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丘陵地区水面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5-05汪莹莹
汪莹莹
(安徽省水文局淠史杭蒸发实验站,安徽 六安 237000)
陆地的水量平衡因子主要包含降水、蒸发和径流。蒸发是水循环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同时包含了水和热的交换过程。作为影响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因素,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大部分地区的陆面和水面蒸发量也相应增加,并且可能引起更严重的干旱。然而尽管观测到全球和北半球近50a平均气温显著上升,世界不少地区观测的水面蒸发量(蒸发皿记录的蒸发量)却出现持续下降趋势,这在气候变化和水循环领域被称为“蒸发悖论”。为了研究皖西丘陵地区水面蒸发量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选取1983—2020年望城岗蒸发实验站和姚李水文试验站实测蒸发皿数据,运用气候倾向率法探究历年皖西丘陵地区蒸发量总体变化趋向,运用Mann-Kendall检验确定历年变化趋势、突变时间及变化幅度。利用配套的主要气象因子实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探求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的影响程度。
1 区域概况及采用数据
1.1 区域气候概况
皖西丘陵地区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时间长。因为该地区处在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带,冷暖气流交织频繁,一年中季风强弱程度不一,进退早迟不一,所以导致气候多变,常受水、旱灾害的威胁。过半数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4.6~15.6℃,从东北至西南随着地势的抬高呈递减趋势;多年平均地面温度18~19℃,均高于平均气温;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960~2330h,夏秋季节高,冬春季节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00~1600mm,降水呈现夏春季多、冬秋季少以及年际间悬殊过大的特点;全市年平均蒸发量750~960mm,从西南向东北递增;冬季偏北风,夏季偏南风,春、秋两季以偏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2~3.4m/s。
1.2 采用数据
本文选用皖西丘陵地区2个代表性蒸发实验站六安望城岗蒸发实验站和姚李水文试验站1983—2020年水面蒸发量、降水量、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近38a系列实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采用的水面蒸发资料是由国标E601-B型蒸发皿实测而得,该蒸发皿器口面积3000cm2,器口高出地面30cm,器口高差小于0.2cm,是标准的水面蒸发器,每日8时通过测针量取蒸发皿的蒸发量用于记录蒸发观测数据。
利用上述资料,按照冬季(12月—次年1月)、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计算各气象要素季序列、年序列,2个站的平均值代表皖西丘陵地区各要素值。采用1983—202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
1.3 研究方法
1.3.1气候倾向率法
设样本量为n的气象变量xi,ti代表xi相对的时间,将xi和ti的趋势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来定量描述:
xi=a+bti(i=1,2,…,n)
(1)
在以上方程式中回归常数设置为a,回归系数设置为b,a、b用最小二乘法估计。
实测资料xi、xi相应的时间ti,回归常数a、回归系数b用最小二乘法表示:
(2)
气象变量xi与相对时间ti之间的相关系数公式为:
(3)
气候倾向率就是一元回归方程a+bti中的系数b乘以10,单位为℃/10a或mm/10a。当b>0时,显示气候因子序列随时间增长呈现上升变化趋势;当b<0时,显示气候因子序列随时间增长呈现下降变化趋势;|b|越大,表示趋向越明显,反之则代表无明显变化趋向。b值的大小体现了上升或下降的速率,即上升或下降的倾向程度。
1.3.2Mann-Kendall检验
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是一种气候诊断与预测技术,应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可以判断气候序列中是否存在突变,如果存在,可确定出突变发生的时间,也常用于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干旱频次、降水的趋势检测。其检验法不需要样本服从某种分布,不受异常值干扰,检测范围大,计算便利。气象因子样本个数为n的时间序列x,构造一秩序列:
(4)
式中,ri取值如下:
(5)
可见秩序列sk是第i时刻数值大于j时刻数值个数的累计数。在随机独立的时间序列下定义统计量:
(6)
式中,UF1=0,E(sk)和var(sk)是sk的均值和方差。
当x1,x2,…,xn相互独立并具有相同连续的分布时,它们可以用下式算出:
(7)
分析绘出UFk和UBk曲线图,若UFk或UBk的值大于0,则表明序列呈上升趋势,小于0则表明序列呈下降趋势。他们超过临界线时,表明上升和下降趋势显著。若UFk和UBk2条曲线出现交点且交点在临界线之间,那么交点对应的时刻便是突变开始的时间。
