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目标·方法·过程·效能: 提升初中生学习内驱力路径
2022-05-06陈少娟
陈少娟
[摘要] “双减”政策落地,导致部分学生思想滑坡,本文结合奥苏贝尔学习内驱力理论,尝试从创设学习情境、设定学习目标、借鉴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过程、提升学习效能五个方面开展系列班级活动,力图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关键词] 初中生;学习内驱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21年连续两次印发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意见。2021年9月,“双减”正式落地。对于初三学生,时间非常紧迫,容不得丝毫懈怠,然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思想还不成熟,看待问题容易片面,许多学生认为“双减”来了,学习就可以减了的错误想法。《正面管教》中提出:学生成长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要善于将这些问题转化为成长的契机。在此,笔者依据奥苏贝尔内驱力理论原理,采用“情境·目标·方法·过程·效能”路径,开展系列班级活动,希望能够拨动学生心弦,引起学生对“双减”的理性认识,重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一、学习内驱力理念与内涵
内驱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当有机体产生需要时,内驱力引起反应产生刺激,反应导致需要的满足。奥苏贝尔认为成就动机有三方面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国内学者吕志江在研究终身学习动力的过程中提出,学习内驱力包括强烈的学习需求、浓厚的学习兴趣、明确的学习目标、正确的学习态度、满意的学习效能等。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设定学习目标、借鉴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过程、提升学习效能五个方面开展系列班级活动,力图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提升初中生学习内驱力路径
1.创设学习情境,以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起点
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班级活动的开展更是为了创造良好的育人情境,学生处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自然也会融入其中。
为了创建更好的班风学风,教师利用班会课与学生分析经典励志文章《我为什么读大学》。文章从大学文化底蕴、学生将来的人际圈、未来生活品质等多方面阐述为什么上大学,让初三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学习的意义。一段时间后,学生状态又有所回落,教师邀请桐高毕业生,考入清华的学霸小沈谈谈学习经验,学生的激情再次被激发。如此再三,学生习惯一旦养成,后续过程将水到渠成。
2.设定学习目标,以明确的学习方向为向导
目标是行为所需达到的目的,又是引起需要、激发动机的外部条件刺激,是动机的重要诱因之一,它指引着行为的方向。
在一次经验交流中,优秀学生小甘说道:“作为现代学生,我们不能只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也要有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段话对同学们的触动很大,就连笔者也为之触动。
当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树立伟大志向,还需引导学生勇于执行,因此,设定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非常重要。远期目标提供方向,近期目标则为学生执行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有些优秀学生习惯每周末在家校联系本上列出一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足和下周各科学习规划,值得推广。
3.借鉴学习方法,以灵活的学习支架为抓手
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水平,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能,从而牵动学习内驱力。
(1)“高考状元”秘籍分享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笔者为学生推荐诸如《高考状元集》《清华北大不是梦》等书籍,并推荐有效且可借鉴的学习方法。以文科论述题为例,学生会照抄参考答案,也可能以老师的标准答案为典范。然而,一位高考状元分享文科的学习方法时这样写道:①周末在网上下载答案相关素材。②认真领会老师讲解思路。
③浏览参考答案要领和语言表达。④自己后续不断完善和修正,形成最终的答案。当时分享给学生,大家简直惊呆了,状元之所以能成为状元的原因是他每一件事都追求精益求精,力争做到极致。同时,学生也明白一个道理:成功都是有方法的,所以要为成功找方法。这也符合《终身成长》中提出的成长型思维理念。
(2)“答记者问”理科荟萃
基于本班学生整体成绩优秀,文科与理科都有成绩突出的学生,笔者在班会课上以答记者问的方式组织了理科学习交流。课后,教师对几位理科尖子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并得出一定的结论:
①做题快慢不是关键,思维方式决定了理科高度。做中考卷用时相差甚远,但都是理科高手,几乎每次理科考试成绩都接近满分。
