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2022-05-05周嘉灏张明福刘洪山

南方农机 2022年9期
关键词:微电子专业课程思政

周嘉灏 ,张明福 ,刘洪山

(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人才的全方位培育工作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和新思路,其中反复提及“课程思政”一词。课程思政是为回归高校思政教育建设本质,从育人的角度寻找思政课程以外的其他专业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基于学科的特殊视野、相关理论提出育人要求,注重对学生“三观”的培养[1]。根据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指导意见,正不断推进着高校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精神、认知能力和人文素质[2]。

微电子技术,又称芯片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物理学发展和半导体工艺技术进步之上的一门新技术,其核心是集成电路的制造,重点在于通过特殊的细微加工技术将电子元器件在极小尺度下进行调整,以实现电路结构的高度集成与信号处理的快速响应[3]。当前,微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我国已经从“战略新兴产业”上升到“新型举国体制”的战略高度,微电子技术已日渐成为支撑信息社会的基石,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实力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中美间围绕芯片制造等高新科技的摩擦,也使得微电子技术走进民众视野。在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变幻莫测、思潮风气相互交锋的背景下,教育要承受压力、抵抗侵蚀,需要不断强化在各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传道授业,为学生筑起坚实的思想防线,抵御各种不良舆论、错误思潮对学生的危害[4]。对这样一门国家高度重视、民众高度关注的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华南农业大学“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2020年度广东省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课程的思政目标:在传授微电子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家国情怀、道德规范、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德育元素,使价值引领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始终,实现思政渗入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本文从“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探索角度出发,对其课程思政的实施基础与影响进行分析,以更全面反映课程改革在教学中的实际成效。

1 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微电子技术基础”作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选修课程,自开办以来一直广受学生好评。课程的教学方法丰富,涉猎面宽,且紧密联系时政热点。除PPT课件制作精美、饱含思政元素外,在教学大纲设计时还注意营造思政氛围和价值引领。主讲教师阅历丰富、口碑好,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纲,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培养、激发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5]。

为积极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方针,课程在思政实践过程中充分结合专业特点,紧扣“中国芯”这一时代背景与神圣使命,充分挖掘了历史文化、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求实创新、崇尚英雄等鲜明的课程思政点,在实现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进行有益的补充。通过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提炼与梳理,加强对思想政治内容的学习,努力营造课堂思政氛围,在教学中达到教育引导、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相统一的目标,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协同效应[6]。

在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方面,该课程能以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课堂设计,除常用的“多媒体+板书”教学方式外,还善于利用故事、新闻视频、动画演示、远程连线等技术手段,采用讲授、提问、设问和讨论交流相结合的课堂组织方式,如通过与学生互动问答的方式,使其了解华为、中兴被美国霸道制裁事件。引入线上线下融合的授课,通过实地参观、与产业导师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同时,以专业知识中重要原理、重要发明和重要思想的历史渊源为脉络不断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优的课堂教学效果,如通过公式推导方式演绎引出黄昆先生在半导体中的才华及突出贡献。

2 课程思政效果调研与分析

2.1 实施课程思政的学生思想基础分析

在2021年5月28日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同时对青年科研工作者寄予厚望和鼓励,让广大学子意识到“自古英雄出少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核心科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激励大学生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为实现关键技术自立自强而发奋学习[7]。为了解实施“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思政的学生开展基础,探究当代高校学生与该专业课思政点的共鸣程度,以华南农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21级共90名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专业概论》期末论文对思政元素的关注频率,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大一新生刚步入开放自由的大学环境,易受到社会和网络上各种言论的影响,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当代大学生可以对世情、国情产生全面客观的认识,对人生价值有明晰的定位,从而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8]。

图1 低年级学生课程论文思政点统计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包括微电子、光电子在内共有五个方向,在大一的专业概论课中会详细介绍。统计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虽还没有上过“微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但大部分学生期末论文的内容都集中在微电子领域,说明学生对微电子方向有很高的学习热情。统计得到的思政点中,“时政热点”占68.9%,“重视科技”占63.3%,“家国情怀”占61.1%,三者均有较高比例。可知本专业学生大都关注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现状,能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微电子技术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同时心系国家发展,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由此见微知著,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在内的微电子学相关专业学生对“微电子技术基础”思政点的认同感较高,课程思政有着良好的学生开展基础,实施起来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统计结果还显示,专业新生们提及最少的思政点为“模范引领”,仅占10%。对杰出科技工作者的尊崇,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了高校人才的精神面貌。为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对科学前沿的关注、对科学家的热情,补足大学生走向科研的“精神之钙”,在“微电子技术基础”的课堂上,授课老师应设置并讲授好相关课程思政点来传递崇尚英雄的思想。如通过中国半导体物理奠基人黄昆去世国人反应冷淡与美国篮球明星科比坠机许多人狂发朋友圈这一时事对比,引导学生们思考,提高其科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2.2 学生对于微电子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