2 研究成果
2.1 降水、蒸发相关性分析
依据六安地区2个代表站蒸发和降水的实测资料,解析皖西丘陵地区1983—2020年蒸发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见表1。
表1 皖西丘陵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皖西丘陵地区近38a降水量和蒸发量总体变化较为平稳,降水量呈上升变化趋势,蒸发量呈下降变化趋势。
图1 皖西丘陵地区1983—2020年降水和蒸发年变化趋势
由表1可知皖西丘陵地区年蒸发量以24.5mm/10a的速率减少,蒸发量夏季占全年的36.6%,说明夏季蒸发量对全年的蒸发量有很大影响,除春季以5.0mm/10a速度增加,其余季节以4.6~10.9mm/10a速度递减。其中夏季降幅最大,冬季降幅最小。
2.2 蒸发气候突变分析
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计算蒸发量年、季序列,皖西丘陵地区1983—2020年蒸发量M-K统计量曲线如图2所示。
由图2中的UF曲线可以看出,皖西丘陵地区在1999年之前蒸发量呈波动状态,总体上升趋势,自1999年后,下降趋势明显,到2011年之后,这种下降趋势超过了显著水平0.05临界线,表明减少趋势十分明显。计算出Z=-2.09,因为|Z|=2.09>1.64,该趋势检验通过了置信度95%的显著性检验,即皖西丘陵地区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根据UF和UB曲线的交点位置确定从2001年后发生突变现象,明显下降趋势是在2011年后。
图2 皖西丘陵地区1983—2020年蒸发量M-K统计量曲线
皖西丘陵地区季、年蒸发量突变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皖西丘陵地区季、年蒸发量突变检验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春季显著变化不明显,突变时间从2003年开始,夏冬2个季节突变时间均在1995年,秋季突变时间从2000年开始,显著变化年份夏秋两季均在2011年,春季在2006年,冬季在2003年,突变后均值减小幅度最大的是夏季,达到11.6%,最小是春季,增加6.96%,秋季和冬季分别减9.54%和10.1%。
3 蒸发与气象要素的分析
3.1 蒸发与各气象要素相关性分析
结合皖西丘陵地区1983—2020年站点配套资料(平均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及平均风速、降水量),对其气象因子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各气象因子与蒸发的量的相关关系及本身趋势变化
从表3看可以看出,除相对湿度、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平均温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都呈上升趋势变化。
结合气象因子实测资料和蒸发皿数据,对其进行年尺度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日照时数与蒸发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4932,其次是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4551。风速与蒸发的相对性最差,相关系数0.1020。
3.2 气象因子的突变分析
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计算各气象因子年序列,计算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突变检验和之前的相关性检验得出的结论一致,温度突变从1998年开始,显著变化在2001年,皖西丘陵地区气温近38a呈上升变化,而蒸发量存在稳定下降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符合“蒸发悖论”的说法。相关性分析得出平均温度与蒸发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平均湿度和日照时数突变均在2004年,其中日照的变化幅度与蒸发最为接近。
表4 皖西丘陵地区各气象因子年序列突变检验结果
突变检验结果显示,风速的变化幅度最为明显,达到29.4%,显著变化年份为1999年,分析原因是站点周围大环境变动,城市建设脚步加快导致站点周围遮挡率变大而导致风速减小。
4 结语
(1)皖西丘陵地区蒸发量近38a呈现下降趋势,年蒸发量以24.5mm/10a的速率减少,夏季对全年蒸发量有很大影响。蒸发量在2001年后发生突变现象,在2011年后有明显下降趋势。
(2)皖西丘陵地区温度呈上升趋势变化,Mann-Kendall检验也验证了温度突变从1998年开始,明显变化发生在2001年,而蒸发量呈现稳定下降趋势,这种变化趋势符合“蒸发悖论”的说法。
(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蒸发量的关键因素是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研究成果对于区域水资源评价、防汛抗旱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因为影响水文气象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致使水面蒸发量减小的原因不仅有气象因子的影响,还有站点周边大环境变动、人类活动、城市气象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需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