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诸城派古琴留一支新鲜血脉
2022-05-06唐晓彤
唐晓彤
“濰坊作为诸城派古琴发源地,也是我的老家,我有责任、有情怀将古琴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喜欢古琴,也希望能在名流云集的北京,给诸城派留下一条新的脉络、新的枝丫。”
作为山东省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城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赵梓皓还担任中国乐器协会古琴研究会理事、中国乐器协会器乐文化委员会理事兼诸城派古琴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古琴学会副秘书长、北海琴社社长。
刚过而立之年的赵梓皓,早已是业内颇具名望的青年古琴演奏家。10多年来,在诸城派古琴的推广和教育方面,他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非遗之歌。
不到20岁,赵梓皓就是一家古琴社的社长。2015年,他成为中国乐器协会古琴研究会理事,当时也是最年轻的。
“2011年,我开设了潍坊首家职业古琴馆—北海琴社,不仅给当地琴人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以此传承诸城派。”赵梓皓说,“北海是潍坊的旧称。”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目前,存世琴曲3000余首,常演奏的有一二百首。2003年,古琴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受不同地域文化和师承等因素的影响,古琴逐渐形成融合当地文化特征的不同派系。目前,公认的有九大古琴流派,诸城派就是其中之一,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潍坊诸城。
历史上,诸城派对我国近现代古琴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最早进入高校进行古琴教学的就是诸城派,曾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就邀请过诸城派演奏家王心葵授课。”赵梓皓说。
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诸城派逐渐式微。即便2008年后,诸城派古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没有改变其逐渐衰弱的趋势。
但这也坚定了赵梓皓将诸城派古琴教育和推广作为自身事业的决心。
“当时潍坊一家古琴馆都没有。即便是在山东和全国其他地区,诸城派的传承者也不多。”赵梓皓说,“民国时,诸城派比较活跃。如今,各个流派在北京都有传承和发展,诸城派也不可缺席。”
此后10多年里,赵梓皓一直奔波于潍坊和北京两地,从事古琴教育和推广。一周至少一次的往返,累计近50万公里的里程,几乎绕地球13圈。
赵梓皓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在这条两地通勤的古琴教育之路上,是老师张子盛在古琴教育和推广上的执着和坚持激励着自己。同时,查阜西、管平湖等一代代古琴大师们,不遗余力地为古琴复兴做出努力,也深刻感染着他,“这也是当初选择古琴作为事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梓皓接触到古琴,遂跟随古琴名家张子盛习琴。2008年进入北京文博学院学习后,经张子盛推荐,他又与著名琴家马杰继续研习古琴。
“上大学时,每天除了上课,就是练琴。”赵梓皓说,因弹奏古琴不需佩戴甲片,长时间练习会对手指造成一定伤害,“我的左手大拇指指甲经常被磨穿。”
如今,赵梓皓在北京和潍坊两地开设了3家北海琴社及分馆。潍坊的北海琴社还被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和潍坊市委宣传部批准为诸城派古琴艺术中心及潍坊市古琴传习中心。2018年,赵梓皓在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成立了潍坊市七弦琴院。
在他亲授的近千名学员中,20多人最终走上古琴教育之路。他们在北京、临沂、淄博、青州、寿光等地成立琴馆,辐射学员近3000人。
在潍坊当地,新局面也让赵梓皓感到欣慰。“潍坊现在已经有10多家琴馆,除了我和我的学生开设的琴馆外,还有三四家,这是个好现象。”赵梓皓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琴位于“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之器,更蕴含着天圆地方等中国独有的哲学意向。但长期以来,古琴一直面临曲高和寡的尴尬处境。
在赵梓皓心中,在快节奏的当下,古琴以沉稳恬静的声音,抚平人们嘈杂的心绪,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情感共鸣。伴随传统文化复兴潮流,古琴要走下高楼。
推广诸城派古琴便有着这样的意义,“我一直认为古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集合体,不能把它单纯作为一种乐器来看待”。
在教学之余,组织、策划、创办艺术节、音乐会等各类推广活动,是赵梓皓的一大工作重点,迄今已举办数十场。这不仅为古琴名家、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平台,也让诸城派古琴更真切地走进了大众视野。
2013年,赵梓皓在潍坊举办的第一场音乐会,并没有进行大规模宣传,但原定容纳600人的会场,最后发出去800多张票。“演出当天,走廊上站满观众,整个演出期间,会场秩序井然,没有人喧哗。”
让赵梓皓印象深刻的是,一名观众在演出后专程找到他,表达对古琴的喜爱,并感慨终于有人在潍坊教琴了。此后,这名观众不仅成为他的学生,也跟着他为诸城派古琴教育和推广做着努力。不少学员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很多人通过视频方式接受赵梓皓的授课指导。
这场音乐会的顺利召开,为赵梓皓此后举办3届“中国·潍坊古琴艺术节”开了一个好头。“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不同流派的人了解诸城派和潍坊,给诸城派创造一些影响力,也让琴人之间多一些交流。”
赵梓皓说,古琴家唐中六先生给了他很大触动,“唐中六先生已经将近90岁,还在无私奉献,身处一线办活动。作为我们这一代来说,不做点事情都对不起古琴。”
如今,近30项系列活动、300人次全国及海内外著名琴家参与,惠及一万余人次的中国·潍坊古琴艺术节已成为山东及海内外古琴专业领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盛会之一。
与此同时,由赵梓皓发起的山东古琴雅集、全国琴会等活动,仍在持续进行,成为诸城派有序传承和发展的坚实保障。他先后受邀参加的300余场国内外演出,也为传承、发扬诸城派古琴作出积极贡献。
新征程
10余年的不懈努力,让赵梓皓获得很多荣誉。近日,赵梓皓被潍坊市委宣传部授予第四批潍坊民间艺术大师称号。如今,赵梓皓这个名字已与诸城派密不可分。“古琴是我的使命,更是责任,我只想做好古琴这一件事。”
近期,駐留在北京的赵梓皓思考着如何更好地传承诸城派古琴。
“潍坊已经形成很好的氛围,诸城派古琴的传承也能运转起来。未来,北京将是我传承诸城派古琴的主战场。”赵梓皓坦言,“以前最忙的时候,23天要参加18场演出。”
北海琴社北京琴馆
赵梓皓说,由于受记谱方式、教授习惯等因素影响,目前古琴教育仍以“口传心授”为主。因此,对古琴学习来说,老师尤为重要。但很多无法找到老师的古琴爱好者,只能望而却步,“所以,这段时间我在整理编写两本古琴书籍,将要录制一张专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与大家见面”。
一直以来,赵梓皓带领琴社成员在北京从事诸城派古琴公益普及,并多次受到北京海淀区文化部门的邀请。目前,公益课程已累计举办近百期,惠及800人次以上。
“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我也希望能在北京举办有影响力的古琴艺术节。”谈起未来的规划,赵梓皓难掩心中的憧憬,用最爱的古琴曲《秋鸿》表达心中的愿望,“这首曲子取意于鸿雁振翅高飞,寓意旷达之至、高达之怀,希望我和学生们一起,如大雁远征一样,保持高远的视野,持续推广古琴艺术和诸城派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