为增加本研究的调查深度和可信度,进一步地了解“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在学生中的反响,通过个性化的问卷展开调查。调查对象涉及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190名学生,通过问卷星进行线上形式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对“课程思政”理念的知晓程度,对课程思政感到熟悉的占51.1%,一般了解的占37.3%,几乎没有了解过的仅占11.6%。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有所了解,说明学校较为注重课程思政工作,课程思政在学生当中有着广泛的实施。各专业老师能积极主动以身示范,贯彻课程思政相关精神,善用课堂这一首要教学渠道,使之成为高校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对于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这一举措,有22.6%的学生表示对思政元素的融入感兴趣,31.6%的学生显现出较感兴趣,35.3%的学生表示对其兴趣一般,完全不感兴趣的仅占10.5%,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89.5%的学生不排斥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绝大多数学生对课程思政持开放态度,乐于尝试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共进的方式。

图2 对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态度

对于“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开展方式的看法,64.2%的学生认为引用时事热点可以帮助理解课程思政的内容,63.2%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来深度挖掘、提炼课程知识体系中隐含的思政元素,55.3%的学生认为结合本专业就业相关话题来融合思政元素可以更好地引起学习兴趣,结果如图3所示。调查结果说明,该课程在联结专业特点的同时,可以较好地贴近生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做到与时俱进,以更好地推动课程思政的实施。

图3 对课程思政开展方式的看法

对于“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认知,有71.6%的学生认为课程具有“报效国家,争做‘中国芯’”的家国情怀;58.4%的学生认为课程具有“科技发展的方向是不断创新”的创新意识;50.5%的学生认为课程具有“青年应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一课程具有许多特色思政点,尤其是具有浓厚爱国色彩和微电子技术特点的“中国心,中国芯”。

图4 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认知

对于在专业课程中加入合理的课程思政会有哪些积极影响,75.3%的学生认为合理的课程思政元素有助于提高学生政治素养,48.4%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46.8%的学生认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如图5所示。这表明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可度较高,认同其在育人方面和社会层面的积极作用,这也为教师进一步开展课程思政类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图5 课程思政的积极作用

对于专业课程中实行课程思政存在的顾虑,51.1%的学生认为直接加入太多思政元素会非常枯燥,43.2%的学生认为如果专业课老师不太能把握课程思政会显得比较牵强,完全没有顾虑的只占24.7%,统计结果如图6所示。说明思政元素在专业课堂中的比重不宜过高,同时专业课教师队伍要主动学习,积极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将思政元素简单地缝合到专业知识之中进行说教,这样难以达到课堂效果及引起学生共鸣。

图6 对课程思政的顾虑

对于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60.5%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短视频、纪录片等新媒体方式进行授课,41.1%的学生认为可以采用老师为主导的讲授式教学方式,40%的学生认为可以就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情景式、分组讨论学习,结果如图7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喜欢通过看短视频等形式来进行课程思政学习,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对其有着更高的接受度,同时这种形式不会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造成太大负担,有助于营造良好亲切的课堂思政氛围。

图7 建议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3 “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实施现状与建议

课题组以“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思政的实施为例,分析其开展的基础,并统计学生对微电子课程思政的相关看法与建议,从而考察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微电子课程思政有较高的认同度,赞成课程特色思政点的提炼与融入,同时愿意尝试课程思政形式的思想教育,认可课程思政教学的积极作用。通过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传递修德博学、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提高其政治素养、道德修养、职业操守等,为推进高校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工作提供不可替代的帮助。

同时,部分问卷反馈,对于在“微电子技术基础”这一较为专业且晦涩的典型工科课程中加入课程思政元素,学生们还存在着一些顾虑,他们认为太多的思政元素会过于枯燥,可能会影响对专业课的学习。此外,还有些学生认为专业课老师不是思政老师,可能不太会把握课程思政。可以从三方面入手来改善问题,一是以“盐溶于水”的融合形式,将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有机融合,这需要授课教师把握好专业课与思政元素之间的融合度,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相关重要论述,结合专业特点对课程的思政育人机制进行针对性设计,努力挖掘专业课程培养计划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课程思政”的课程生态[9]。二是不断探索课堂思政教学嵌入方式,追求“活”的思政,在思政开展方式上做到与时偕行、贴近生活,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运用新媒体等新技术,利用好信息技术优势,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三是使学生意识到专业课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改变学生主观意识上对课程思政的偏见,激发其思政学习的主动性,以实现教学协同的目标。

本次研究还显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需求和看法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老师可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延伸思政知识,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影响学生,从而加深思政知识对学生精神的塑造和行为的引导[10]。课程思政的构建与实施,应做到总体与个体相结合,既要把握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价值取向、挖掘学生同频共振思政点,也应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实际感受,突出教师的育人情怀,使课程思政真正贴近学生内心。

4 结语

课题组从“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探索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课程论文统计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展开调研,纵向拓展了“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思政这一课题的深度。学生课程论文方面,选用相关性和可信度都较高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概论课心得体会论文共90份,对其中的微电子相关思政元素进行统计。问卷调查方面,采用线上收集的方式,为增加研究样本量,没有将调查对象局限于单一专业,最终收集有效问卷共190份,大部分学生认可“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成效。但考虑到部分专业未将该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调查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需要后续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微电子专业课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微电子封装器件热失效分析与优化研究
灵动微电子秋季发布会成功举办,引发产业热捧