的民族文艺节目获湖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4 个;承担的黄冈市第五届运动会的开幕式展演、恩施州第九届运动会的开闭幕式展演,受到组委会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坚持“创建+乡村振兴”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服务区域发展相结合

学校积极呼应恩施州“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的发展战略,抢抓武汉市对口帮扶机遇,做好“土、硒、茶、凉、绿”五字文章。紧紧围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两山”转化与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正式启动恩施州乡村振兴学院、恩施州“两山”转化研究院建设。

自2017 年以来,学校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建设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特色民族文化墙,推进民族地区美丽宜居乡村试点建设。持续开展“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计划”和“委托定向培养大学生乡村医生计划”,已定向免费培养200 余名乡村医生,成为恩施州基层医疗事业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

着力推进恩施生态环境保护产教融合项目,创办恩施州垃圾分类研究所,组建恩施州垃圾分类试点基地,助力乡村生态建设。2021 年,学校在中国民族传统特色村寨宣恩县板寮村建立党建特色实践活动基地,对口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服务板寮村及宣恩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创建+融媒传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增强民族自信相结合

学校积极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形式和载体,着力推动融媒矩阵建设。

采用各族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校长直播看校园活动,2 小时总观看人数达20 万人次;制作发布《NEW WAVES》师生说唱MV,播放量达20 万次,被人民日报“人民号”、梨视频、新民周刊、头条教育等媒体转发报道,总阅读量超600 万次;发布“力与美”“华流才是顶流”等展现民族文化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日潮韩流、欧美文化等外来文化,点击量超过320 万,被光明网、《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在青年学生中引起极大反响,进一步坚定了各族师生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恩施州恩施民族团结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恩施州开展校园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专项治理
民族团结之歌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盛夏的离别
飞檐走壁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恩施富硒土豆丰收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