②做题方法并不唯一,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式和套路。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刻意练习》中强调的那样,要建立自己的有效心理表征,才能有希望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③做题數量不在于多,而在于整合与提炼。他们虽然并没有大量刷题,但是也都做了不少练习题,达到一定数量之后进行梳理整合,并适当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的模式。
以上结论对于学习理科感到吃力的学生无疑就是一剂“镇静剂+加强剂”,学生原本迷茫的思维变得清晰,执行力也得到极大地推动。
(3)“思维导图”发展思维
有这样一个精妙的比喻:学生零散的知识点,就像是组成汽车的零部件,不仅不会带动学生跑,还会成为学生的累赘。制作思维导图,即将知识、思维结构化,这就像是用零部件组合成一辆汽车,它可以载着学生高速奔跑。
制作思维导图时,学生把知识点自主进行分类加工,做到了前后融会贯通,之后将做过的典型错题进行融合,这一步骤并不是简单的抄题订正,而是将题目中蕴含的知识和方法、思路纳入知识体系中。
制作一份优质的思维导图对学生来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也是学生独立思考、梳理思维的过程。思维导图制作完毕,学生可反复使用,之后的期末复习、将来的中考复习,思维导图都是非常好的复习资源。
4.优化学习过程,以愉悦的学习体验为核心
“双减”并不等于弱化学习过程,相反,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情绪、态度等问题,并及时给予点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1)不以事小而不为
不以事小而不为的道理很简单,但很多学生还是容易忽略细节,或者简单地归结为马虎。实际上,很多细节问题都有具体原因的,根据不同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学生的努力会更有成效。
前段时间,数学老师经常反映小吴同学具有很好的思维能力,但是经常出现计算错误,导致数学测试总是出现滑铁卢现象。最近,数学老师经常表扬小吴同学,因为几乎次次测试满分。笔者赶紧找吴同学访谈,她表示当老师向她指出计算错误的问题时,她让妈妈买了口算专题练习,每天晚上花10分钟时间进行专训。一段时间以后,她发现自己的计算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打草稿的过程混乱,导致经常抄错。为此,她找来一把尺子,每次草稿验算时,都用尺子作为参照物进行书写,这样,草稿就非常整齐规范,同时她也发现计算的准确度大幅度提升了。
(2)不以事难而怕为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激励学生不要退缩,要敢于、乐于想办法解决困难。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学生自己也经常说:“困难似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遇它莫着慌。”我们要鼓励学生树立勇于面对困难的学习态度。
(3)不以事急而乱为
“不以事急而乱为”是一位学生的妈妈在家校联系本上写下的内容,笔者看到此话思考原因。初三对这群上进的孩子来说,无疑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初三各科难度大增,内容涵盖量大,学生忙着巩固基础,忙着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忙着消化吸收,忙着梳理归纳,忙着课外拓展……然而,时间从哪里来?心态欠佳的孩子难免会陷入焦虑,甚至有些孩子索性“乱为”。
为此,笔者查找了列计划的好处: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学习效率,实行计划是意志力的体现。之后邀请列计划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同学分享经验:计划不要太详细,要留有一定的空白时间,按照轻重顺序罗列等。
此次活动消除了学生的后顾之忧,帮助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明白老师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服务的,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困惑时可以找老师帮忙分析问题。
5.提升学习效能,以满足的学习感受为收获
学习效能是指学生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学习任务的主观判断,以及对自身学习效能的客观表征,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学业成就的重要指标,是学生学业负担形成的核心要素。
以科学学科为例,日常教学中,教师偶尔挑选一些锻炼学生思维的专题,学生会感觉难度较大,甚至迷茫无助;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效能,一方面,教师在专题讲评课上需要建立基础知识到解题能力的关联点,深入浅出地讲评题目,让学生明白再难的知识也都是以基础知识为支撑;另一方面,教师列出表格(见表1),让学生练习失分原因分析。
通过此表格的填写,多数学生会发现因为不会而失分的题目很少,讀题错误、基础漏洞、计算错误等是可以通过努力达成的,因此学习效能大大提升,自信心也随之大增。
综上所述,本文运用调查法、分析法、案例法等方法,设计并开展了诸如家校互联、班会课、媒体资源等系列班会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显然,培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绝非短期速成之功,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循序渐进式的发展过程,作为一线班主任应努力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任小玲.西部高校大学生学习内驱力影响因素的探析[J].亚太教育,2015(11).
[2]靳玉乐.中小学生学习效能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